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王朝建立实现的民族大融合--奠定了汉族文化同化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

 国民一员 2017-07-28
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次民族大融合?现在的研究文章有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之说。 我们历史教科书上一般都讲四次民族大融合。但是,都把秦始皇的统一天下、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个大融合不算在内,这是很让人想不通的。我认为: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而这次大融合,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打下了汉族文化同化各民族文化的基础。

      民族大融合,一是文化的大融合,二是民族血缘大融合。而我们研究的大融合,一般是民族血缘关系的大融合,例如,研究民族姓氏演变。实际上,民族大融合的本质是民族文化的融合,先进文化同化落后文化是民族融合的大趋势。血缘关系的大融合可以看鲜卑人、匈奴、东胡、契丹、女真民族哪里去了?他们都被同化于汉族群、蒙族群、满族之中。而文化的的大融合,可以看到,契丹文的大、小字,西夏文,都成了死文字,蒙元的巴斯巴文,都演化为蒙文、满文,而满文在大清统治下,也是象征性的使用,现在也基本变成了死文字。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其基本趋势就是长城内外民族的大融合。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大融合。但是,基本上都是游牧民族融合于汉民族之中。其主要根源,就是汉民族拥有先进的文化和科学。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民族文化的融合都有主流和支流

?       民族大融合,都是在战争之后,军队进驻新政权建立,移民迁徙与当地人混居而形成。战争地域广大,战争规模越大,战争时间越长,移民数量越多,民族融合的规模才会越大。一般来说。经历长期战争改朝换代之后,就是民族血缘和文化大融合的历史时期,是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的历史过程。民族大融合是血缘的融合与文化的融合。包括政治经济制度,生活习俗,宗法制度,文化艺术。但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统一了中国。也没有改变汉族文化,而是被《汉化》了。为什么?

         秦始皇实现了中国第一次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很多文章都没有说秦朝建立的文化大融合。而把两汉时期的文化融合作为第一次。这是绝对不科学的。春秋战国时代。历经500余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文化意义就在于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 西周东周一统天下,走向诸侯国分裂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形成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的局面。秦国最终?统一了华夏。这次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就是“书同文”统一文字,“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实行郡县制,建立了封建集权制的统一的大秦帝国。 例如,中国古代钱币,从贝币开始,到七国的刀币、布币、圜钱、最后,秦始皇统一为“半两钱制”。在文字上,废弃了大篆,推行李斯的小篆,使文字书写更加容易。秦国的统一。是全国领土的统一、朝廷管理制度的统一、文字的统一,度量衡的统一,郡县制的统一。

      秦始皇推行了汉化政策,规定讲汉语,统一用汉字。这样,不同地区,特别是南北之间不能通话、讲不同方言的汉族就统一在汉文之下,汉字的文化认同对于汉民族的内聚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大统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汉字,就没有汉民族”,也就没有中国。以至于到今天,只要是中国人,不管在世界何地,讲何种中国方言,或讲何种外国语言,一看到中国字,特别是中国的姓氏,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应该从秦朝统一天下开始。自秦始皇以来,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七次民族大融合。第一次就是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第二次为两汉时期、第三次是两晋南北朝到时期,第四次为隋唐时期。第五次是宋辽西夏金时期、第六次是蒙古兴起元朝建立、明朝确立统治时期;第七次是满清兴起清朝建立的历史时期。?六次民族大融合,这基本都是正确的。了解此后的六次民族大融合,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