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康兰陵 南朝陵墓石刻记之宋武帝初宁陵石刻

 书楼寻踪馆 2012-10-24


 

建康兰陵 南朝陵墓石刻记之宋武帝初宁陵石刻

建康兰陵南朝陵墓石刻记之宋武帝初宁陵石刻

石刻简述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位于南京市东南麒麟门外麒麟镇的街道两侧,是已经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南朝陵墓石刻。石刻现存石兽一对,西为麒麟,独角,身长3.18米,残高2.56米,四足已失。东方天禄双角,身长2.96米,高2.8米。雕刻粗犷,体态凝重,属南朝陵墓石刻初期的风格。

目前该处石刻位于街道两侧,上世纪50年代,文物部门对两处石刻做了整体提升,而且在周围修建了铁栅栏进行保护,不过因位于麒麟镇主干道两侧,而这一带拉土石方的卡车又多,因此石刻终日浸染在土尘之中,且有被过往车辆误伤的危险。

建康兰陵南朝陵墓石刻记之宋武帝初宁陵石刻

建康兰陵南朝陵墓石刻记之宋武帝初宁陵石刻

艺术风格

初宁陵石刻,作为南朝早期石刻的代表,基本继承了汉代石刻古朴雄奇的风格,石刻提体型硕大,表情并不丰富,亦不夸张。翼部较短,亦雕刻不是特别精细。但是翅膀上的鳞毛雕刻十分清晰。最早的时候,两件石兽的腿部均有残毁,现已修复。

建康兰陵南朝陵墓石刻记之宋武帝初宁陵石刻

建康兰陵南朝陵墓石刻记之宋武帝初宁陵石刻

初宁陵石刻作为南朝已发现最早的石刻,已经具有了南朝石刻气韵生动的特点,石刻傲然挺立,昂首扩胸,虽然石刻的步伐并没有后期那么大,但是神韵和气势已经超越了前代的石刻。由于魏晋时期禁石刻碑表,所以这两件石刻可以说是相当长时期陵墓石刻艺术断层后的产物。以狮子为主体的造型,以夸张的想象为主旨的艺术思想,和以细节刻画为核心的技术风格,已经有了体现。可以说,这处石刻,开启了南朝陵墓石刻绚烂戏剧的大幕。

建康兰陵南朝陵墓石刻记之宋武帝初宁陵石刻

当然,作为南朝早期陵墓石刻,初宁陵的石兽还是保留了汉代石刻硕大笨重的特点,相对比较写实。身上的花纹或大半漫漶,或本就比较简约。

墓主介绍和考证

历史上对这处陵墓石刻的主人,多有争议。最早考察这处陵墓石刻的朱偰先生,根据该石刻的造型,以及于其他陵墓石刻的区别,认为这处石刻,是南朝早期陵墓石刻,这一点是确证无疑的。但是仅由此一点认为石刻是初宁陵前遗物,仍有可商榷之处。

史料中关于宋武帝初宁陵的位置,是如下记载的,《元和郡县图志》第25卷,是这样说的,“宋武帝刘欲初宁陵、文帝义隆长宁陵,并在县东北二十二里蒋山东南。”《建康实录》的记载是这样的,“初宁陵在县东北二十里,,周围三十五步,高一丈四尺”,“(长宁)陵在今县东北二十里,周回三十五步,高一丈八尺”。这两本成书于唐代的史料,均指出初宁,长宁二陵都在上元县东的蒋山东南一带,也就是今天的马群麒麟镇一带,因此这一带是刘宋王朝的帝陵区,是有依据的。

史料中关于初宁陵石刻的记载:。《宋书》卷三十三《五行志四》载:“元嘉十四年(437年)震初宁陵口标,四破至地。”卷三十四《五行志五》又载:“孝武帝大明七年(463年),风吹初宁陵隧口左标折。” 这里笔者认为,所谓的口标,左标,应该不是一些学者认为的神道石柱,因为在六朝时期的史料中,石刻的提法一般是“石兽碑表”,神道石柱应该是表,而这里的标,很有可能是木头做的指示方位所用的木构建筑,而且石柱能被风吹折的可能性也不高,同时如果如史料中记载,在宋文帝年间发生过地震的话,损毁的就不应该只是一个柱子,也应该有石兽等被损坏修复的记载,所以笔者认为宋武帝初宁陵,很有可能是没有神道石刻,而只有象征方位的木制标示的。

另一条史料中提到,史料记载,在宋朝的政和年间,有人在建康的蒋庙附近找到了初宁陵的石谒,上面写着初宁陵在此附近。所谓初宁陵西北隅。而蒋庙,,是三国时代吴国为了纪念蒋子文而修建的祭奠性建筑。大体位于今天的马群一带,而初宁陵西北,也就是说明初宁陵应该在蒋庙东南,也就是马群东南一带,离今天麒麟镇的位置就比较远了。

此外,学者一般认为,初宁陵石刻是被挪动过的,而史料中恰恰记载了有关长宁陵石刻被移动过的信息。萧嶷是文惠太子的儿子,相传文惠太子有两处府邸,一处是北第,在青溪的上游,一处是南第,在青溪的下游。萧嶷所居的青溪宅是南第,在青溪下游沿岸。东府城内“小眠之斋”是非私有的“公家住止”。北第即为萧嶷本传所言的“旧有园田之美的北宅”,也就是长宁陵神道穿过的地方。后来石刻被迁移到了东岗。笔者查过的所有唐朝或唐朝以前的地理史料,南京并没有一个叫东岗的地方。这个东岗应该说的是东边的山冈。或者东边的高地。也就是说长宁陵石刻被向东移动过。因此偏离了陵址。萧嶷的宅子应该介于陵寝和石刻之间。也就是在南京马群至麒麟门一带区域内。而东岗就是今天麒麟门一带。而长宁陵可能比初宁陵更靠近东北一些,也就更靠近麒麟镇一些。

最后就是关于石刻的风格,宋书的史料中,大量记载了由于文帝陵引发的南朝陵墓制度改革。用如此大篇幅的笔墨去写长宁陵,可见长宁陵的规格对于南朝历代陵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宋书说,长宁陵石刻是从襄阳雕好运至建康的,后代的石刻均模仿它而不能超越。很有可能长宁陵是南朝第一个建造石刻的帝陵。

建康兰陵南朝陵墓石刻记之宋武帝初宁陵石刻

建康兰陵南朝陵墓石刻记之宋武帝初宁陵石刻

此外据有关资料介绍,麒麟镇的两尊石刻原来相距达55米。资料显示现存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一般间距不超过20米。较特殊的两例,一是南京栖霞狮子冲一对石兽相距24.45米,一是丹阳三城巷梁文帝建陵的4对石刻两两相距也不过34.5米。麒麟铺石兽间距之大绝无仅有,显然有异常例。也许就是齐移动后的产物。

综上认识,我个人更倾向于这处石刻,属于宋文帝刘义隆长宁陵,也就是南朝时期第一个建设陵墓石刻的帝陵。

简明攻略

从南京市区坐地铁到麒麟镇相对比较复杂,可以考虑坐南汤线,或者火车站坐309路公交在麒麟门下车,步行400米内,到达麒麟镇,石刻就在镇中心附近的主干道宣义路两侧,可以打听得知。或者转一个蹦蹦。石刻在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附近,可以以此为地标。

还有一种方案亦可参考,从南京火车站坐游5路,在麒麟门下,游5路的麒麟门站相对离初宁陵石刻更近一些,附近200米左右有一家药店名为民信药房。沿着药房门前的宣义路朝麒麟镇中心走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