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慢肾方(叶景华方) 【组成】 鹿含草30g,怀牛膝10g,楮实子15g,金雀根30g,徐长卿30g,半枝莲30g,白茅根30g,黄柏10g,菝契30g,山海棠片15片分3次吞服。 【用法】 每日1剂,煎2汁。每隔3~4小时服1次,病重者1日2剂。 【功效主治】 益肾清利,活血祛风。主治慢性肾炎,浮肿,腰部酸痛,乏力,蛋白尿,血尿,舌苔薄黄,脉细弦。 【方解】 慢性肾炎多表现为肾虚湿热瘀阻,用鹿含草、怀牛膝、楮实子以益肾;黄柏、半枝莲、白茅根以清利湿热,徐长卿、菝契以祛风利湿,金雀根、山海棠、益母草以活血化瘀。 【加减】 水湿潴留而肿甚小便少者,加赤猪苓各15g,泽泻30g,白术15g,桂枝10g,车前子30g;肝阳上亢而头晕胀痛,脉弦者,加白蒺藜10g,钩藤30g,川芎6g,地龙10g;神疲乏力,尿蛋白多者,加黄芪30g,芡实30g;血尿多者,加血余炭6g,苎麻根15g,茜草根15g;泛恶呕吐,舌苔腻者,加制半夏10g,陈皮10g,厚朴6g,制茅术15g;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生地黄30g,知母10g;形寒肢冷,舌淡胖,脉沉细者,去清利之品,加熟附块6g,淫羊藿30g。 【验案】 患者朱某,男性,37岁,农民。7岁时患肾炎,近2个月来尿中又出现蛋白,面部浮肿,用激素和氢氯噻嗪治疗未见好转而求治。患者面部及下肢浮肿,小便黄,口干苦,纳可,大便正常,舌苔薄黄质红,脉细缓。血压16/9.5kPa。化验: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6.9g,有少许红白细胞,血肌酐159µmol/L,尿素氮7.1mmol/L,血胆固醇9.3mmol/L、三酰甘油2.3mmol/L、血白蛋白30.5g/L,球蛋白28g/L。住院后坚持中医药治疗,给予慢肾方。湿热偏盛,故加重清化湿热。方用黄柏10g,制茅术30g,川牛膝15g,鹿含草30g,半枝莲30g,金雀根30g,白茅根30g,赤芍10g,牡丹皮10g,徐长卿30g,菝契30g,毛冬青30g,夏枯草10g。服药3周浮肿消退,其他症状亦除,尿蛋白渐减少而转阴,复查血脂亦下降,住院4周后出院,门诊治疗5个月,一般情况好,恢复工作。 【方源】 《叶景华医技精选》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1..名老中医的秘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