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德茂:学行草书临哪些帖?

 率我真 2017-07-25

 今天,苏德茂老师为我们谈谈学行草书临哪些帖的问题。以下是文章的内容。

学行草书临哪些帖?

在《谈临帖》,我曾说过临帖须选佳本。何谓佳本?

同是《书谱》,除墨迹本外,尚有西安碑林拓本和日本双钩本,则墨迹本为佳;还有将墨迹本放大者,则此种放大本为最佳。《书谱》还有日本二玄社据台湾故宫藏真迹影印本,彩色照原帖版式精印,印刷精良,可谓下真迹一等,为无上佳本。《十七帖》三井本,日本人很崇拜,国人也有赞赏者,称其遒劲且有笔断意连之趣,后者确利于初学;还有上海图书馆藏本,此本线条流畅,但有几处残缺;与上图本同一系列的还有文征明朱释本十七帖,清晰、古雅可玩,因在原帖字的右侧有明代书法家文征明用朱砂墨精心用楷书书写的释文,故为学十七帖者所看好。十七帖上图本,在前几年曾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与原帖同大精印精装本,人民币壹佰几十元一部,有文献价值;近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又将三井本收入其“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丛书,临帖最为实用。

原则上,同是一种碑(帖)拓本以时间较早,且清楚为佳。现今印刷技术进步,总体上,近期印刷本,精确、清晰,远胜早期的印刷本。

就大陆印刷本来看,文物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印制字帖,较中国书店、武汉古籍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长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要好;距今约20-30年间,此时期香港书谱出版社出版的法帖尤佳,特别是其中仿古线装本。

在新加坡通行的字帖中,早期为台湾出版非学术专用者,都很低劣,且常常见到当代人的书帖,不宜作为习书者用之法帖。

下面,具体谈一下,临习行草书之碑帖书目。为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古人讲,从事艺术学习要‘取法乎上’。

有初步楷书基础者,可从两种途径入手。 其一,又愿意补学楷书之不足,还有较充足的时间,欲求大成者,可临习集王字圣教序(或爨龙颜,或魏灵藏,或张猛龙)一、二年,然后习草书诸帖;
其二,从《十七帖》入手,临习时间用一、二年(这里时间的计算,是每周二次,每次一小时左右)。
再临习《书谱》一、二年。
时至此,已逾三、五年,如是算打下行草书的基础。
至此,可进行初步的创作,在创作中,也须有教师指导。关于书法作品的创作,以后还有专题讲述。

中级阶段,临习怀素《藏真自序》一年。

最后阶段自由选择,因为有了3、4、5年的书写实践,再进一步通过学习与博览,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帖,以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

如欲继续写王字,可选择书写淳化阁帖卷5、6、7、8,特别其中澄清堂帖;尤要精心临习存世王字墨迹本诸帖;
或写孙过庭景福殿赋及日本小野道风诸帖;
或写体势开放挥洒自如的,如黄庭坚忆旧游、廉颇蔺相如列传与张旭古诗四首、冠军帖;
或写含蓄沉静的怀素小草千字文;
或写汉简中适合自己口味的有章草味或草隶格调的诸简;
或写大气一路的王铎系列;
或写狂草书,如怀素大草千字文,西安碑林本之残本千字文。

最后阶段的选帖,以两种计费时约2、3年,总计约6 – 8年。

《书谱》云:书法“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嗟乎,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呜乎!书家就这样在书法中寄托自己的哀思、抒发个人的情志,而年年老去,但艺术之青春常在。

8年,初看是很长的,此乃日积月累者,但和我们追求艺术生命的价值而言,并不长。我个人作为中国爱好书法的一个普通人,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者,无间寒暑风风雨雨,年复一年,就是在临帖与创作中度过的,何止二、三个8年。

仔细算起,各位少有年届60岁者,如能沉迷于此,到65岁,即可小成,68岁即可大成!如果您年龄现仅55岁,60岁即可小成,63岁即可大成。此年龄段,正是乐龄期的开始,以书艺来养颐我们,净化提升我们的身心,远远超过爱钱的疲惫,而享受学习与创作的快乐。您的艺术生命,将在65 – 70岁前后即可显露出光华。中国沈鹏、林散之不就如此吗?

勉之哉!书法同道。

苏德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