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军师联盟》的司马懿思考东汉时期张仲景的“大器晚成”

 369蓝田书院 2017-07-27


编者按


最近热播的《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讲述了东汉时期三国名将司马懿传奇的一生,而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还有在中国医学史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张仲景,关于张仲景正史记载颇少,都为道听途说之言,是什么样的条件创造了仲景这样的人物?而且在当世医名并不显著,远远不如同时代的华佗、董奉有名。也可以说仲景是小人物,他的成名在历史中属于偶然,典型的屌丝逆袭。这样重量级的人物,为什么在同时代拥有那么多杰出的才智之士,仍旧没有发现张仲景呢?这是值得让人深思。如果没有《伤寒杂病论》著作的流传,仲景会和大多数古人一样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性格因素上看,仲景不是一个张扬的人,远不如和他同时代的热血青年曹操的人生过的那么激荡多彩。仲景也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他表现出明显的不争名夺利。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时期,人人都像回到春秋战国时期一样,都打满鸡血,充满了抱负,不是想成就帝业,就是想成为帝师,最差的也是想当一方诸侯,如董卓、袁绍、刘备、诸葛亮、孙权、曹操等。从序言看来,仲景只是一个感情丰富,对他人充满了同情的人。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和曹操比,是淡极方知花更艳,像老酒一样的初淡浓烈,所以过了好几百年才会有医圣之名;和华佗比,淡泊之心让他远离政治危险的伤害,华佗虽然为一代神医,却没有充足的政治智慧,如此高水平的医生仍然无法在乱世保全其身,死于非命,应该是中医史上的一大损失,不仅让人唏嘘,还让人伤感;和刘备比,仲景如梅花一般,在历史严寒的洗濯中散发出幽深长远的清香,他们都是一样的真诚,我个人认为中国历史上帝王和将相感情深厚的,很少有能超过刘备和关张、刘备和诸葛亮的。


从君臣、兄弟、知音的角度来看,刘备对待失去关羽、张飞的痛苦,绝非伪饰,不然不会倾举国之兵伐吴,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对诸葛亮,刘备把军政大权交付一人之手。是何等的信任。曹操做不到、孙权做不到、司马懿也做不到。所以说刘备在真诚上可以和仲景是一样一样的性情。


仲景的真诚表现于,对权力认知达到非凡的层次,对当时的社会人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有非常深的洞察和了解。传说应该是在长沙做过短期的太守,在后来的史书上和各种野史医籍中,“长沙太守”专指张仲景,正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不可考证。仲景无论做过没有做过太守,都无损他在中医学术的地位。同时仲景表现出对医学超然的热爱,对扁鹊治疗齐候的事情,流露出极其羡慕不已的心境。努力要成为扁鹊那样的人。对扁鹊的才华赞赏有加,一见倾心。正是这样的心志成就了仲景。


所以,人首先要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知道自己的心所要的是什么,然后追随良知和内心的指引,可以找到真实的自己。仲景就是这样成为仲景的。

▲《千年国医》张仲景剧照

河北拍摄花絮 | 穿越千年的医圣张仲景

仲景的真诚还表现在对他人的关怀和热爱。对他人生命的重视和尊重。仲景在《伤寒论序言》中所发的声音,振聋发聩,唤醒了无数的人们投身到医学并关怀他人的事情里面来。也指责了巫术对医术的毒害。排斥把医学前辈制造成偶像让人供奉,认为这是非常愚昧的举动。


仲景对医药的酷爱,清晰的表达医药的重要作用,和从事医学事业的必要性。在上,可以治疗君亲的疾病,在下,可以治疗贫穷痛苦的人民,同时可以保全自己,可以活到自然寿命。


仲景论述了生命、身体的重要性,认为生命比一切都更为宝贵,更为重要,身体比衣服食物重要;看到人们竟逐荣华富贵和权势,非常的痛心,为了进入权力中心和豪门,舍弃身体灵魂,出卖人格,导致各种疾病的入侵,到那个时候后悔已经晚了。不停的警示追逐名利的人们,要爱惜自己。等到钱财、医术都无用,挽不回生命的时候,去寻找各种巫师神汉;巫师神汉素手无策的时候,死亡临到,恐惧害怕,只能束手待毙。这宝贵的生命和至宝般的身体就这样埋在土中,变为黄土。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换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让只有一次的生命过的有意义。

▲《伤寒论序》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赵开美刻本,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

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唤醒世人,人们依然无法觉悟,依然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喜欢一些浮华的东西。仲景讲道:进要学会爱人知人,退要学会爱身知己。这样就可以躲避灾祸,即或处于不好的环境,也可以坦然。反之,则像不开化的野蛮人,既无知又愚昧。悲哀啊,那些号称聪敏才智之人,竟然只追求浮华而外在的东西,忘记了内在良知的根本和身体,这样人的非常的危险。


仲景还敞开心扉,诉说了自己的痛苦。建安以来,仲景家族人丁兴旺,宗族人口有200多,结果不到十年的时间死了三分之二。有十分之七都感染一种叫伤寒的瘟疫。看到这么多亲人、族人的死亡,自己竟然无法救治,痛苦莫名。


在后来的岁月,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医术得到非常大的长进,悉心搜集前代的医书,归纳总结,选取了《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胎胪药录》、《阴阳大论》,和平脉辨证,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

▲张仲景石像

仲景说道:如果有人能用心研读他写的《伤寒杂病论》,并且勤于思考,可以达到见病知源,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境界。至此则有益于病人,有益于当世。


仲景还认识到自然界对人体的影响,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五脏、经络腧穴,都受到自然界四季气候节令的影响,顺之则疴疾不起,逆之则百病丛生。并且吸收春秋战国及当时的阴阳五行精气的哲学思想,融入中医里面,为演绎说理工具。认为中医是一套活的系统。变化无定,非才高识妙的人,无法掌握。


同时在写《伤寒杂病论》的时候,仲景就看到中医也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是强大的载体,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中医恒动观、中医气化论逐渐成形,后来很多中国的其他理论依附中医而得到保存。在后世中医系统化的时候应证了仲景的远见。在此的基础形成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此见解一出,医圣在中医学术的地位远远的高过药王孙思邈。无论日本的汉方医学,朝鲜韩国的高丽四象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离不开仲景的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

在整理古代医籍的时候,对过去的医家也做了必要的回顾,从仲景思考的脉络选择看,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从上古的看,中医起源于炎黄,或者更早。中世有长桑君、扁鹊,中世应该也有很多医家吧,只是仲景的喜好,或者眼见太高,看不到眼里的缘故吧。汉有公乘阳庆、仓公。仓公《史记》有记载,可考。公乘阳庆没有听过,也许是我孤陋寡闻。


对于医家的责备,仲景说的非常客观,我自己躺着也中枪了,说今天的医生不努力学习思考经典的理论,来明白中医的原理;而是各自继承家传的医学,始终就是那些东西,没有学习、融会贯通,也不会创新,始终顺旧。看病的时候,就等着病人用口诉说,然后对症处理,马上就开出汤药,严重违背了辩证论治的精神。


摸脉的时候,非常的马虎草率,寸脉摸完了后,尺脉就省略了。手部的脉看了,头部的人迎脉、足部的趺阳脉都不触及。寸关尺的三部九侯根本做不到,胡乱呼吸几下草草了事。对于五脏的至数50下也数不到。这样的话,摸脉和不摸脉有什么区别?面部的明堂阙庭也不观察,这种诊法能判断清楚病情,治好疾病?非常的难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