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廷瑶经验集●医论医话 九、小儿形色辨察体会

 古道岐黄 2017-07-28
       望诊为儿科医者临床诊察中重要的关键问题,除舌诊外,兹再以察儿形色方面的体会简要分述之。
       高阳生有面部形色赋,陈飞霞颇推重而分注之。夏禹铸则曰,审颜色察苗窍可知表里之寒热虚实。此均为望诊之经验总结。
       小儿之病,虽发于内,必显形于外,可从外而察知其内之著也。小儿不能自诉,即语也不确。因此,医者特别须在望诊上狠下功夫。即认真地望形色,察苗窍,从而掌握直观素材,然后结合问、闻、切,以达到对病情及病源比较全面的了解,作出正确诊断,求得治疗效果。
       “望以目察”。经验丰富的儿科医者,既能看体相,又能看病相。简言之,临床上先要根据平时体质之强弱,再结合发病时病情的浅深,作出区别对待。一般说,体实者处理较易,体弱者顾虑就多。
       (1)从体相来说,婴儿头角丰隆,髓海足也;脊背平满,藏府实也;腹皮宽厚,脾胃强也;耳目口鼻,七窍平正,形象全也。而脾足则肉实,肝足则筋强,肾足则骨坚,哭声清亮为肺气壮,笑音正常为心气足。他如发泽而黑,气实血足;肌肉温润,营卫调和;肾囊坚小,根株固也;溲清便滋,里气和也。上述形相,多为无病易养。反之,颅破项软,阳衰于上;小脚蹬,阴衰于下;面色白光白,青筋散露,发稀色枯,鼻孔干燥,两目细小,唇缩流涎,哭声短涩,种种不足,必多病而难养。以上为辨其寿夭之体相也。
       (2)再谈病相。病相为发病时所表现的不同形症和病态。每一种病变,当其发病的过程中都有其不同的形态显露于外,医者就能从其所表现如何来分析判断其病情的进退,随机处理,以达到治疗目的。
       譬如麻疹,其发病初期,目泪汪汪,发热咳嗽,喷嚏鼻涕,虽然颇似伤风感冒,但另有特点。
       即牙龈上必见红赤,间有白色乳头点,则确为麻疹已无疑义。此法比观察咽峡的科氏斑尤为便捷。其次是布点的部位如何,可知其顺逆。如果头部疹见而两颧苍白,必非顺症,就须慎重考虑了,不可因形态暂且尚安而忽略。
       又如发热惊厥,为小儿所常见者。但同为惊厥,而病变不同,就须根据外部形症分析判断。
       如厥时项强囟凸,应考虑脑膜炎、乙脑等分别辨治。如厥后如常,此为幼儿不耐高热,引起中枢神经的反应所致;中医认为素有风痰,受邪激发,此为发热性惊厥症,虽无大碍,但应治疗,免其再作。至于无热而厥,痰声漉漉,时发时止,发无定期,此为痰痫,治应豁痰制痫;失治则将时发不已。
       再如小儿疳积,色必枯萎,体必羸瘦,食欲不振,或口馋喜嗜零食,或喜食异物,或腹满便泄,或面现虫斑,或发如枯穗,拔之即起;重则两目遮翳,或走马牙疳,那就比较难治了。
       又如初生儿目黄肤黄,小溲亦黄,名曰胎黄。有三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生理性黄疸,不药可愈。另有两种病理性的,其一属阻塞性黄疸,除目黄肤黄外,尚有大便色白如陶土,而无肝脾肿大;其二属溶血性黄疸,见目肤尿黄,并有贫血,可有急性发作现象,发则可见智力鲁钝。这种胎黄在治疗上较为困难。
       小儿泄泻,最为常见。急性泻下多兼呕吐,每易伤津(脱水),可见眼眶凹陷,囟门低陷,哭而无泪,烦渴不安,此时病情严重,急需救治为要。另有乳儿,生后泄泻,持续三、五月不愈,但无失水现象;只见神情软慢,或眼皮下垂,他无严重变化。此往往与母乳有关,为乳母患有隐性脚气病之故。即应断奶,人工喂养,其泻可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