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上起床一定要喝热水更好?

 浙江水仓夜市 2017-07-26

可能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到大听到长辈们教诲最多的除了“要穿秋裤”之外,就是“少吃凉的”。


可是出了趟国就会发现,当你大包小包带着保温壶到处找热水的同时,歪果仁们直接在路边的直饮水机旁喝两口走人当你好不容易找到热水热点牛奶当早饭时,又看到个歪果仁直接从冰柜里拿盒酸奶就开喝。


这件事再次提醒你,下次听别人建议采用某种饮食的时候,最好问一下:“为什么?”

一、生冷还是熟热?这是一个问题

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对于食物温度的选择确有不同偏好习惯,这可能与历史、环境等方面有关。但食物的温度不同却可以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卫生程度、消化速度以及人体的胃肠功能和血糖反应,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冷的食物。

1)食品卫生

在没有冰箱的古代,冷恐怕不是指零度以下的食物,往往只是意味着没有经过加热熟透、或者已经在暴露空气的环境下放置许久,显然它们很可能已经有大量细菌繁殖,食品安全风险较高,我想这是古人们不建议吃冷食最主要的原因。

即便在现代社会,食物不经过充分加热直接食用,会大大增加生物性食物中毒的风险,尤其是夏天,很多人吃一些生冷的食物会导致腹痛腹泻,很可能是因为食物中毒。低温冷藏或冷冻的确可以抑制部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并不能有效杀死微生物,在食物解冻过程中仍有可能大量繁殖。

此外食物例如鱼类、肉类等在生产、运输、储存、制作等各个环节均有可能自带或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肉毒梭菌等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所以如果选择生吃食物,首先要确保其新鲜卫生。

充分加热能有效的杀灭食物中大部分的有害微生物。但食物在煮熟后也需尽快吃完,如有剩余应尽快放入冷藏或冷冻妥善保存,再次食用前要热透。如想要将食物在室温下放凉后再食用,则需在两三个小时之内吃完,否则依然很容易滋生各类有害微生物。2)营养价值

加热烹调的确会导致部分营养素的损失,例如B族维生素。但也能破坏很多食物中自带的会妨碍营养素吸收的物质,例如皂甙、抗生物素蛋白、蛋白酶抑制剂等。还可以提高某些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率,例如畜禽鱼类在烹调后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番茄经过烹调番茄红素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

3)消化速度与血糖反应

放凉的熟米饭较热米饭消化速度慢。大部分主食富含淀粉类碳水化合物,淀粉消化的难易程度与其糊化、老化程度有关,而温度则是影响淀粉的糊化、老化的重要因素。温度高有利于糊化,从而提高淀粉消化率。而煮熟后放凉,淀粉往往会出现老化回生现象,产生的抗性淀粉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往往在肠道内成为益生元,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

生鲜蔬菜较加热后的蔬菜消化率低。一方面,生的新鲜蔬菜细胞壁完好,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加热、烹调过程会软化或破坏细胞壁,提高其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率。另一方面,很多蔬菜中含有的草酸、植酸等物质,影响很多营养素的吸收,例如铁、钙等,而焯水等烹调方法可以有效去除这些不利因素。

畜肉类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熔点较高。放凉后脂肪往往会凝固,不利于乳化,消化速度也会降低。

总而言之,对于某些食物,冷食的消化速度较热食慢,餐后血糖波动相对较小。对于特定人群,例如糖尿病等患者反而具有一定益处。4)胃肠功能

温度明显低于体温的食物会导致胃部血管暂时性收缩,不利于消化液分泌和肠胃蠕动,对于消化系统功能本身就较弱的人还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腹泻腹痛等症状。

此外温度低不利于食物中一些芳香物质的挥发,不利于刺激食欲。所以饭菜趁热吃会比较香,但会增加不小心摄入过量的风险。

二、哪些人群对于食物的温度有特殊要求?

1)考虑到中国人长期的饮食习惯,日常的饮食还是以热食为主。如果身体健康、消化功能良好,那么饮食冷热也并没有太大差异。但即便如此,也不推荐长期大量地摄入过冷的冰镇食物,另外吃冰激凌的时候最好慢一点,以预防“冰激凌头痛”。

2)对于胃肠消化功能弱、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或因其他疾病或手术导致身体虚弱者以及老年人就更不要冒险了,乖乖吃点温热的食物吧。但也不是越烫越好,一般放凉至不烫嘴的温度为宜。有研究结果显示,温度过高(超过65℃)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增加食道癌风险。

3)而对于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者,不妨考虑选择放凉的米饭,对于减少餐后血糖、血脂上升速度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三、怎么选择?----你开心就好

其实无论是生冷还是熟热的饮食习惯,都在卫生、营养、胃肠功能等方面各有利弊。个人做什么选择主要看其更需要何种利,或者更不能接受何种弊。但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要以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为基本前提。

顺便说一下,我自己在家时都只喝冰水,买饮料都是优先冰镇的,早上也是喝冰牛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