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鉴精益质量思想构建高中年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GXF360 2017-07-27

学校管理

 

[摘 要] 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对学校现行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构建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以信息化为特征的中学精益质量管理模式是学校追求高品质与应对竞争的必然,本文以高中年级管理为案例,借鉴国际企业精益质量管理的思想构建符合中学实际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提高质量、培育人才的学校管理目标。具体包括以数据分析精细化、工作流程规范化、持续改进常态化为基本特征,以规划执行标准化、过程控制定量化,质量保证模板化,顾客满意导向化为基本环节的年级精益质量管理模式,以期对中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

[关键词] 精益质量管理;年级教学质量;学校管理

国际化和信息化是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国际化趋势使教育实践模式与管理理念成为一种全球共享性资源,信息化趋势使管理路径多元且更富开放性特征。教育日益突显的国际化与信息化趋势对学校现行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需要学校构建的管理体系不仅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支撑,更要使实践模式体现时代特征。

从学校管理工作本源出发,教学工作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学校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独特的内在规律,深刻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根本任务与目的,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质人才的最终目标。而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就必须以国际化、信息化的视野建立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体系。本文将以年级管理为案例,借鉴国际企业精益质量管理的思想构建符合中学实际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提高质量、培育人才的学校管理目标。

一、精益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与特征

1.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学的内涵与特征

随着中学教育追求质量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者与一线的管理者不再从单一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教学的质量,而是把它放到一个“全面质量”的背景下来理解与操作。“全面质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仅仅关注教学结果一个维度的“质量”含义,而把“质量”视为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全程、体现关注教学过程的内涵。[1]

英国学者辛姆斯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关注每一个过程是如何改进的,并且及时提出完善的目标、标准和评价方法。[2]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将管理看成一个动态、主动的过程,认为管理应该发生在问题发生之前,而不是等到问题发生以后。[3]因此其主要特征有三个:一是全面性,即认为管理涉及教育教学管理的所有方面,包括教辅和后勤保障等;二是全员性,即是学校所有人员共同参与,具有共同心理愿景的管理过程;三是发展性,即教学管理必须随着时代与学校的发展不断进行目标调整、质量改进与策略更新,从而建立更高的质量标准,提高顾客满意率。

2.精益质量管理的特征与方法

精益质量管理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粗放型质量管理向精益化的质量管理转变,这种转变就是在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化作业基础上,对关键的质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综合运用多种途径与方法,对关键质量指标持续系统改进,追求达到卓越标准。“持续改善”“消除浪费”,使得生产管理系统和结果尽善尽美,是精益质量管理的目标。[4]因此精益质量管理的标志性特点有三个:数据分析精细化、工作流程规范化、持续改进常态化。数据分析精细化是指根据现代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在教学管理的每一个执行细节上追求精确化、数据化,即依靠科学的数据分析使管理者的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工作流程规范化是指精益的思想体现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有精细的管理流程与各项工作的执行标准,例如学科教学标准、学生管理标准、作业批改标准等,所以不断地改进和优化流程是精益管理的主要特征;持续改进常态化是指教学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改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全员的反思与自我改进是精益质量管理的精髓。因此,在中学教学管理中,精益质量管理以教师与管理者全员的持续自我改进为特征,是基于创新的自我改进。

二、精益质量管理的实践

1.精益质量管理实践的可借鉴性

十多年来,在对美欧各领域引入和借鉴精益质量思想的管理实践的调研中,人们发现精益生产方式是任何一种组织在经济全球化和需求多元化环境下追求卓越必然选择的一个途径,精益质量管理思想是任何一个领域在应对竞争和追求卓越的高品质目标下必然遵循的一个准则,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建立精益质量组织机构、坚持工作标准化导入、控制质量管理的全程等关键环节也是教学管理中的精要。同时,由于精益管理强调突显人的积极性,突出团队合作与全员参与,强化全程监控,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育集体荣誉感,这些都成为学校管理的关键所在。

2.年级管理中精益质量管理的引入与操作

东北师大附中以“研究型”“实验性”为办学特色,跻身于全国知名中学行列,成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教学质量管理不仅是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东北师大附中管理的基层实践单位,年级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是学校研究的重中之重。

图1 东北师大附中年级精益质量管理模型

根据教育发展的国际化、现代化趋势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尝试在2015级高一年级和2016级高一年级,在年级管理的整体规划中,创造性地引入全面质量及精益质量管理的思想,质量管理成为年级发展的主题。经过半年多实践,逐步形成了年级质量管理模式(见图1)。

具体做法是:在学校理念与年级质量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将管理分为四个核心环节:规划执行标准化,过程控制定量化,质量保证模板化,顾客满意导向化。

(1)规划执行标准化环节。主要是年级制定、研讨形成年级层面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标准、规范与方案。教学方面主要包括:各学科除常规教学进度计划外全员研讨制定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标准与细化要求;各学科作业批改的标准与检查方案;各学科检测的质量分析标准与要求;各学科教师辅导与学生互助学习的执行方案;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与检查、督导方案;学生国际交流课程的执行方案及考核标准等等。当然各学科也可以形成各种标准与规范,从而保障学科教学的质量。学生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年级日常行为管理实施方案,规划实验班的自主申报与实施方案,学生自主执行方案,各特色班级管理细则,家长会实施方案,学生诚信考试实施方案等等。每个班级也形成了各种标准与规范,保障年级学生管理的质量。规范执行标准化环节使年级教学运行有章可循,教学质量监控有法可依。

(2)过程控制定量化环节。主要包括:由年级形成教学质量跟踪管理与分析的思路,并在技术力量的支持下,形成了教学管理与质量分析平台;年级的全体教师使用管理平台进行过程管理、跟踪与数据分析,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例如教师通过分析大练习检测的数据,发现某个知识点是大多数学生理解与掌握的难点;教师可在备课及教学资源及命制习题方面强化其中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实现难点的突破,家长和学生通过平台进行学生个体的学习质量分析,查找个体优势点与劣势点,进行针对性学习。这一环节使质量监控成为年级全员的行为,并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整个时间段,成为过程监控的有力支撑。

(3)质量保证模板化环节。主要是一个展示、分享与研讨的环节,年级根据相应的制度、规范与标准,分阶段进行优秀教师成果与优秀学生成果的展示,不断促进年级的规范化管理的深入。以2015—2016学年上学期为例,年级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成果展示:一是优秀教师成果展示,包括各学科个性化备课展示(例如化学的进阶式教学备课模式展示),各学科研究课展示,班主任家长会优秀实施方案展示,优秀班级质量分析报告展示等等;二是学生优秀成果展示,例如年级学生计划本以班级为单位的展示,同时通过为其他同学答疑的方式展示优秀的学习行为与思维行为,使全年级的同学有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

(4)顾客满意导向化环节。是年级工作的一个最直接评价标准,就是家长、学生与教师是否对年级教育教学管理满意。年级通过问卷、家校座谈及与学生面谈了解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随时调研,随时调整,从而为改进与提高提供依据。

三、年级精益质量管理实践的反思

借鉴精益质量管理思想使年级管理走出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与现代化,实现管理思想、方法及实施路径的创新。从年级借鉴精益质量管理思想运行以来,通过实践对精益质量的管理方法有了清晰而深入的理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化、标准化、细化、量化、协同化等方法及特征不断渗透到年级全体教师的观念中,并逐步内化。

借鉴精益质量管理思想使年级的团队协作能力更强,质量意识更强。年级每个人都是管理的主体,都是责任的主体,人人参与,人人有责,每个人既是标准的制定者,也是标准的执行者与评价者,因此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使团队教师的责任意识更强烈。

通过管理创新,提高家校合作的科学化进程。由于教学的规范、标准与量化的有效实施,家长可以通过平台、基于科学的数据与教师互动、与学生互动,成为学生学习质量分析的主体人之一,使家校合作的效果大幅提高。由于年级管理的规范、标准的透明公开,家长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配合力度加大,理解程度更高,成为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辅助管理者。

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努力以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及评价标准为基础打造充分体现年级元素的特色与文化,使年级质量管理模式更具操作性与实效性。

年级精益质量管理的模式还处于初步实践与探索中,未来年级会在已有的研究与实践基础上,使精益质量管理模式更体现年级个性与特色,使精益质量思想成为年级教师共同的遵循,并内化为自我约束,成为年级全员自觉发展的动力。当然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思考、实践和成果为学校全方位的教学管理,包括招生、教学、科研、社会活动、后勤保障等诸多环节提供可参考的有价值的准实验数据,从而为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为学校建立学习型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王章豹,郑治祥.基于TQM和ISO9000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新理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1-7.

[2] 李志慧.我国地方高校精益质量管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3] 王章豹,李巧林,郑治祥.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3(19):25-26.

[4] 马彤兵.精益质量改进模式与方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2):169-170.

[责任编辑:江桂珍]

[DOI] 10.16165/j.cnki.22-1096/g4.2017.02.017

[收稿日期] 2016-08-30

[作者简介] 刘玉新(1971-),女,辽宁锦州人,博士,中学高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7)02-0067-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