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明:摄影师不仅是技术的再现者,更是艺术的表现者 @影人故事

 阿雄and虎翼 2017-07-28



从《生活秀》《台北飘雪》《秋之白华》的温情细腻到《夏洛特烦恼》的荒诞喜剧再到史诗人物《大唐玄奘》的大气磅薄,作为摄影师,孙明用不同的镜头语言,赋予了每一部电影新的生命和特质。



孙明在《大唐玄奘》(2016) 拍摄现场




“较真”镜头:对作品和观众的尊重


《大唐玄奘》开拍前五天,摄影师孙明还没有到新疆的拍摄现场,而导演霍建起早已经在那里做好了前期准备。


这是他们的第6次合作。在这之前,孙明作为霍建起的“御用”摄影师,拍摄的多是《生活秀》、《台北飘雪》、《秋之白华》这类温情又细腻的题材。突然跳到表现史诗级的历史人物玄奘,孙明是第一次,压力很大。

 

为了真实展现一千五百多年前玄奘西行印度求经的伟大过程,拍得有历史人物的表现力和影视语言的专业性,孙明的“职业病”发作了——“这部电影涉及太多大篇幅场景的变化,我想把更多美丽、艰险的景容纳到画面中去”——他要找一个合适的镜头。

 

虽然用以前的普通球面镜头(编者注:通常是1.85:1或1.66:1的画幅比例)拍,后期通过上下折幅的剪裁,也能裁成一个宽银幕电影2.35:1的比例。


但孙明认为这远远达不到要求,“变形宽银幕镜头的优势并不是普通镜头拍摄 后期遮幅这么简单就可以获得的。毕竟2.35:1和宽银幕镜头是一组原生搭配组合,他们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宽银幕镜头能产生横向变形

使画面展宽,更有逼近拍摄物体的优点


最终,他把理想目标定在变形宽银幕镜头(以下简称宽银幕镜头):原始影像画面呈现2.35:1的比例,还可使影像产生横向变形,使画面展宽,能更真实地模拟人眼视觉的观看模式,展现周边视觉的宽阔范围。最后把镜头左右一般不用的部分也用进来,形成2.66:1的最终画幅。

 

但找了一圈,国内的新款宽银幕镜头并不符合孙明想要的效果,“它们太新,太锐利,根本不适合表现沧桑的历史剧,这会让玄奘显得很现代。”


这些细微的差异旁人可能不在意,但摄影师孙明,较真了。“观众永远不知道你是用什么镜头来拍的,没人会关注这个。但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带来整体感受的不一样。”

 

辗转几次,孙明终于找到了一套近20年前德国产的浩克(Hawk)变形宽银幕镜头。他很兴奋,因为设备保养得非常好,既符合宽银幕镜头的特性,又没有那么新鲜锐利的画质。


德国浩克(Hawk)变形宽幕镜头


而且这套浩克镜头不仅宽银幕视角更广,拍摄演员时相对感觉更逼近,呈现出来的信息量更多。

 

孙明坦言,要是当时没有这套镜头,就用普通的镜头加后期剪裁,呈现出来的效果可能只有及格分,现在,有80分。


“虽然摄影师对技术材料的高要求,导致对灯光、美术、群众演员的要求也多了,但是为了达到电影最好的效果,我们应该选择去克服这些困难”。

 



玩转“镜头”:为每部电影寻找独特气质


拍《夏洛特烦恼》时,因为这是一部由舞台剧转大屏幕的电影作品,而且定位喜剧,给孙明带来了不少挑战。毕竟,这也是他的第一部喜剧作品。


如何将《夏洛》电影化的同时,又突显其独特的喜剧风格?筹备期,孙明在镜头语言方面做足了功课。

 

比如第一场从婚礼穿越到教室的戏,在拍婚礼时,用正常写实的色调,突出相对传统的状态。而当穿越到教室,回到以前那个时空时,孙明想要营造出一个似梦非梦的状态,让观众第一时间感受到,“噢,穿越了!”这样明显的感官体验。

 

《夏洛特烦恼》(2015) 剧照


“观众在银幕前只看到简单的转换,但摄影师就要考虑很多问题”——怎么从窗户进光,用多少色温的主光来形成暖色调,和另一个窗户形成冷色调来做一些逆光的结合。


为了营造气氛,还得洒一些烟饼;为了梦境感,要加不同型号的柔光镜,形成统一的视觉风格。几分钟的戏对摄影师来说到处都是功力,每个环节都要把握。

 

更别提开篇近十分钟时长的教室戏。为了在熟悉的环境中拍出更陌生、更特别的角度,孙明设计了很多拍摄方式:俯拍、仰拍、45度角、运动拍摄……;


包括高机位俯拍,以风扇前景的教室大全景,低角度仰拍夏洛埋头入水,以及镜头推进人物眼睛的大特写等等,让教室画面变的丰富。

 

《夏洛特烦恼》(2015) 剧照


《夏洛》的喜剧搞怪风格,常常“增加”孙明的工作量,他必须有更多新鲜的角度和创意来给整部电影树立形象。

 

拍教室里窗帘着火的戏,不仅要用高速镜头,几台机器一起拍,还要再用一些小的G-pro机位来架构一些特殊角度。让一个教室内所发生的、长篇幅的一段戏,不会给大家带来视觉上的疲劳。


还有一场要表现回忆和现状的对比穿插的戏,常见的方法是用画面来回剪切,孙明不想做得这么简单。


在开拍前就给美术部门提出了要求,做一个符合年代的大衣柜镜子,他就拿这面镜子做文章——镜头推到镜面,镜子里直接反映出另外一个时空的夏洛和马冬梅。镜头通过马冬梅再回来,划过画面,拉回到现实时空。

 

《夏洛特烦恼》(2015) 剧照


“画面非常自然,顺畅地进入回忆又非常顺畅地拉回来,观众看起来会更舒服一点”。孙明因为有多年的经验,知道有些是可以这么巧妙结合在一起。


“剧本限定在一个空间里,就需要自己做一些设计和改变。观众不知道你的创作环节,只有整体评价,而影视创作者是赋予观众最终效果的人”。




钻研镜头:主动塑造人物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99届摄影科班毕业的一名摄影师,孙明一路走来,斩获了不少电影节专业奖项。


但是在专业钻研的道路上,孙明始终没有停下脚步。2006年,在北电招收第一届MFA艺术硕士时,他选择了回炉再造,寻求专业上更高层次的突破。


现在的孙明对摄影师这个岗位有更深刻的理解:做一个好的摄影师,要主动用镜头去塑造人物,这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化学反应。


“有时候演员的情绪需要镜头推动,摄影师就给个直轨慢慢地推,你可能只推了一尺,但在银幕上会显现出来。影像的表达就代表了摄影师和镜头的情感元素,所产生的化学力量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拍《玄奘》时,有一场玄奘在沙漠里拉马,但马不愿意跟他同行,表现纠缠感的戏。当时是多机拍摄,离演员比较远。


孙明拍完之后就感觉不足。后来,他又跟导演商量希望再拍一次,离演员近一点,能表现出玄奘当时心情的矛盾和情感的无奈。

 

孙明非常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作用,“有些演员从电视剧转到电影,难免会惯性带入一些电视剧的表现方式。


当导演给演员做指导的时候,摄影师只能在旁边看,不能插手,我们的作用是在镜头语言上帮助故事、帮助导演和演员。”

 

孙明在《大唐玄奘》(2016) 拍摄现场


比如拍《沂蒙六姐妹》时,剧本写的是一场演员对话的戏,台词也不多,孙明觉得这么表现下来显得太单一。


所以设计一个长镜头 用斯坦尼康稳定器跟着演员穿过整个场院,带出三百的士兵以及军队装备,把演员表演和军队整装待发巧妙用运动镜头表现出来,用镜头使人物形象饱满。

 

他认为当电影摄影和技术部门达到一定要求和高度的时候,摄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再现,还是艺术的表现,这个艺术表现的高低看你是否能领悟到。


作为一名电影摄影师,孙明身处壮年尚且“年轻”,但他也明白这个行业更多的是体力竞争。他说,只要还能拍电影,就会一直扛着摄影机。


本期影人


孙明:摄影师 。代表作品有:《生活秀》《暖》《情人结》《沂蒙六姐妹》《秋之白华》《台北飘雪》《夜莺》《夏洛特烦恼》《大唐玄奘》等。


孙明所获奖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2005年《生活秀》第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2011年《秋之白华》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2016年《大唐玄奘》第1届美国金色银幕奖最佳摄影奖

 2016年《大唐玄奘》第13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摄影奖



????  点击下图,立即约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