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子》 尧问-3

 斯人记 2017-07-27

原文伯禽将归于鲁,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对曰:其为人宽,好自用,以慎此三者,其美德已周公曰:呜呼!以人恶为美德乎?君子好以道德,故其民归道彼其宽也,出无辨矣,女又美之彼其好自用也是所以窭1小也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知如士,不与士争知彼争者,均者之气也,女又美之彼其慎也,是其所以浅也闻之曰:无越逾不见士见士问曰:无乃不察乎?不闻,即物少至,少至则浅彼浅者,贱人之道也,女又美之!吾语女,我文王之为子,武王之为弟,成王之为叔父,吾于天下不贱矣,然而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之士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者千有余人,于是吾仅得三士焉,以正吾身,以定天下吾所以得三士者,亡于十人与三十人中,乃在百人与千人之中故上士吾薄为之貌,下士吾厚为之貌人人皆以我为越逾好士,然故士至,士至而后见物,见物然后知其是非之所在戒之哉!女以鲁国骄人,几2矣!夫仰禄之士犹可骄也,正身之士不可骄也彼正身之士,舍贵而为贱,舍富而为贫,舍佚而为劳,颜色黎黑而不失其所,是以天下之纪不息,文章不废也

注释1.窭:诗·邶风·北门:终窭我贫,莫知我艰尔雅:窭,贫也礼记·曲礼:主人辞以窭说文:窭,无礼居也三苍:无财备礼曰窭汉书·霍光传:又诸儒生多窭人子这里用为贫乏之意

2.几:易·小畜·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尔雅几,近也庄子·天地意几乎后言汉语大字典·几部:几,接近于 本意为就要快要之意这里用为差不多之意

译文伯禽将要回到鲁国去,周公就对伯禽的师傅说:你就要走了,为何不说说你学生美好的人生规律呢?伯禽的师傅回答说:他为人较宽容,喜欢自己处理事情,而且处事谨慎这三样,就是他美好的人生规律周公说:唉呀,你怎么把别人厌恶的东西称为美好的人生规律呢?君子喜好以道路和规律来对待一切,所以人民都归向正道他所谓的宽容,是出于不能辨别,你却称赞!他喜欢自己处理事情,是因为他知识很贫乏!君子的力量即使比牛大,不会与牛比争力量;君子即使走得比马快,也不会与马比争谁快;君子的智慧即使比读书人多,也不会与读书人比争智慧他之所以比争,就是喜好平均的人的气量,你又赞美他!他之所以谨慎,是因为他的知识浅薄我听说:不要害怕降低身份去见读书人,见到读书人就问:我没有不明察吧?没有去听,得知的东西就少,少了就浅薄他那种浅薄,就是低贱人的道路,你又赞美他!我告诉你,我,作为周文王的儿子,作为周武王的弟弟,作为周成王的叔父,我在天下的地位不低贱吧!然而我带着礼物去求见的人不下十人,送还礼物相见的人不下三十人,端整容貌去见的人有一百多人,想说话就让他们说完的人有几千人就这样,我仅得到三个读书人,依靠他们我端正自身,平定了天下我之所以得到这三个读书人,并不是所说的十人与三十人之间,而是在百多人和那几千人之间所以对待上等的读书人我在礼节上要简薄一些,对待下层的读书人我在礼节上还要厚重一些,人人都以为我降低身份喜好读书人,所以读书人就会来到读书人来到后我就能见识很多东西,见识到很多东西后我就能知道是非的所在你们要警惕呀!你以鲁国去傲视别人,你就差不多了对那些依赖俸禄的读书人你可以傲视,对那些能端正自身的读书人就不能傲视那些能端正自身的读书人,可以舍弃尊贵而为低贱,可以舍弃富裕而为贫穷,可以舍弃舒适而为劳苦,面色黑黄而不会失去志向正是因为他们天下的历史才没有断绝,文化典章才没有废弃啊!

说明本节是借周公与伯禽的师傅的对话,来说明一个领导人还是要谦虚的问题我们现代象伯禽这样的领导人少吗?一点不少,还很多他们所谓的宽容,是出于不能辨别,他们所谓的谨慎,是因为知识浅薄,他们所谓的竞争,是因为喜好平均(大锅饭)作为一个领导人,如果与秘书去比打字,与财务人员比谁更会做帐,与工人比谁技术更好,这种领导人是不是太傻?谁有本事,谁有能力,谁有技术,我就用谁,充分利用,这才是一个聪明的领导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