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久泻——小儿久泻方(董廷瑶方) 【组成】 乌梅6~9g,川椒目2~5g,桂枝(或肉桂)1.5g,附子1.5~3g,细辛2~3g,干姜1.5~3g,川黄连1~2g,黄柏3~6g,党参6~12g,当归6~9g。 【功效主治】 儿童泄泻迁延不愈,症见便下黏胨,甚至脓血,少腹或脐侧疼痛,进食生冷则泻甚,舌苔薄白质红,脉弦细,辨证属肝脾失调,寒热夹杂,多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者。 【方解】 本方由仲景乌梅丸化裁而成。方中乌梅大酸,急泻厥阴;川椒目苦辛寒,行水消胀;黄连、黄柏苦寒,清热坚阴;党参、当归甘温,补气调中;附子、桂枝、干姜、细辛辛热诸品,通启阳气。全方酸柔甘缓,以和肝扶脾,苦寒辛温,以清火达木。 【加减】 舌淡苔白,加吴茱萸;舌苔厚腻,加苍术、川厚朴、山楂;舌质不红、无热性症象,去黄连、黄柏;腹痛较甚,加白芍;大便滑利,加赤石脂、禹余粮;胃脘不舒,加木香、砂仁、陈皮。 【验案】 吴某,男,6岁。1986年9月21日初诊。久泄腹痛,利下黏胨,次数频多,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胃口不开,汗出淋多,舌苔薄白,舌质偏红,脉象弦细。病程数月,肝脾失调,寒热夹杂,治拟乌梅丸主之。处方:乌梅6g,川椒目3g,细辛3g,肉桂1.5g,党参4.5g,淡附片3g,炒当归6g,炮姜3g,炒黄柏4.5g,炒川黄连2g。7剂。服药1周后,泄泻已和,腹痛亦除,胃纳稍动,再以乌梅丸为主,调治1月而告愈。 【方源】 邓嘉成.董廷瑶验方二则.中医文献杂志,2001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1..名老中医的秘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