分享

廖君秋:牵着蜗牛散步

 乐乡树人 2020-07-22

廖君秋:牵着蜗牛散步

——教体系统“党员好故事”千字文系列(七)

文/山栀子

台湾作家张文亮说,“上帝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带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为蜗牛实在爬的太慢。”

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廖君秋,就是这样一个“牵着蜗牛散步”的人。10年来,她带着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的孩子们,慢慢长大,从特殊学校走进普通社会,融入正常生活。

2006年,她从一名普通初中教师成为一名特教教师。2008年,她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同时,她成为特校自闭症训练中心的创使人,开始训练一群自闭症孩子。

什么是自闭症儿童?他们面容姣好,却眼神空洞,从不与人交流;他们不主动看人,不会喊爸爸、妈妈;他们不会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只喜欢一个人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还喜欢发脾气;拍手、奔跑、旋转……是他们经常的动作。

且不说为孩子换大小便的裤子,也不说为发烧感冒的孩子喂药送吃,师生语言的“沟通”,就是最大的障碍。在与孩子的不断接触和教育冲突中,她还发现,这些孩子对听觉敏感,害怕尖锐、响亮的声音。原来,和普通学校教育相比,学生调皮、捣乱、破坏,她绝不能大声训斥。这样的教育,她怎么入手?

为了让孩子开口,她买来镜子,让孩子认识自己,可以看见自己的口型。她用手机录下自己的发音,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去认真的听。她买来泡泡水,和孩子一起吹泡泡,是为了增强孩子的肺活量,能够发出声音来……一周,两周,一个月,孩子还是漠然的眼神,依旧发不出声音。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如果六岁之前还不能说话,就意味着终生都不会有语言了。“我不能放弃,他一定可以说话的!”她坚信,每一朵花都会绽放,只是开花的时间不同,有的早,有的迟到。终于在快第三个月的一节个训课上,她清楚地听到孩子叫了一声“妈妈”。这是她近三个月来听到的最美妙的声音。从此以后,孩子慢慢的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会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怪异行为也逐渐减少了,脾气也变温和了。

谁能想像,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开口说话,背后竟有着这样的艰辛?而一个自闭症孩子从特校到普通学校,又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又何其容易!在训练中心,一个孩子一套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从行为矫正开始,训练他们的模仿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精细能力等等。而这一切能力的获得,都要老师付出百倍的努力,把一个个目标进行分解,再一遍遍教给他们,直到孩子掌握为止。这就是她和同事们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强化,只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

特校之“特”,在于“特别的爱”。爱之“特别”,在于有父母心、医者心,无私、无异、无悔。这种爱,更绵长,更细腻,更宽广。

一项工程,十年坚持。市特校自闭康复训练中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特到优,成为全省第一家公立自闭症康复中心,先后为近百名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是啊,在亿万人共筑中国梦的今天,即使是小小的蜗牛也有梦想,也有实现梦想的那一天,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出彩。就像一首歌中所唱“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廖君秋,她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去陪伴和牵引那一只只小蜗牛。静待花开,执著特教。她用特别的爱,洞开一群特殊孩童的心灵,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

(本文系原创作品,根据主人角的发言稿改写,图片来自其个人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