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虽朽,铭犹在 | 汉桓帝的错金环首钢刀(修订版)

 象島閒人 2017-07-27



不久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近藏集粹——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入藏文物特展”中,有一把不起眼的钢刀,若不留心,或许就错过了它。但它绝不是一把普通的钢刀。且看下文~



东汉永寿二年·错金环首钢刀

东汉永寿二年(156年),长79.8厘米,宽3厘米,厚0.7厘米,2011年征集


“灌钢,最早的记录见于东汉末年的文学作品中,南朝齐梁时人陶景弘最早记载了灌钢的工艺方法,稍晚北齐綦毋怀文制造的宿铁刀采用了灌钢技术制作,这些都是五至六世纪的情况,而这把刀是二世纪的灌钢实物,比文献记载早了至少三百多年。”——田率


解读这把钢刀


该钢刀制式为环首刀,环首由嵌金几何形卷云纹饰组成。刀柄上残存木质握手,上有织麻残段,外有髹漆残留,髹漆上还遗留有描金纹饰的痕迹。刀身上有木质刀鞘残迹,镡部以上、刀身两侧均饰有错金流云纹,间有羽饰。刀脊有错金铭文54字,字下饰有错金火焰纹及勾连云纹,经X光探测刀柄处存有铭文6字。镡部以上、刀身两侧及刀脊上的错金纹饰的位置和形式符合东汉时期环首刀的规制,与之相类的有河北省定县中山穆王刘畅43号墓出土的错金铁刀。整个钢刀锈蚀较重,但错金装饰内容丰富,瑰丽考究,工艺精湛,保存良好。

此刀铭文凡60字,为迄今发现的汉代同类器物中最多的一件,内容尤为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技价值。从铭文可知,此刀为濯龙宫所造,专供皇帝使用,是目前所见汉代刀剑中使用者身份、等级地位最高的;制造工艺采用了灌钢法和辟炼法,是灌钢技术较早的物证;制造处为东汉洛阳的濯龙宫,监造者为濯龙监,制作步骤分工明确。有铁工、锻工,削厉待诏是负责制作刀鞘的官吏,金错待诏是对纹饰和铭文负责错金工艺的官吏,制造者、主造宫、监造官皆镌名于上,体现了物勒工名制度的有效贯彻。此刀可视为我国古代冶金灌辟技术成熟于东汉晚期的标志(文/田率)



错金环首钢刀刀脊错金铭文及释文



刀柄铭文“濯龙持作百辟”



钢刀环首上的错金纹样



刀身错金纹样



刀身髹漆残留



东汉永寿二年·错金环首钢刀


东汉永寿二年·错金环首钢刀(局部)


东汉永寿二年·错金环首钢刀在展厅


(感谢中国国家博物馆单月英老师、田率老师对本文的指导和帮助!)


展讯

近藏集粹——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入藏文物特展


展期:2015/9/11 - 12/10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19展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