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脚踝骨扭伤..qi转载

 bscy306175 2017-07-25
 
 

脚踝骨扭伤

董氏奇穴--小节穴治踝扭伤特效.转载

 

 

 
 

位于大指本节掌骨旁(在肺经上)黑白肉际上,握拳(大拇指内缩)。

对踝痛踝扭伤特效。亦治颈痛、肩痛、背痛、腰痛、坐骨神经痛、胸痛、胃痛、慢性腹泻,腕肘痛。

针尖朝重仙方向进针,针深一寸半,左踝扭伤则取右侧小节穴,反之亦然。进针手法得气后,让患者配合活动患侧脚踝,便可立即缓解疼痛。留针30分钟,久病重病患者可以留针45分钟或者更久。起针后也让患者轻微活动脚踝。如果脚踝部红肿,可于患侧委中穴点刺放血,便可以加速消肿。

 

上午自己在右手董氏小节穴和大陵穴针灸后,内、外踝疼痛立减,脚可以自主前后左右活动,无奈胫骨内侧痛剧,依然不能行走。晚上遵聊天室中医潘大哥嘱咐,用栀子粉合鸡蛋清敷肿痛部位,今早脚肿消退大半,但依然不能行走,还是胫骨内侧痛剧。中午再针右手臂养老穴附近找到的压通点,30分钟后可以行走了!现在脚踝基本不痛,只有胫骨内侧三阴交穴附近和太溪穴附近还较疼痛。

    至此,基本可以排除骨伤的可能了。

具体针法:董氏小节穴,斜刺1寸,行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期间捻针两次;大陵穴直刺3分,行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期间捻针两次;养老穴直刺1寸,行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期间捻针两次。

 

四肢扭伤:不论伤手伤足,灵骨,大白与四肢穴加倒马(加三阴交),无不立刻收效。此处外伤,不必论脉,左治右,右治左;或四肢倒马用对侧,灵骨大白用同侧,皆可。

 

正筋穴部位:在足后跟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主治: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 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 正宗穴部位:在正筋穴上二寸处。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筋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针透过筋效力尤佳),体壮可坐姿扎,体弱者应侧卧扎。

 

雙鳳穴

第二胸椎棘突下向左、右橫開一寸五分之火鳳穴起,每下一寸一穴,其順序為火主、火妙、火巢、火重、火花、火蜜七穴。左右兩側共計十四穴。

手痛、腳痛、手腳麻痺、手足血管硬化、產後風證。用三稜針點刺出血。

五虎穴

手掌面拇指第一节中央外侧五分,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计有五穴。手掌心向上,

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肺炎、支气管炎、颈淋巴结核、扁桃腺炎、脚掌内侧部分肿痛、肝肿大、肝硬化、全身骨肿。

天宗穴

在上臂肱骨內緣與肱二頭肌後部間之陷處,肘窩橫紋上九寸五分。

清热利湿、通利下焦。

主治:妇科阴道痒、阴道痛、赤白带下(具有神效)、小腿痛、脚扭伤、小儿麻痹、狐臭、糖尿病。

云白穴

在上臂肱骨後緣肩尖前約二寸許,肩中穴內二寸處。:调经理带,宣通下焦。

主治:妇科阴道炎、子宫炎、卵巢炎、阴道痒、阴道痛、赤白带下、小儿麻痹、脚扭伤(特效)。

针刺法:直刺一寸—二寸。云白、李白、肩中、建中并用可治外踝及踝关节炎。

木华穴

中指+二节中央+外侧五分,上下三分点,两穴,治小腿胀痛有立解之效。

手五金穴在尺骨外侧,腕横纹上六寸五分。手五金穴上一寸为手千金穴。手千金,腕横纹上八寸,肘横纹下四寸,即手五金上一寸五分。

坐骨神經痛、腹痛、小腿發脹、腳痛、腳麻。針深三分至一寸。常與手千金穴一起配用,疏筋活络,清血解毒

 

手腕部“三阳穴”即阳溪、阳池、阳谷,足三阳经

足外踝丘墟穴,解溪穴,内踝商丘穴,对于急性

扭伤人取其对应部位治疗,配灵骨。

 

手腕足踝扭伤灵道穴腕尺侧横纹上一寸半。

 

“复原穴”手掌面无名指第一节正中央尺侧三分,下二分半处。疏筋益骨,消肿止痛。坐骨神经痛、腰痛。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三分。或以三稜针刺出黄水特效。

【博球穴】

穴位:在正士穴上二寸五分。即正筋穴上六寸五分处。承山穴下一寸五分。舒经活络。主治:腿扭伤、腰酸背痛、直刺一寸—二寸,以针尖抵骨效力最佳。用三棱针点出黑血治疗腰酸背痛立即见效。

【木炎一穴】

穴位:手掌面无名指第二节正中央偏尺侧三分下二分半处。脚抽筋、

【踝灵穴】

穴位:手大拇指掌面第一节指骨与大拇指掌骨之间。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治:内外踝扭伤。此穴治疗内外踝扭伤较五虎穴更好用,当扎此穴,患处再配合动气疗法,立即见效。治外踝扭伤,先就病灶放血,行动气针法取本穴,无不速效。

【七虎穴】

穴位:外踝骨后一寸五分治直线上共三穴。二寸一穴,舒筋活络、化滞止痛。锁骨炎、胸骨痛、胸骨肿胀、肩骨痛、肋膜炎、颈项扭伤痛。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如果有青筋异色点反应时,可先就其点放血,再行扎针qi。

【四肢穴】

當脛骨之內側,在內踝骨上四寸五分。

主治

 

貼骨斜刺,針深六分至一寸二分。孕婦禁針。

 

归经:入心、肝、肾三经。

穴性:和血理气,舒经活络。

主治:四肢痛、颈项痛、手臂肘麻痛、糖尿病。

注意:孕妇禁针。

应用:治疗四肢疼痛,采平衡对称针法,左痛治右,右痛治左。

配穴:(一)手肘近手三里附近麻痛,可对侧四肢穴配外三关上穴。

(二)手腕痛,可对侧四肢穴(由下往上二寸针贴骨斜刺)再配人皇穴透对侧,效佳。

(三)对侧四肢穴用二寸针与人皇穴倒马,再取病侧病处附近穴位下针,可治手痛诸症。

说明:四肢穴,从字义上即知是对四肢疼痛有效的穴位,无论手或脚之痛,皆可采用四肢穴,而针刺技巧很重要,一般用二寸针,三十度贴骨由下往上斜刺,这点当加注意。

 

【火包穴】

穴位:火包穴在足第二趾底第二道横纹正中央。外伤流血不止,可于火包穴放血,再扎六完穴。用三棱针扎出黑血立即见效。

【六完穴】

穴位:在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之下缘,即跖骨与趾关节间之前缘骨缝中。距十四经中胆经之侠溪穴后五分。止血(包括跌伤、刀伤出血或是打针流血不止)、偏头痛。针刺法:直刺三分—五分。

 膝灵穴

   穴位:手背,中指指甲内/外二侧下二分处,计两穴点。 主治:膝盖痛、膝关节炎、心脏性之风湿病、脚趾神经痛。 针刺法:由上往下斜刺1—2分。

 

三里配承山治脚掌抽筋,五趾向下弯。

 

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背第3至5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效。

 

下踝扭伤,胆经部分,上白穴双,驷马穴膝盖髌骨外缘直上7寸半,二寸一穴,三穴。

 

小腿内侧接近内踝痛,经渠腕横纹桡侧太渊穴上1寸,是临床特效穴,兼治风湿性关节炎。

 

三金穴治膝及脚痛,点刺出血少许年老体弱者气血不足不宜放血。

 

 

 
 

刮痧配针肩中穴效佳,不留针,下蹲右侧腿不敢放直须斜向一边,跌扑之后有瘀血,阻滞经络,同时针左侧曲池透少海,留针5分钟qi。

小腿酸胀,精枝穴,肩井旁、大椎开6寸,委中刺血,二次灵骨,大白。

 

四龙穴:第7颈椎与第8脊椎刺突之间,旁开1寸半,三棱点刺,中风后遗症,手脚麻痹特,手痛,脚痛。

 

五金穴:第2、4脊椎刺突之间,旁开3寸、6寸、主治膝关节炎特,颈项活动不灵,小腿外侧痛,脚扭伤特。

 

软组织扭挫伤,在患处压痛最明显处或肿痛最明显处,三棱点刺,拔罐,还可在委中,人中,承浆穴放血。

 

 脚踝扭伤肿了怎么推拿

 

  按摩方法一

 

  (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点揉丘墟、太溪、昆仑、申脉,阳陵泉,力量由轻到重,每穴操作半分钟。

 

  (2)家长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大鱼际着力,在踝关节周围进行轻柔缓和的揉摩,时间为2~5分钟。

 

在踝关节周围进行轻柔缓和的揉摩

  (3)家长一手握住足跖部,另一手握住足跟部、拇指按在伤处,两手稍用力向下牵引,同时进行轻度内翻和外翻。时间为1~3分钟qi。

 

  (4)家长一手托住足跟,一手握住足跖部,同时用力,在拔伸的同时将踝关节尽量背伸,然后做环转运动。时间为1~3分钟。

 

  (5)家长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自上向下,反复中揉1~3分钟,然后两手掌相对用力。横搓下肢1分钟。

 

  按摩方法二

 

  (1)患儿仰卧,家长以大鱼际轻擦损伤部,以透热为度。

 

  (2)以拇指指腹,在损伤的局部用轻柔的按揉法进行治疗,时间为1~3分钟。

 

  (3)患儿坐位,家长一手由外侧握住足跟,用拇指压于韧带所伤之处,另一手握住跖部,用摇法1分钟。

 

  (4)家长双手握往足部,在拔伸力量下将足跖屈,再背屈同时,以拇指向内向下用力按压韧带损伤部位,以患儿能耐受为度,如此反复操作5~8次。

 

  (5)家长双手掌相对用力,自膝关节向下,反复搓揉至踝关节周围。以局部发红透热为度。时间为2~5分钟。

 

  孩子脚踝扭伤肿了怎么办

 

  孩子脚扭伤,出现红肿,不能马上按摩、热敷或贴敷伤筋膏,否则会肿胀得更加厉害。

 

  因为,软组织损伤后,局部肌肉、韧带及肌腰等软组织会有不同程度的撕裂和毛细血管的破裂出血,所以损伤后不久,局部会出现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不久会出现瘀血斑等。

 

扭伤初期,按摩、热敷或贴敷活血止痛的伤筋膏,能让局部受伤的毛细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加快,加重局部的出血和肿胀,使疼痛加剧。一般在24小时内局部出血会逐渐停止,2—3天后再考虑用按摩等方法来促进受伤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创伤的愈合。

 

中药外敷治疗法 取桃仁、乳香、没药、白芷各9克,红花、血竭各6克,大黄30克,并将这些中药研成粉末。取适量的该药粉(视受损范围的大小而定)与少量的面粉、温开水调成糊状,直接敷于受伤的脚踝处。可每2日换药1次,一般连续用药6天后,伤处的肿胀便会明显消退,疼痛也可明显减轻。再继续用药6天,伤处的肿胀与疼痛即可完全消失,受伤踝关节的功能可恢复正常。

 

 如果脚踝关节扭伤的程度比较严重,则可按如下的方法进行处理:

 

  扭伤早期可用冰袋或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湿敷肿痛的踝关节。因为冷敷可使受伤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以防血管继续向外渗血或渗液,从而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②冷敷后可在局部肿胀处涂正骨水或贴消肿止痛膏来活血化瘀。

 

  ③受伤48小时后,可用热水或热毛巾热敷患处,也可用加热的食醋浸泡受伤的脚踝(每天浸泡23次,每次浸泡15分钟)。这两种方法都能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组织对瘀血和渗出液的吸收,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

 

  ④韧带损伤严重或怀疑脚踝骨折时,应立即到医院做X光片检查,以便尽早确定病情,并进行对症治疗。

 

  脚踝扭伤比较严重的患者还可试试下面3种治疗方法:

 

  1.舒筋活血治疗法 受伤者可端坐或仰卧于床上,医者(医生或患者的亲属)一手握住受伤者受伤的脚踝,另一手握住受伤脚的脚尖。先用握住脚尖的手缓慢地拔伸伤脚,以此带动踝关节缓慢地拔伸,拔伸片刻后再让伤脚分别向脚背和脚心方向伸展与弯曲,以及向内和向外翻动数次(动作要轻柔,不可用力过度)。做上述动作的同时,握住脚踝的手要缓慢地捋筋通络,但切忌在患部用力按揉。按摩完毕后,将伤脚向脚背方向伸展,与小腿呈90度角后再轻度外翻,然后保持此位并用绷带或宽胶布包扎固定受伤的脚踝,限制伤脚的行走。包扎3周后,解除固定,患者可开始练习步行。这期间患者还可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云南白药、三七片等),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

 

 

李梅村教授有三针消痛方   

李梅村教授有三针消痛方治疗颈、肩、背部之病症及疼痛等效果显著。 取穴:后溪透中渚,列缺、阳陵泉。   功效:疏筋利节,通经活血止痛。 

用法:后溪穴透刺中渚,列缺穴与阳陵泉针尖逆经刺入,针刺深浅视患者体形而定。针刺得气后,嘱患者活动针之部位及疼痛处,活动范围以患者舒适或能忍受为度,这也叫作患者自我行针候气。最好是自觉针感达患处效果更佳。留针15~35分钟,1日1次或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   

 

踝部昆仑、丘墟,三棱针点刺出血。涌泉,火罐拔吸10分钟。踝部,梅花针弹刺出血。【土方】凡是以上有瘀血都位,应刺络(三棱针或梅花针)拔罐出血。【病例】王,女,28岁,重庆市合川县商业局篮球队运动员,1983年3月19日初诊。症状:左踝部红肿发热,疼痛拒按。诊断:左踝扭伤。治则:消肿、止痛、活血。治法:左踝部扭伤处,用三棱针点刺,火罐拔吸5分钟出血,血为紫黑色。外敷药:生大黄2克,丝瓜络10克,生葱白8克,生姜4克。3天后再次刺血,血出紫红色,并换用敷药。经两次治疗,扭伤痊愈。

 

尺泽穴下二寸半,治全身无力,血液循环不良,膝盖上12寸外3寸治全身疼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