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轻风无意 2017-07-28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宋武帝初宁陵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陵墓,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麒麟门外的麒麟铺。矗立在荒野之中的孤独神兽想必给初定居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取名“麒麟镇”。

民国学者朱希祖在1935年出版的《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中指出,这对麒麟,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初宁陵的神道石刻。此后,包括《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金陵古迹图考》、《南京史话》、《南朝陵墓石刻》等在内的各种论著都沿袭了这个说法。1988年,南京的南朝石刻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这对麒麟被定为“初宁陵石刻”。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赞美刘裕的简朴与武功时说:“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奇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刘裕被誉为南朝第一帝,说起来他是汉高祖刘邦弟楚王刘交的后代,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刘裕隆安三年(399年)参军起义,413年,刘裕灭割据益州的谯纵。在朝廷内排除刘毅、司马休等异已。于义熙十三年(417年)灭亡后秦,420年7月10日(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宋,都建康,南朝开始,历史轮回,魏晋夺取的汉室江山,刘裕又从司马氏手中拿回来。。
元熙二年(420年),刘裕迫司马德文禅让,即皇帝位,国号宋,改元永初。东晋灭亡,中国开始进入南北朝时期。刘宋初期,因刘裕在晋朝末期收复北方的青、兖、司三州,大致拥有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一个王朝。刘裕在位三年,在位期间,政治清明,颇有作为。刘裕于公元422年在建康去世。终年60岁。庙号“高祖”,谥曰“武皇帝”,葬初宁陵。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前遗物,只存石兽一对,西为麒麟,独角,身长3.18米,残高2.56米,四足已失。新补的四足,我看,不如不补。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麒麟体态与天禄对称,仅头略向后仰,独角尖已残断,双翼的形状与天禄相似。两兽石雕造型凝重、古朴,与汉代石雕刻风格有脉息相通的联系。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清嘉庆十六年(1811)的《嘉庆江宁府志》卷十《古迹志》中,在1935年出版的《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一书中,它们被朱希祖考定属南朝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神道前石刻。也有人为石刻属于宋文帝刘义隆长宁陵。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麒麟目瞪口张,昂首挺胸,脖子下长须垂胸,腹侧浮雕双翼,翼前部雕鱼鳞纹,后部饰六根翎毛,极其精美。这翼乃是初宁陵石刻精华所在。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尾巴呢?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东侧的天禄双角,身长2.96米,高2.8米。雕刻粗犷,体态凝重,属南朝陵墓石刻初期的风格。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天禄居东,已经残缺不全,目嗔口张,昂首宽胸,五爪抓地,双角已失,有须子和双翼,翼呈鳞羽和长翎状,卷曲如勾云纹,极富装饰意味。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地悴天荒丘陵平,难从野老问衰兴。苍烟落日低迷处,折足麒麟记坏陵。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仰天长啸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短樊长堑起寒烟,知是何人古墓田。千载石腐相对立,肘鬃膊焰极依然。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天禄和麒麟作为镇墓之兽始于汉代。天禄和麒麟指有翅膀的狮虎,仅用于皇陵。唐宋以后,鲜见这一类墓前石刻。天禄和麒麟亦通称麒麟。麒麟主太平,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玄学称麒麟是岁星散开而生成,故主祥瑞,含仁怀义。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南京初宁陵石刻(国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