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文章

 信步闲庭99 2017-07-26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的这首《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却依旧不朽。而每每提起这首词却又总是让人心生惆怅,熟不知是被这词后纳兰的人生所感动,还是被这词中的无奈触动了心中的某种情愫。世人爱纳兰,爱他的才气,爱他的多情,更爱他的纳兰词。如果有可能,我更愿意走近他,去体会他在写下每首诗时的感受,去领悟他不平凡的诗韵人生。

    纳兰名性德,字容若。身出名家,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处在如此环境的他,也许从出生那刻起就早已注定了不平凡的一生。纳兰自幼饱读诗书,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赐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岁。之后便被康熙钦点为三等侍卫,不久又晋升为一等御前侍卫,在所谓的仕途上,纳兰可谓是一帆风顺。年少有为,用在当年纳兰的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人人都有一个报国梦,从古至今有多少有志之士因为报国无门而抑郁而终,所以在当世人眼里,纳兰是成功的,可他更是幸运的。成功,是因为他在朝中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而幸运,是因为他的高贵出身,注定会促成他的成功。“文武兼备”这无疑是对一个人的极高评价,可是纳兰真的能欣然接受这个如此高的标签吗?他在世人眼中的成功人生中真的过的如此欣然吗?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纳兰在随康熙远赴塞外是作下的《采桑子》,本是描写塞外风景,赞美雪花的词。雪花高贵冷艳,因为它的根芽不出自泥土,而是来自天外,所以它不与百花争艳,只愿在群芳尽落时才展示出它不一样的美丽。纳兰的词写的固然是美的,多少人因他的句子而爱上这本不起眼,却在他笔下生动,高贵起来的雪花。可是他的本意真的只是为了赞美这塞外的雪花吗?在我看来,纳兰却是把自己誉为了这雪花,他本不该属于这绚烂富贵的金粉世间,不该与那官场上俗艳的牡丹为伍。纳兰容若,他本可以是一位游历世间的潇洒词客,但却因为出身在富贵之家,只得终日徘徊于官场,做世人眼中皇帝身边令人羡慕的“家仆”。一等御前侍卫,多么让人眼红的职位,只可惜在纳兰眼中这只是一个沉重的枷锁,锁住了他的自由,更隔断了他一心想发扬才学的宏图。都说康熙爱才,所以才将纳兰赐为御前侍卫,这样便可时时将他带在左右,以便随时能够与他交流,发挥他的才华。可他又是多么的自私,纳兰的多才本该是属于世间的,他的才华与学识应该交由世人评赏,而不仅仅只是在与皇帝交往的细碎中体现,无法得到远大的施展。但幸好纳兰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文学,恰恰相反,在那浑浊的官场中,在他一次次被琐事纠缠不得脱身时,是他的诗词拯救了他。他用他的文字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办法去实现他文学的凌云壮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虽不喜奔波,但既然有了如此出身,即便有再多的无奈,也还是要接受现实;“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思念家乡,思念家人,在这完全没有温度的旅途中,幸好还有文字能够让他赖以生存。

    与纳兰的词同样为世人所熟知应该就是纳兰的三段情了。都说才子多情,可纳兰又是如此的专情。“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纳兰的初恋便是他笔下这枝纤尘不染的芙蓉,她在纳兰情窦初开时就已闯入他的心。“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虽说是郎有情妾有意,但还不知这情到底为何物的两人,心中的情愫还是恐人知晓。一个是俊朗不凡,谈吐优雅的才子,一个是美丽娇俏,清新绝俗的少女。这本该是一段能够流传千年的佳话,但无奈世俗的身份,更无奈皇权的至上。纳兰与表妹这一段青梅竹马的浪漫爱情故事终是在被母亲发现后戛然而止,青梅入了宫,成为皇帝的妃子。从此他们之间永远都只能是君与臣,永远都会有那一墙之隔。他与她之间的朝夕相处十年,终究还是抵不过皇帝清淡的一眸。这大概是纳兰第一次体会到君臣之间的差距吧,是啊,月亮的光芒又怎么能与太阳相及呢?初恋是难忘的,但却终究还是没有结果的,这位如出水芙蓉的青梅在纳兰的心头划下一道重重的伤痕,成为他一生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遗憾。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二十岁的纳兰身着红衣,骑着白马,在众人瞩目下迎娶了这一位娴静的女子,他唤她作意梅。意梅卢氏是康熙为纳兰选中的妻氏,也是当时难得一见的女子,与纳兰可谓是郎才女貌。而更难得的是纳兰自己的喜爱,端静娴雅,善解人意,这位意梅几乎满足了他对妻子的所有要求。可惜,天不顺人意,纳兰的这位情投意合的意梅,在与他一起度过短暂的三年后却匆匆离去。她虽为他生下一子,但却没能陪他走完他如此短暂的一生。“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虽说是“一句诗词抵万言”可是我想,再多的文字也难以表达纳兰此时心中的悲痛吧,世间有几人能真的体会到他内心的凄凉呢。

    “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爱看晴丝百尺长”,不知道接受一段新的感情算不算是对过去的背叛。我想应该是不算的,纳兰拥有了现在,不代表他就遗忘了过去。一个人,终究是得暂时放下过去,才能去装载更多的故事。纳兰第三段故事的女主角是江南一位有名的才女-----沈宛。“无情芳草唤愁浓,闲吟佳句,怪杀雨兼风”,这位才女为纳兰抛弃了自己熟悉的那座城,去换取与他的厮守。可惜,缘尽魂断,纳兰终是没有实现诺言,在三十一岁时,病逝人间。“独窥天上月,几回圆。”这位叫沈宛女子,从此再不与人来往,捧着纳兰的《饮水词》,用余下的一生,和他的词相爱。

    世人都在讨论,纳兰的一生究竟最爱的是谁?是清新脱俗的青梅,善解人意的意梅,还是才气难遮的沈宛。我想,他应该是都爱的吧!但虽说纳兰多情,但是每一段情,他都用尽了所有力气去爱,以至于每次失去时才会如此的悲痛难耐。纳兰用了一生的时间,去爱了这样的三位女子,每一个,都是如此的刻骨铭心。

    纳兰的一生虽短,但却留下许多故事,能够让后人在某个恬静的午后,捧着一本《纳兰词》,去感受他的一生。“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世人争相捧读纳兰的词,是因为纳兰的情,纳兰的心,纳兰的灵,都有着难以言说的美丽。我们读他的词,不仅是对他身世与经历的怜惜,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词总是能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某种情怀。人都是自恋的动物,我们喜欢一个人,一首词,往往喜欢的都不只是那个人,那首词,而是在那人,词身上看到了自己。而纳兰,大概就是那面适合许多人的镜子,让他们都够从中看到自己吧!

    纳兰的一生很短,却又很长。我不知该以怎么样的文字去叙述他的一生,更不知该以怎样的心情去品读他的《饮水词》,正如前人所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的一生就只得交由他自己去感受,旁人怎么都无法品读,能做的可能也就只有在读完他的故事后感叹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罢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后记:大概在三年前,因为白落梅的一本《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开始爱上纳兰。那时候开始读他的诗,是因为根本看不懂,怀着一种要读周围人都看不懂的诗的心情,俗称“装X”。但越是读他的诗,越是走进他就越是被他吸引。那么多年过去了,身边的人总是来来往往。当一段友谊因为一些误会不欢而散时,当一段情缘终于走到尽头时,当我虽然不舍,却不得不离开一些人时,我才真的发自内心的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

  如果我们相遇,我会好好珍惜属于你我的这份情缘,而如若我们终究不幸分离,那么,天涯海角不扰,唯愿我们都,各自安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