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唱歌必须要有悟性吗?

 云水禅心688 2017-07-26

学唱歌必须要有悟性吗?

今天下午上海音乐出版社公众号发表了关于《流行音乐演唱-三维立体声音的简历及运用》以及我 的介绍。文章中引用书的第二章节关于学习新歌的内容作为引子,站在这个角度上介绍给大家。这一章节虽不是书的核心内容,却足以表达了我对声乐学习的态度。总结这几天得到的关于书的建议和看法,感谢各机构、各位老师的充分肯定以及诚恳建议。让我内心更坚定地站在自己的视角解读流行声乐的专业术语用语以及声音的技术理念的立场上。

学唱歌必须要有悟性吗?

长期以来,我们的声乐教学基本沿用了20世纪甚至更早时代的教学术语。由于不同时代的科学普及程度存在差异,有些科学现象在当时没有能够得到譬如医学、肌体学、心理学、神经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支持,所以以往的教学术语更多依靠教师感性的认识,尤其使对一些诸如“气沉丹田”“气息支持”“混音”“面罩唱法”“关闭”“共鸣位置”“声音靠前靠后”等关键技术缺乏理性的、有科学依据的论证。

学唱歌必须要有悟性吗?

依靠这些感性认识的教学手段,虽也培养出了一代代优秀的歌唱家,但是,这更多依赖于学生的悟性、实践经验以及天赋。而这样的教学习惯阻碍了相当一部分声乐爱好者的学习信心,有些仅凭感性认识的教学术语就容易产生误导,甚至相当部分的声乐教师解释不了这些术语的根本所在。这些“从现象到现象”的肤浅认识阻碍了国内流行声乐教学的系统化的进展,所以,我们现在仍然可以读到许多关于“头腔共鸣”“打开喉咙”之类的论文,也可以看到教学中仍然存在误区。也许,我们可以通过更理性、客观的科学道理来诠释这些声音技术,让那些看起来“神秘”、不可捉摸的术语更易弄明白其中含义,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尽可能的帮助了最广泛声乐爱好者的学习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