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金融波动”即将到来

 昵称43576730 2017-07-26

债券投资者来自火星,而央行的银行家们则来自金星。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债券市场的负面反应,反映着过去十年来的特殊货币政策调节能力正在减弱。然而,风险资产市场却忽视了债券市场波动的信号。以上说法正确吗?


今天,多数发达国家依然保持着低通胀率。但像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其央行都渴望收回此前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直奉行的货币宽松政策。


央行假设的通胀目标为,当通胀预期稳定时,通胀变化源于经济疲软程度的变化。当经济萧条减退的时候——就像现在正在发生的一样,目前的失业情况远低于经济商业周期中的平均水平(而美国和英国国内则保持着几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通胀最终将会上升。


现在,各国央行维持量化宽松政策的时间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希望借此来抵消金融危机和通胀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利影响。然而,央行从过去的资产泡沫中明白一点,长期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让长期风险进一步加深,可能会给未来的经济挖下一个巨大的坑。在下一个经济周期中,自然利率和潜在的经济增长将会陷入低迷,甚至会终结经济周期。


那么,风险资产市场的投资者是否会因此而沾沾自喜呢?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还得不出明确的答案。但过去平静时期的记录表明,当交叉资产市场波动较低时,对风险采取规避是慎重和明智的。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中出现更明显的过度冒险迹象时,投资者就会有更进一步的理由担心风险——这种过度行为会导致对货币政策的冲击。由于资产价格的陶醉期——例如2000-2008年时的互联网和房地产泡沫——就是过度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典型特征。现在,各国央行正试图以一种渐进和可预测的方式来延长货币宽松政策,从而来延长经济周期。


但资产价格泡沫也倾向于以新的创新方式来吸引市场,而各国央行也相信这一次确实与以往不同。在后金融危机的语境下,对资产价格上涨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全球储蓄“价格”(自然利率)的下降,或者出现R-star现象。如果企业盈利增长是趋势增长(潜在增长率)的函数,但融资成本依然保持为一个更低R-star的函数。那么股票市盈率就应该高于过去的结构性基础利率,而信贷息差一般应该趋于更紧。


但是,尽管这种说法在今天看来是准确的,但投资者至少有两个感到担忧的理由。


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趋势增长和自然利率之间的差距推高了资产估值,这一差距的边际变化应该会导致这些估值发生变化。如果央行只是简单地调节短期利率——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正如他们过去所做的那样。那么这将不再是一个担忧。


但在目前的经济周期中,央行已经变得更加依赖于间接工具——即长期利率。这些工具的调节效果是由投资者的预期所决定的,因此容易引发突然和极端的转变。例如,在2013年期间,美联储暗示将开始缩减量化宽松规模,结果引发了一场“缩减恐慌(taper tantrum)”,而资金也开始从债券市场大规模出逃,导致债券收益率大幅上升。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原因是,更高的估值并不一定意味着更高的回报或更好的波动调整收益。即使潜在增长与自然利率之间的正差距证明了更高的资产估值,而更低的潜在增长代表着资产类别的低回报。随着利率上升到自然利率水平,金融条件应该会收紧,而风险资产估值也应该出现下降。各国央行希望这种货币收紧政策能够逐步实施,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短暂历史表明,资产的重新定价往往会突然出现——有时会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那么,为什么投资者不利用极低的波动性来购买价格低廉的保险呢?市场不会在每次波动率较低的时候才爆发。但当市场出现爆炸式增长时,波动性总是处于极低水平。当失衡情况变得极端时,保险是最需要的。股票和信贷资产的估值并不便宜,但也不是过分昂贵。


身处在同一个星球上,央行的银行家和债券投资者总是有些共同之处:他们都担心,目前极低的波动期既不能持久也不可取。毕竟,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一个月,在“缩减恐慌”发生的前一个月,在2014年夏季,固定收益、外汇和股票波动性的较低组合已经出现了三次。


简单来说,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波动性最终会升至正常水平。对于今天的投资者来说,教训是显而易见的:降低风险敞口的规模才是正确的出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