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股被称为周期股王者。在于其估值跟其它板块不同。 第一,稀缺性。包含依存度和储采比。中国的铜、锌、铝对外依存度都逐渐提升,到2020年达到70%~80%。然而全球的基本金属的储量和每年开采量的比例在快速下降,锌的储采比不到14年,也就是说如果不加大勘探和开发,14年之后将无锌可用。 第二,估值算法不同。不同于制造业和服务业,采用传统的PE、PEG估值方法,有色金属的股票估值一是储量,二是市销率。 比如两家公司产锌产量都是20万吨,一家储量1000万吨,另外一家储量500万吨,这两家的市值显然不同。也即是说储量越大的公司在景气周期估值越高,A股里面论储量和产量大的公司来说。 锌:驰宏锌锗、中金岭南、紫金矿业 铜:江西铜业、洛阳钼业、紫金矿业 铝:中国铝业 有色金属在价格低估时候,公司看矿石品味的开采成本,驰宏锌锗的锌品味最高,成本最低,洛阳钼业、紫金矿业在刚果收购的大型铜钴矿品味也是全球范围极高的富矿。品味高意味着边际利润很高,但是在景气度上行期,产量就成了核心优势,尤其是供给侧改革限制下的产能。 比如说锌价格2万,驰宏锌锗的成本是1.7万,中金岭南是1.9万,假设产量都是20万吨,那么两家利润一家是6亿,一家是2亿,但是锌价格上涨到了2.7万,两家利润一家是20亿,16亿。相差就不大了。 市销率就成了金属景气投资时候的重要参考指标。两家公司销售额一家是200亿,一家是400亿,市值显然不应该一样,更高的销售额对应更高的市值。 有色金属行业平均利润率在10%,龙头企业具有高品位、低成本的优势,利润率会更高,由于金属之间具有替代性,所以基本金属的龙头企业利润率相差不大。也即是说,锌、铜、铝的龙头企业的利润率都会达到销售收入的10%,这里面要去掉冶炼部分。 江西铜业销售收入2023亿,利润只有13.88亿,这里面就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精矿自给率。江铜年产铜20万吨,但是销售了110万吨铜,这90万吨铜都是进口国外的铜精矿加工冶炼成了铜锭出售,这部分的业务是无法受益于铜价格上涨的。甚至于铜价格上涨,冶炼的收益是在降低。 自给率越高,弹性越大,金属价格上涨企业越受益。A股里面驰宏锌锗去年关停了锌的冶炼产能计提了15亿的资产减值,原因就在于锌精矿吃紧,加工费太低以至于长期亏损。关闭了无效产能,剩下的自给率达到100%,不需要进口锌精矿,那样锌价格上涨完全是新增利润。 第三,A股投资参与者不同。 当前6月份开始的有色板块跟煤炭、钢铁板块一起受益于经济复苏周期确认,这种上涨是一个大周期的开始阶段。这时期买入的一般是先知先觉的少数机构,接下来因为复苏周期叠加产能限制,各种稀缺、各种事件,比如铜矿罢工、环保关停,带来供应时不时紧张,这种紧张就会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进入有色板块。 中期是游资和机构合力炒作,云南铜业、云铝股份、广晟有色、北方稀土这些游资非常偏好,资产注入预期使得一个又一个股价翻几倍的牛股层出不穷。 最后是散户进入。现阶段无论是散户,还是券商或者其他的分析师,都不看好有色的持续性。这个是经验主义害人,持续性一看需求,二看供给,历史上有色大起大落在于供给和需求的大起大落,而今天,需求稳定增长,而供给下降,这种下降是无法突然恢复的。 这一轮有色,需求不是无序突然增长,它是经济长周期缓慢复苏。供给受制于产能周期、环保、供给侧改革、降负债降杠杆、利率上行,无法有效释放。这就使得各细分行业的龙头长期受益于价格的持续上涨。 照搬07年,09年的炒作有色模式不可取,我们客观看待一个行业在产业链的地位和利润率提升,不会对有色短期内期待过高,而长期却又期待过低。 我是一个保守的人,不会炒作石墨电极这种短期供需突然剧变的一时的大起大落的机会,也不会去投资锂和钴这样需求和供给都不明朗的短期高利润机会,今年锂电池产能已达170GWH,需求40GWH。(作者:九幢楼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