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的公司或员工却背道而驰?

 云魄的图书馆 2017-07-27



在现实公司管理中,却经常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一些公司管理奉行集体决策,大小事务都要上会表决,部门领导对于部门的事情没有独立的决策权,但对于不是自己部门的事情又有部分决策权;谁都不想放权但又不想承担责任,最后经常导致很多事情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大大降低公司的执行力,阻碍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通常在于最高层或公司所在体制讲究稳定至上,可以不出业绩,但一定不能冒风险,不愿意或不鼓励个人去做决策,而搬出的冠冕堂皇的应对策略则是集体决策;这样即使出问题,也可以是集体决策来分担个人所承担的风险。

而另一种极端情况出现在员工和基层管理者身上,就是对于公司或领导已经确定的战略和事宜不是第一时间想着如何把它落实到位,而是不断地去质疑、去抱怨公司的战略,甚至以消极、敷衍的态度来应对。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员工或基层管理者受格局所限,或对于信息了解不足,站在自己的位置和角度去考虑公司层面的问题,自然无法理解公司有的战略;
2、公司的战略或行为触动了其自身利益,便以这种形式来做消极对抗;
3、有的人在职场上养成了抱怨的习惯,什么事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如果不表达一点异议似乎就不能体现出自己的聪明,通过抱怨刷存在感。

04
解决之道

那面对这两种情况,公司和个人都应该如何应对呢?

高层不拍板,奉行集团决策的公司,除非有外力介入,打破原有的框架和格局,才能有所改变;靠内部反省而改变基本不可能。

最有效的是直接换掉一把手,引入管理风格强悍的领导,实行管理层领导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在权责范围内的,由直接领导决策;而战略性、全局性的,由总经理最后拍板。

而对于员工而言,如果你是一个想有一番作为的人,一定要避免进入这样的企业,否则你所有的付出都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无法付诸实践,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无尽的文档、流程、讨论、不了了之中。

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如果公司想具备强大的执行能力,则必须在员工中树立令行禁止的规矩,在讨论阶段,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反馈意见,但一旦公司决定付诸实施,则必须执行到位,而不是一直质疑和抱怨;员工对于情况了解不清楚产生误会的,可以通过宣讲让员工有更多了解;而对于因为触犯利益而反对的,则要求其必须配合整体战略,要么忍,要么滚;而对于习惯于抱怨且没有业绩的,这种人早早请走为好,否则只会成为团队中的负能量,消耗团队其他人的精力和信心。

对于员工而言,服从公司的战略和决策是职场铁律—因为你即使抗争也不会有任何效果,反而会让自己置于危墙之下。

那怎么办呢?如果仅仅只是不理解,那就百分百地去执行,听话照做准没错,尽到自己应有的职责。如果战略和决策确实会损害你的利益,那就想想有没有办法改变自己不利的境地,在新的形势下找到自己新的发展空间;如果没有办法改变,那可能就得考虑另寻良枝,而不是做报怨这样的无用功了。因为每一次重大的变革,必以牺牲部分人利益为代价。而那种习惯于通过抱怨刷存在感的人只能自求多福了。

身在不同的层级,工作重点、能力要求、价值体现都会有很大的改变。但如果我们没有随着身份的变化意识到这一点并刻意去调整、去提升,则旧有的工作习惯和理念会极大妨碍我们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成为部门或公司进一步前进的障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