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在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中高居第2位,为非直接产科死因的第1位。 【种类】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 妊娠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 围产期心肌病 妊娠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肌炎等
【常见并发症】 1.心力衰竭——最常见,主要的死因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3.静脉栓塞和肺栓塞 4.缺氧与发绀 ☆早期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为: ①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②休息时心率>110次/min,呼吸>20次/min; ③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或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④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孕期咨询】 1.可以妊娠——心功能Ⅰ~Ⅱ级,心脏病变较轻,既往无心力衰竭史。 2.不宜妊娠——心功能Ⅲ~Ⅳ级、心脏病变较重、既往有…… 心力衰竭史、有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风湿热活动期、心脏病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炎、年龄>35岁心脏病病程较长,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极大。 【处理】 一、妊娠期? 二、分娩期? 三、产褥期? 防心衰! 治心衰!
一、妊娠期 1.处理原则 ◇ 不宜妊娠的处理——12周前——做人流、避孕! ◇ >12周、继续妊娠的处理原则——防心衰!治心衰! 增加产检次数… 在妊娠20周前,应每2周行产前检查1次; 在妊娠20周后产前检查应每周1次; 妊娠32周以后,应住院防治。 2. 防心衰?治心衰? 一般医嘱: 情绪、睡眠(≥10h)、体重(不超过12kg)、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 防治诱因: 呼吸道感染、贫血(20周后预防性使用铁剂)。 心衰处理: 地高辛(不预防性应用、不主张用饱和量、病情好转即停药)。 产科处理: 原则是待心力衰竭控制后再行产科处理,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二、分娩期 应提前选择好适宜的分娩方式。 1.经阴道分娩指征——心功能Ⅰ~Ⅱ级、胎儿不大、胎位正常、宫颈条件良好者,可考虑在严密监护下经阴道分娩。 2.剖宫产指征——心功能Ⅲ~Ⅳ级、有产科指征者,均应择期剖宫产。 *主张对心脏病产妇放宽剖宫产术指征; *麻醉剂中不应加用肾上腺素,麻醉平面不宜过高; *术中、术后应严格限制输液量; *不宜再妊娠者,可同时行输卵管结扎术。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 细节决定成败! 第一产程: 适当应用地西泮、哌替啶等镇静剂。 有心力衰竭征象者,取半卧位,高浓度面罩吸氧; 去乙酰毛花苷0.4mg加于25%葡萄糖注射液20ml内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4~6小时重复给药一次。 产程开始后即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第二产程: 要避免用力屏气加腹压; 行会阴侧切术、胎头吸引术或产钳助产术,尽可能缩短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后,产妇腹部放置沙袋,以防腹压骤降而诱发心力衰竭。 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缩宫素10~20U,禁用麦角新碱,以防静脉压增高。 产后出血过多时,应及时输血、输液,注意输液速度不可过快。
三、产褥期 产后3日仍为危险期,产妇应充分休息并密切监护。 1.应继续卧床并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血压等变化。 2.心功能Ⅲ级或以上者不宜哺乳。 3.不宜再妊娠者,可在产后1周左右行绝育术。
【例题】26岁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现妊娠45天出现心力衰竭,其处理原则应是 A.立即行负压吸宫术终止妊娠 B.控制心力衰竭后继续妊娠 C.边控制心力衰竭边终止妊娠 D.控制心力衰竭后行负压吸宫术 E.控制心力衰竭后行钳刮术 『正确答案』D 【例题】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能否继续妊娠主要取决于 A.心脏病类型 B.心脏病病程长短 C.心功能分级 D.发现心脏病的时间 E.有无心衰 『正确答案』C 妊娠合并糖尿病 【类型】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1%~5%。 糖尿病合并妊娠——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或妊娠前为糖耐量受损,妊娠后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诊断---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诊断--- 〖---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诊断---〗 (1)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2)妊娠前未进行过血糖检查,但…… 有高危因素+ ①~④任何一项 = 糖尿病合并妊娠 高危因素——肥胖、一级亲属患2型糖尿病、有GDM史或大于胎龄儿分娩史、患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妊娠早期空腹尿糖反复阳性。 ①~④—— ①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 ②糖化血红蛋白(GHbAlc)≥6.5%。 ③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同时任意血糖≥11.1mmol/L。 ④如果没有明确的高血糖症状,任意血糖≥11.1mmol/L,次日复测①或②阳性。 (3)不建议孕早期常规OGTT检查。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诊断---〗 (1)妊娠24~28周空腹血糖检查: 空腹≥5.1mmol——即可诊断GDM (2)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 空腹≤5.1mmol/L 、 1小时≤10.0mmol/L、 2小时≤8.5mmol/L ——有一个超过正常值即可诊断GDM (3)具有GDM高危因素的孕妇,首次OGTT正常者,在妊娠晚期可重复OGTT。 (4)妊娠28周后首次孕检者,建议初诊查空腹血糖或75gOGTT。 (1)妊娠24~28周空腹血糖检查 ≥5.1mmol/L者,直接诊断为GDM,不必再做75g OGTT; 4.4mmol/L~5.1mmol/L者,做75g OGTT; ≤4.4mmol/L者可暂不行75g OGTT。
(2)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 方法: 1)75g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前3日正常体力活动、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g,实验前1日晚餐后禁食8~12小时。 2)5分钟内口服含25%葡萄糖水300ml。 3)分别抽取服糖前、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静脉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水平。 诊断标准: 空腹≤5.1mmol/L、 服糖后1小时≤10.0mmol/L、 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8.5mmol/L。 ——任何一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GDM。 【例题】妊娠合并糖尿病有确诊意义的是 A.服50g糖1小时抽静脉血测血糖值≥7.8mmol/L B.妊娠期有“三多”症状,且本次妊娠伴有巨大儿,尿糖阳性 C.有糖尿病家族史特别是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巨大儿分娩史 D.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有两点超过正常值 E.空腹血糖≥4.4mmol/L 『正确答案』D 【例题】38岁,初次妊娠,过度肥胖,24周查空腹血糖:血糖值为4.5mmol/L,病人需要进行 A.尿糖检测 B.空腹血糖 C.OGTT D.尿酮体 E.1个月后可重复进行糖筛查 『正确答案』C 【妊娠合并糖尿病分期】 A级:妊娠期诊断的糖尿病。 A1级:经控制饮食,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A2级:经控制饮食,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B级:显性糖尿病,20岁以后发病,病程<10年。 C级:发病年龄10~19岁,或病程达10~19年。 D级:10岁前发病,或病程≥20年,或合并单纯性视网膜病。 F级:糖尿病性肾病。 R级: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或玻璃体积血。 H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T级:有肾移植史。 【处理】 1.糖尿病患者可否妊娠的指标 (1)糖尿病患者于妊娠前,应确定糖尿病严重程度。D、F、R级糖尿病不宜妊娠。已妊娠应尽早终止。 (2)器质性病变较轻、血糖控制良好者,在确保受孕前、妊娠期及分娩期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可妊娠。 确保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2.妊娠期血糖监控 ——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 (1)血糖控制满意标准 空腹和餐前30分钟血糖在3.3~5.3mmol/L; 餐后2小时以及夜间在4.4~6.7mmol/L; 孕妇无明显饥饿感。 (2)营养控制血糖(饮食控制) 饮食控制要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 糖尿病孕妇妊娠早期(前3个月)热量需要同孕前,根据个人劳动强度、肥胖程度和血糖控制水平确定。 妊娠中期及晚期每日增加热量200kcal。 (3)药物控制血糖 1)胰岛素:饮食控制不能达标的GDM患者。 ①妊娠前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妊娠早期需要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②妊娠中、晚期的胰岛素需要量常有不同程度增加,妊娠32~36周达最高峰,妊娠36周后胰岛素用量稍下降。 2)二甲双胍和格列苯脲口服降糖药:这两种口服降糖药在我国均未获得治疗妊娠期GDM的许可。 3.终止妊娠 (1)分娩时机选择——“富二代,成熟晚!” 1)孕期正常、非胰岛素治疗的GDM孕妇——到预产期立刻终止妊娠。 2)妊娠前糖尿病及血糖控制良好的胰岛素治疗GDM者——妊娠38~39周终止妊娠。 3)有母儿合并症者——适时终止妊娠。 (2)分娩方式 1)剖宫产指征——病情重、有产科指征 病情重: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 产科指征:巨大胎儿、胎盘功能不良、胎位异常等 2)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妊娠期血糖控制不好,胎儿偏大或者既往有死胎、死产史者。 3)阴道分娩:无上述指征者,应阴道试产。 4.产后处理——胰岛素减量! 胰岛素用量应减少至分娩前的1/3~1/2。 在产后1~2周胰岛素用量逐渐恢复至孕前水平。 5.新生儿处理——防止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出生时应留脐血,查血糖。生后半小时开奶,同时定期滴服葡萄糖液; 均应视为高危新生儿给予监护。
【例题】下面哪项不是糖尿病孕妇行剖宫产的指征 A.胎位不正 B.巨大胎儿,有相对头盆不称 C.有死胎、死产史 D.病程大于10年,病情较严重 E.需胰岛素控制血糖者 『正确答案』E 【例题】33岁孕妇,G2P1,孕34周,体重89kg,确诊为妊娠合并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后血糖控制不满意,应给予的合理治疗为 A.及早人工终止妊娠 B.严格控制饮食,加强产前监测 C.加用胰岛素可不必控制饮食 D.制定合理饮食的同时加用胰岛素治疗 E.继续控制饮食,主要是控制糖类的摄入量 『正确答案』D 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处理——静脉给胰岛素! ①应用小剂量胰岛素0.1U/(kg·h)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1~2小时监测血糖1次。 ②血糖≤13.9mmol/L后,将胰岛素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 ③酮体转阴后可改为皮下注射。 了解:分娩过程中的胰岛素控制 停皮下,换静脉 测血糖,调用量 1)阴道分娩: 临产后仍采用糖尿病饮食,停用皮下注射胰岛素。 孕前患糖尿病者静脉输注胰岛素生理盐水,根据产程中测得的血糖值调整静脉输液速度。 ①血糖>5.6mmol/L,静脉滴注胰岛素1.25U/h; ②血糖7.8~10.0mmol/L,静脉滴注胰岛素1.5U/h; ③血糖>10.0mmol/L,静脉滴注胰岛素2U/h。 2)剖宫产: ①在手术前日,停用晚餐前胰岛素; ②手术日停止皮下注射胰岛素; ③早晨监测血糖及尿酮体后,根据其空腹血糖水平改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 ④按3~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比例配制胰岛素葡萄糖液; ⑤按2~3U/h速度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葡萄糖液; ⑥术中血糖控制在6.67~10.0mmol/L; ⑦术中每1~2小时测血糖1次,术后每2~4小时测1次血糖,直到饮食恢复。 了解:孕期母儿监护 ①孕前患糖尿病者: 需每周检查一次直至妊娠第10周。 妊娠中期应每两周检查一次,每1~2个月测定肾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眼底。 妊娠32周后应每周产前检查一次。 ②GDM患者需定期监测其血糖、胎儿发育等。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及输血传播型肝炎7个类型,以乙型肝炎最常见。 病毒性肝炎是孕妇肝病和黄疸的最常见原因。 【妊娠时肝脏的生理变化】 (1)孕晚期约半数孕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降低,球蛋白略增加——白/球蛋白比值下降。 (2)少数孕妇ALT、AST、碱性磷酸酶——升高。 (3)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纤维蛋白原——增加。 (4)雌激素水平升高——部分孕妇出现“肝掌”、“蜘蛛痣”。 【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1)妊娠使肝脏抗病能力降低及负担增加——加重病情。 (2)重症肝炎及肝昏迷发生率——高数十倍。 (3)妊娠并发症引起的肝损害(子痫前期、妊娠剧吐)极易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相混淆——需鉴别 重症率高! 死亡率高! 【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 (1)妊娠早期——病毒性肝炎可使妊娠反应加重,流产、畸形发生率约高2倍。 (2)妊娠晚期——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可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高。 (3)早产、死胎、死产的发生率、新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增高。 下列哪项不是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 A.早孕反应严重 B.易加重母体病情 C.易发生产后出血 D.易发生胎盘早剥 E.新生儿易感染病毒性肝炎 『正确答案』D 【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 甲型肝炎病毒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传播方式: (1)宫内传播:可能由于胎盘屏障受损或通透性增强引起母血渗漏造成——是产后免疫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 (2)产时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占40%~60%。胎儿通过软产道时传播。 (3)产后传播:与接触母乳及母亲唾液有关。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诊断要点】 (1)肝炎症状明显加重,出现食欲极度减退,频繁呕吐,腹胀,腹水等。 (2)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肝臭气味,肝脏进行性缩小。 (3)肝功能明显异常:酶胆分离,白/球蛋白倒置,血清总胆红素值>171μmol/L (10mg/dl)。 (4)DIC是妊娠期重症肝炎的主要死因。 【鉴别诊断】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2.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3.妊高症、HELLP综合征。-----也有肝损害 4.妊娠剧吐引起的肝损害。 5.药物性肝损害。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下述哪项除外 A.原发性妊娠急性脂肪肝 B.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C.妊娠呕吐 D.妊娠合并糖尿病 E.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正确答案』D 【处理】 1.妊娠前咨询—— 肝炎患者能不能要宝宝? 2.妊娠期与分娩期处理—— 保肝治疗、适时终止 3.分娩方式及子宫切除—— 重症肝炎剖宫产、 子宫切除为止血! 4.产褥期处理—— 母亲休息防感染、 宝宝打针防传播。 1.妊娠前咨询 (1)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适用于HBV抗体阴的育龄女性。 (2)最佳的受孕时机: -肝功能正常; -血清HBV DNA低水平; -肝脏B超无特殊改变。 (3)抗病毒治疗: ①孕前有抗病毒指征,首选干扰素,停药半年后可以妊娠; ②抗病毒药物,用替比夫定、替诺福韦,可持续至妊娠期。 2.妊娠期与分娩期处理 (1)非重型肝炎 1)保肝治疗……肝炎怎么治,同内科,略! 2)产科处理: →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可继续妊娠; →治疗效果不好或继续恶化,应终止妊娠; →血清胆汁酸明显升高可考虑剖宫产。 (2)重型肝炎 1)护肝治疗 2)支持治疗 3)对症治疗 4)防治并发症 5)防治感染 6)早期识别、及时转送 肝炎怎么治,同内科,略! 7)产科处理: 终止妊娠指征: ①凝血功能、白蛋白、胆红素、转氨酶等重要指标——改善并稳定24小时左右; ②出现胎儿窘迫、胎盘早剥或临产时——立刻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方法:剖宫产。 处理重症肝炎,哪项是不恰当的 A.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 B.准备新鲜血浆 C.一经诊断立即终止妊娠 D.预防感染 E.限制蛋白质入量 『正确答案』C 3.剖宫产后是否做子宫切除? (1)剖宫产保留子宫:适于病情较轻、凝血功能较好、PTA近40%、子宫收缩良好、术中出血不多、探查肝脏缩小不明显者。止血可采用: ①子宫动脉结扎; ②B-lynch缝合术; ③术中、术后应用促子宫收缩药物防治产后出血。 (2)子宫次全切除:重型肝炎时,在子宫下段部位行子宫次全切除手术,可明显改善预后。 (3)切口与盆腹腔处理: ①取下腹正中纵切口,有利于术中出血处理及探查肝脏; ②关腹前用无醇型安尔碘液浸泡盆腹腔数分钟,继之大量温生理盐水冲洗,以杀灭腹腔内细菌,清除腹腔内毒素。 (4)围手术期处理: ①腹部切口可用50%葡萄糖20ml加胰岛素8U局部浸润注射,以促进切口愈合; ②无醇型安尔碘液行阴道冲洗。 4.产褥期处理 不宜哺乳者应及早回奶。 回奶禁用雌激素等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可口服生麦芽或乳房外敷芒硝。 【预防】——防新生儿被感染! (1)母亲传播阻断(孕期阻断)——抗病毒治疗 (2)新生儿传播阻断——联合免疫
联合免疫: 1)适应对象: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 2)方法: ①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200IU; ②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乙型肝炎疫苗; ③在生后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再次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0、1、6方案)。 3)免疫效果监测: 在疫苗接种完成后6个月检测HBV标志物,以判断免疫接种是否成功。 如果12月龄后HBsAg阳性,通常提示存在感染。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产妇在产褥期的注意事项应除外哪一项 A.产妇不宜哺乳 B.密切观察病情以及肝功能变化 C.使用对肝脏损害小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D.新生儿应在出生后隔离3周,避免接触感染 E.新生儿应接种肝炎疫苗,防止发病 『正确答案』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