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质疏松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杏坛归客 2017-07-26

    李阿姨,70多岁了,10年前就出现了腰背痛,曾在医院做骨密度检查,诊断骨质疏松,开始间断口服钙剂,效果不太好,曾经因为不慎摔倒后出现过两次骨折,一次腰椎、一次前臂。一年前李阿姨的腰背痛更加重了,并出现全身乏力,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后来李阿姨听说有一种静脉注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就住院治疗。
    骨质疏松如果合并非暴力性骨折,就可以诊断“重度骨质疏松”。这时治疗应该在补钙、补D基础上,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双磷酸盐类药物,是一种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药物,可以减少骨骼钙质丢失,从而抗骨质疏松。这一类药物静脉使用时,有时会体温升高,还可出现胸痛、肌肉酸痛、肾功异常,血细胞减少等,大多数患者的副反应是一过性的,多在2天内恢复正常,但个别患者反应剧烈需住院治疗及观察。李阿姨住院后接受了唑来膦酸钠静脉注射治疗,当天晚上也出现了畏寒,但很快症状就消失了。之后观察血常规、肾功能都正常,腰背痛、乏力症状好转出院。之后随访李阿姨自觉腰背痛明显缓解,可做少量家务,一般活动后再无乏力不适,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了。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65岁以上的妇女约有四分之一患有骨质疏松症。年老的妇女有三分之一患有脊椎骨骨折。百分之八的妇女在年老时会发生股骨骨折。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尤以腰、背部为甚。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
    那么,骨质疏松症是如何发生的?正常骨代谢过程是溶骨与成骨的两个过程不断地周而复始地进行,以维持一平衡状态。35岁以后,人体开始老化,由于骨骼再造过程中,钙从骨骼移出比积存的量还多,所以骨质就开始减少了,骨溶解速度逐渐超过骨合成速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的质与量渐减,于是流失过速就形成了骨质疏松症。因此,早认识、早诊断,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山东省交通医院 朱蕾 本栏目由山东省老年学学会协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