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伤科

 乐乐书屋 2017-07-27

以重点专科建设为龙头 打造南方中医特色强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巡礼(五)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成绩喜人,拥有7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脾胃病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骨伤科、妇科、肿瘤科、针灸科、心血管科、风湿病科、急诊科、脑病科、临床药学、护理学、重症医学科),已进入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数量最多的医院行列,其中多个专科专病成为全国协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并拥有27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伤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髋关节病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骨蚀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牵头单位

●国家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骨科专业研究基地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陈基长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属下的创伤骨科专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属下的脊柱专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名科(学科属下的关节专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名科(学科属下的运动损伤康复专科)

【专科历史】

本学科由著名岭南中医骨伤学名家何竹林先生于1956年创建,具有突出岭南中医骨伤的特色,在骨伤名家蔡荣、骨伤名医岑泽波、袁浩、陈基长、冯新送、何振辉、樊粤光、何伟、黄枫、梁德等几代人的努力下,经过近60年的建设,取得了建设成效:1995年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级重点学科,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政府共建重点学科;髋关节专科在1997年和2001年分别被评为“全国中医髋关节病医疗中心”,在国家“十五”和“十一五”专科建设周期中,均两次入选为国家级重点专科;2000年中医骨伤科学被评为广东省高教厅省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入选为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自2006年起实行二级专业分化,分创伤、脊柱、关节、运动康复四大方向,涉及至16个专业,分化各科都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股骨头坏死、骨关节伤病、颈肩腰腿痛、创伤救治、骨折治疗、运动康复均属国内先进水平,其中中西医治疗股骨头坏死获“国家进步二等奖”荣誉。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通络生胶囊的上市将造福百姓。2008年学科属下髋关节专科、创伤骨科、脊柱专科和运动损伤康复专科成为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本学科点是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目前已建成有两个“技术培训基地”、“三个培训中心”:①中医骨伤科医师专科规范化培训基地;②国家药物临床试验GCP基地。③华南地区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培训基地。④广东省中医创伤骨科AO技术培训基地。⑤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脊柱微创技术培训基地,每年举办6期学习班,学术讲座、其中沙龙20期,是专科医师、基层医师,骨科研究生的临床培养基地。

在课程建设上,1994年“中医骨伤科学课程”被评为广东高校省级重点课程,1996年中医骨伤科学被确定为博士招收点,是较早面向全国招收中医骨伤科学博士的学科,2006年“中医骨伤科学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目前学科下各专科医疗技术力量雄厚,诊疗设备先进,专科特色突出,人才学术队伍合理,集医、教、研三位一体,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与专科,已形成华南地区中医骨伤科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对全国具有较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建设成效】

1)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坏死”项目系列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2)完成了治疗骨坏死的专科新药“通络生骨胶囊”的开发,并已上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骨蚀病重点专科(关节专科)协作组组长牵头单位。

4)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陈基长传承工作室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建设。

5)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科研经费超过300万,临床重点专科经费300万。

6)医疗业务规模快速发展,各专科中医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专科排名居全国同行首位。

7)学科带头人和专科带头人分别获“广东省名中医”、“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专科有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2人。

【专科特色】

专科以临床应用为研究重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保持稳定的科研方向,并不断地拓展深入。现形五个稳定而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

1)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重点在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保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深入研究微创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中远期效果,全面提高保留自身髋关节的治疗效果,使股骨头坏死研究继续保持先进水平,病例数稳居全国第一。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上,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新方法和新理念个性化治疗。对于晚期股骨头坏死擅长采用独创或改良的多种显微修复手术,术后配合康复、中药治疗,使绝大多数年轻病人避免或大大推迟人工关节置换。近10多年来,又带头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大大提高了该专科处理严重晚期髋关节疾病的能力,目前该专科每年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数量、临床疗效均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2)骨与关节损伤:传承发展岭南中医骨科正骨手法,系统继承整理名老中医骨折手法整复及方药运用的经验,改良剂型,加强中药对创面的研究,建立具有中医特色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的各类骨关节损伤、创面处理常规,加强骨与关节骨折中医药中远期康复的临床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方面,运用中医手法,结合现代技术治疗创伤性疾病,在四肢骨折、严重多发开放性骨折、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急慢性骨髓炎、大面积创面修复、断指断肢再植、肢体功能重建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及社会效益。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具有以继承与发展岭南中医骨科为主,结合现代技术为平台,创新的中西结合治疗复杂骨关节损疗为特色的专科。

3)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重点针对脊柱及四肢关节退行性疾病,运用中医药“补肾活血、益气通络”中药治疗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并深入研究其机理,在中医药对骨性关节软骨再生与细胞凋亡影响等方面取得进展,将软骨移植术应用到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创立了“补肾活血,益气通络”的治法;将中医传统方法与新技术、微创技术相结合,规范了脊柱、髋、膝关节等退行性疾病的中医基本证型及中西医诊疗常规,并研制出“关节康”和“补气通络胶囊”等疗效显著的中成药。通过临床与基础研究,为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及研究依据。

4)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根据“肾主骨”理论,结合脾肾相关论和血瘀论,将骨质疏松症定位在肾、脾、瘀三个方面;发挥中医药的组方优势研发纯中草药制剂“驳骨丹II号”;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微创椎体成形技术,并运用“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理念,针对脊柱伤病的老年性病者,实施早治疗、早康复,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早期起到稳定骨折椎体,止痛的良好效果,使老年患者治疗安全、快速、高效。

5)骨伤科康复治疗:依托祖国医学,结合现代康复医学,运用包括内服自行研制的中成药、按摩、针灸、穴位注射、外用中药及各种物理治疗、功能训练等综合性治疗方法。制定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实施有效的“一对一”式康复训练,让患者通过科学的训练改善和恢复运动功能,使患者得到全面康复。

【医疗指标】

各专科特有先进的专科技术,依托医院大环境所提供先进医疗设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整体技术处在国内先进水平。目前,总床位在编167张,实际开放床位数为202张,自专科建设以来,各项医疗指标以快速增长,学科下的四个专科,业务收入共达年1.6亿元,出院总人数达年5337人,门诊达年12万人次以上,手术数达年4000台,年床位使用率达100%以上。各专科及各专业方向,每周一至周日,每天各专科均安排专家在门诊、急诊、岭南名医诊室出诊。各病区每天24小时收治病人。

【学术学科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

何伟 男,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骨伤》杂志编委、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骨关节损伤修复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2007年广东省高校第三批“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小儿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关节结核、髋部肿瘤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矫形手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等领域,均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股骨头坏死,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从诊断、保髋治疗、康复等方面,提出了系列新理论、新观点与新方法,如提出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的新概念、诊断标准,以及针对“围塌陷期”设计的微创病灶清除、打压、支撑植骨术等系列保髋治疗新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学科带头人

樊粤光 男,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医学会骨伤分会理事、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学会医院中药管理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骨伤学会主任委员、中医正骨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股骨头坏死分会副主任委员和第五届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2002年12月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称号,2003-2004年度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在中西医结合骨科领域,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术上注重传承创新,活用中西。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综合治疗进行深入研究,率先开展中药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达国内领先水平。在治疗骨坏死领域先后获国家、省局级等奖励5项。独创的中成药“关节康”成为治疗膝骨关节炎专科用药。在科研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7篇,SCI收录2篇,主编著作5部,获三项国家专利,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8项。

【人才梯队】

本专科拥有以陈基长和何振辉等国内有较高学术地位的老专家和何伟、樊粤光、黄枫等国内知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现有在编人员47人,其中正高职称17人、副高职称17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3人,博士学位19人,硕士学位20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省校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4人。任国家级中医骨伤科学会主委2个、省级中医骨科学会主委3个,骨科整体学层次高,人才梯队配备合理。年青骨干先后多人被派出远赴美国、德国、奥地利、香港等进行进修学习,培养的技术骨干已成为科室建设发展配备的精英中青年学科(学术)骨干6人。

【科研成果】

专科近5年在研与承担课题6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45项,厅局级课题8项。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其中SCI5篇。

专科现有岭南特色的专科用药:袁氏生脉成骨片、关节康片、补气通络胶囊、骨炎定、驳骨丹、和血舒筋丸、理伤消肿口服液、补肾接骨口服液、壮腰生髓口服液、愈创佳、摩腰膏、双柏散、双柏油膏、祛风通络散、疗筋膏、跌打追风液等。

【教学成果】

本学科人才培养层次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临床医学学位、医学科学学位,七年制、非医攻博以及同等学历在职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等,2004年设立了本科中医专业骨伤科方向。本科共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6人。培养高层次人才师资数量合理,自1998年至2014年共培养硕士154人,博士86人,博士后3人。

在教学工作中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改革与多媒体教学。2008年何伟主编了中西结合专业教材《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2009樊粤光主编的高校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2011年樊粤光主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黄枫主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高校教材《骨伤科手术学》;樊粤光主编了上海科技出版社精编教材《骨伤科手术学》。在教学改革中,利用多学科、多模式、PBL、案例式等,紧密结合临床,取得成效。樊粤光主持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团队,在2011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12年获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06年黄枫主持研发多媒体5项教育技术课件——获部委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08年黄枫主持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