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的源头是一条街

 淡淡菊香csbi72 2017-07-28

出品: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

摄影:📷张玉涛(逆风飞扬)

2001年/陈老巷 吕莲清老人和邻居聊天

2001年/中山前街 和谐相处的街坊四邻

2000年/中山前街 副食品商店

2000年/皮坊街 引火烧煤炉的母子

2000年/中山前街 曲剧豫剧茶馆门前打麻将的街坊

2000年/中山前街 拉板车卖水果的摊贩。。前街在1958年前一直是樊城主要并繁华的商业大街。

2000年/陈老巷 午后的时光伴着蝉鸣声此起彼伏。

2005年/中山前街迎旭门(梯子口码头)襄樊市粮食局仓库旧址(1956)

2002年/小磁器街 巷口晾满了刚洗的衣物下雨了也会有街坊帮你收好

2006/陈老巷 42号阮祥泰居民阮成夫妇。老字号'阮祥泰'曾经经营布匹生意,下汉口通过汉水运回布匹销售,1954年公私合营1956年成立合作社。

2000年/中山前街 民居建筑内景

2004年/中山后街 编织渔网的居民。汉水水量丰沛,水产也很丰富,后街有很多生产销售渔具的商铺

2006年/定中街 清晨的襄阳牛杂面馆

2002年/中山前街 送煤气的男人.

2001年/中山前街 马家巷巷口

2001年/陈老巷 李大姐裁缝铺。历史上陈老巷曾有40多家门面铺子。抗战前,巷内已是商铺林立。

2002/陈老巷 修自行车的老人

2001年/中山前街民居 樊城因汉江成为当时汉水中上游重要的商埠及物资集散地,前街主要经营布匹绸缎,金银首饰,店铺云集。

1992年/中山前街 基督教牧师楼。加拿大前外交官切斯特.朗宁母亲旧居

2001年/陈老巷 连通前街、后街的老街,清代因巷内住过一位百岁陈氏老人而得名。

2000年/陈老巷 一个在自家门口做家庭作业的孩子

2006年/陈老巷 居民军人证和胸章

2000年/中山前街 自行车修理铺

2006年/中山前街 五显庙旧址

2008年/中山前街永丰巷 清末河南籍商人乔寿卿的老宅,门匾额上书四个大字'旭光绚彩',乔家在陈老巷开有'永茂昌'百货商行。

2005年/中山前街与汉阳书院巷交会处

2005年/中山前街 抚州会馆戏楼俯瞰

1999年/樊城公馆门码头 江滩边放风筝的孩子。襄阳曾经是汉水中游的重要港口。

2006年/中山前街 抚州会馆看书的居民

2005年/中山前街 辛亥革命后改前街为中山前街,1968年改名沿江大道,1979年更名沿江中路,1981年恢复中山前街

2004年/定中街 早市上卖菜的大嫂。

2004年/皮坊街 帮老人剪指甲的大姐。皮坊街原有的徽州会馆1911年毁掉。

2004年/中山前街 民居建筑上遗存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主席像

2003年/中山前街 夕阳余晖下的街景

2005年/中山后街 牛杂面馆吃午饭的三轮车夫

2005年/中山后街 马道口 历史上,马道口一带人口稠密、商业繁荣,江西会馆、楸子会馆、湖南会馆均分布在这里,花行、粮行、船行也曾是这里的主角。

2003年/中山前街 三轮车上玩耍的小孩

2005年/马街47号民居。历史上马街曾是樊城的骡马交易市场。

2004年/定中街 天主教堂屋顶俯瞰

2007年/中山后街 何征林老人手捧母亲的遗照。樊城老字号'何同昌'酱菜园的后人。'何同昌'前店后坊式经营,兴旺时襄阳、樊城、老河口都有分店。有称上同昌、下同昌

2003年/陈老巷街景。历史上为了商贾住户的安全,南北两端筑有栅栏,晨昏启闭,有专职的更夫。中段还设置了消防池、公厕。

2004年/定中门 门洞上可见'高十七年'及'邵'字文字砖

2003年/磁器街。补锅,修配钥匙锁的小摊

2000年/陈老巷 街边洗菜的老人

2001年/中山前街 卖糖葫芦的小摊

2003年/中山前街 民居建筑上上个世纪60年代的标语口号

2002年/永丰巷 清扫门前积雪的老人

2006年/中山前街 春节临近,办年货的居民

2004年/中山后街 百年老字号'张家黄酒'无力继续经营,关张这一天,我和李秀桦特地赶去喝酒,拍摄采访。

2002年/磁器街 吹糖人的小摊吸引了不少小朋友

2001年/磁器街 综合商店,店主很全能,经营范围甚广。

2004年/山陕会馆屋脊装饰 。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雅风格

2004年/抚州会馆木雕装饰

2002年/古井巷 古井辘轳井架

2000年/中山前街 玩羽毛球的孩子

2005年/友谊街旧城改造项目

2002年/鹿角门 吃豆腐面的男子

2004年/中山前街录像厅门口下象棋的人

2003年/中山后街小吃摊守摊的妇女

2004年/中山前街 小江西会馆门前一辆手扶拖拉机经过

2003年/友谊街 牛羊肉市场

2002年/湖南会馆柱础

2005年/陈老巷 穿行老街最便捷的还是三轮车

2001年/磁器街 原福音堂教会淑华书院旧址(1912)

2000年/兴武街码头'襄樊港'三个大字

2003年/陈老巷卖甘蔗的小贩

2003年/中山后街 牵手散步的一对老人

2007年/兴武街码头 雪后

2005年/中山前街 小江西会馆和曾家巷

2005年/陈老巷42号阮祥泰居民衡德华老人,解放后曾担任陈老巷街长

2004年/中山前街 永远福绸缎庄旧址。曾经繁华的商业区,较大的货栈、银楼、作坊、药店多集中在此

2005年/兴武街 街边打麻将的街坊

2002年/官码头 雪后停泊在岸边的航标船

2005年/麻鞋湾 日杂用品店里拉二胡的店主

2004年/官码头 一场雨后,骑自行车通过的老人

2004年/定中街 天主堂钟楼里意大利(1911年)制造的大钟

2005年/回龙寺票房 齐蔓莉和她的票友一起在排戏

2005年/米公路 鸿文书院旧址,清晚期外文碑刻

2005年/会馆文字砖 襄阳的会馆设立于明末清初,民国时期发展迅速,曾经相继建起了21座会馆。绝大部分坐落在樊城沿江地带,是樊城商业繁荣的一个重要见证。

2008年/陈老巷 演出结束的戏曲演员

2004年/兴武街码头 江边抹澡的年轻人

2007年/陈老巷 玩儿斗鸡的小伙伴

2005年/中山前街 两个玩闹的小孩

2004年/陈老巷 单手抱孩子,一脸骄傲的母亲

2006年/中山后街的一个周末

2008年/陈老巷 家有宠猫的小女孩

2004年/山陕会馆 会馆记事碑旁打雪仗的孩子

2005年/中山前街 跳皮筋是很多小朋友放学后最喜爱的游戏

2006年/古井巷 放学回家在辘轳井架边玩耍的小伙伴

2006年/皮坊街 居民家的一对双胞胎

2008年/中山前街 玩游戏的小朋友

2006年/陈老巷里写生的小学生

2006年/陈老巷 带孙子外孙的两个老人

2004年/陈老巷 打玻璃珠子通常是男孩子的游戏,回家挨打也是经常的,不独为弄脏了衣裤,而是裤子的膝盖部分实在太不耐磨。

2005年《不对称的视线-襄樊青年摄影师七人联展》

2008年《留住记忆-老樊城影像展》

2009年《芒种映像-老樊城回顾展》

2017年《时光胶囊-樊城记忆文献档案展》

1992年的一个夏天,我用一台傻瓜相机拍摄了樊城老街的第一张照片。当时是和一帮同学,在中山前街的一条小巷里写生,一大片普通民居里,居然耸立了一栋西洋风格的建筑,做为素材我拿相机拍下了它。尽管当时它很旧很破了,但在夕阳的沐浴下,别样的静謐安详,给人恍若隔世的感觉。多年以后,在襄阳摄影家徐信和黄秋生口中得知,这是出生在襄阳的加拿大外交官——切斯特.朗宁母亲的故居。后来许多这样的老建筑,随着不断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在我们眼前消失。不管从历史的角度,还是建筑特色保留的考虑,都是很可惜的。

法国摄影家布列松说过:'摄影处理的事情在不断消失;当他们消失后,没有哪种地球上的发明可以使他们再来。'你看,我们对一座城市的回忆,常常自细节开始,又以细节结束。这些细碎的,点滴的,在时空中飘荡的,夹杂着我们的想象与美化的细枝末节,构成了一座城市的血脉。

说到城市摄影,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法国摄影家尢金.阿杰特 。19世纪末,伦敦、巴黎、纽约追求'画意'的沙龙摄影风行一时。但阿杰特凭着直觉和对巴黎的热爱,促使他要为城市每一栋建筑留下一张照片。他用一台18×24英寸的大画幅相机,记录了这个都市的面貌,在39年里拍摄了大约8000幅照片。然而,阿杰特的努力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默默无闻的他,生前没有出版过一本影集,也没举办过一次影展,而这位老人在有生之年却完成了为古老巴黎造像的重任。

2004年,我在断断续续拍摄了樊城老街6年之后,在'快乐风论坛-文化苦旅'结识了李秀桦,他在《在自己的城市旅行》帖子中有关樊城老街纪录片拍摄脚本深深地打动了我。接下来的一年,我和他,还有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的邵爱民老师,一起合作,在《楚天都市报》连载了七期图文并茂的《沧桑古城》系列报道。2005年9月,我和李秀桦相约去山西观摩平遥国际摄影节,回来后之后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邵爱民、李秀桦、邓粮和我一起策划了《不对称的视线:襄樊青年摄影师七人联展》。作品集结了襄阳本土不同风格的七位摄影师作品,当时以幻灯片形式的影展,配上音乐,还属新颖,很是轰动,我拍摄的一组关于樊城老街作品《城市的源头是一条街》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来襄樊出席亚细亚国际民俗会议的清华大学教授刘晓峰通过网络与我们见面交流。回京后还特地撰文,说这组照片给他留下深刻印象。2008年在中国记忆网举办的全国摄影大赛,我的组照《老街里的童年》获得一等奖。接下来的几年,作为拾穗者团队又陆续策展了《留住记忆:老樊城影像展》《芒种映像:老樊城影像回顾展》《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模式示范项目汇报展》(北京)等关于樊城老街的影展和活动。其中《留住记忆:老樊城影像展》还特地在历史街区陈老巷举行,影展结束后的部分作品送给了我们的拍摄对象——老街居民,其余的作品捐赠给市档案局。徐信老师很多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樊城老街摄影作品也从此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照片是时间与空间的切片',苏珊.桑塔格如是说。与其说摄影一门光影艺术,不如说它是一种时间哲学。老樊城的一切,正静静褪色为记忆.....存在于或黑白,或彩色的图片中正在消失的手艺,斑驳的一段砖墙,笼罩着老街的高楼大厦,打溜溜球的孩子,儿媳给婆婆剪着指甲……被记录下的不仅仅是历史,也是我们曾经的过往。我们必须承认,无论如何,城市都会走到未来,乃至于变成我们不认识的模样,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因此,这份记录弥足珍贵,我要立此存照!山河故人,念念不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