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象,带你领略中国文化的神韵丨正安

 为什么73 2017-07-29




国家的特色往往是思维方式来彰显的,而意象思维就是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周易》就有圣人“立象与尽意”的说法。我们不妨先从文化上看看。



1



文字,是从象形到会意,大抵走的就是取象寓意的路子。中国画之中的工笔画画得很精细,是象形之作。但别忘了,中国画的主旋律却是写意画,有时小写意还不够,还要大写意。


书法更加讲意,王羲之的飘逸,颜真卿的厚重,柳公权的骨气,怀素的狂放,都可以说是各自书法中的神采与真意。如果仅仅是字体漂亮,不显风格,未见风骨,不过写字匠而已。所以,欣赏书法所关注的重心应该是其中的气韵神采,而不仅仅是形。



音乐更加需要会意,欧阳修就有“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觉天地白云愁云阴”的会意。


喜欢中医的人很多也喜欢武术,我们看看太极拳、八卦掌就是以太极、八卦为意象。而形意拳连名字都带有意象,它达到高段的表现就是“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可见武学到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实际上讲的还是意韵。


中国的戏剧更加是以虚拟为美学基础的写意的戏剧体系,它十分强调人物形象的意象化塑造和舞台时空自由的意象化处理。对客观的生活形态进行变形、夸张、美化、装饰,而不同于写实的话剧跟电影,这样就形成了容歌舞性、程式性、写意性、抒情性于一体的戏剧。


所以,意与象的统一,两者的关系就是:象是意的形式,象负载着意,意则是象的内容,意蕴象之中


古代象思维的本质并不是一些书所说的什么形象思维,而是意象思维,意象思维比形象思维具有更大的外延空间与拓展层次,关键就在于观象的人,怎样应用具体情况发挥自己的领悟能力。学科的理论特色也往往由思维方式来彰显。



2



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中医学,它的象数思维烙印也是十分清晰的。接下来我们就从脾主运化的功能来体会中医脏象的意象特征。


讲到脾主运化就要注意,运化是两个词,一“运”一“化”。可惜的是一些人学完了脾,最后的印象不是脾主运化,而是脾主消化,硬生生的丢了一个运字。运化的中医内涵完全被活剥成了西医的消化名词。



其实运化的功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先看那个“化”字,这个“化”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意思:第一个化是将饮食水谷消化吸收;第二个化是吸收了饮食水谷再化生气、血、津液、精。


那么脾主化,尤其是消化吸收功能应该有着解剖学上胰的功能印记。别忘了中医学发展的早期其实也有一些大体的解剖的功能印记在里面,所以中医所讲的饮食水谷,必须是经过分解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而结构上的胰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


胰液中含着多种消化酶。但这并不等同于中医脾主化的功能完全来源于胰,因为中医脾系统实际上也包含了小肠的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不知道懂些中医基本原理的人有没有发现一个特征?


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的功能虽然在《中基》里面有讲,但是到了中诊,中药方剂从来就没有出现“小肠气虚”这么一个概念,为什么呢?


小肠气虚就是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完全被脾这个符号涵盖了。所以脾气虚已经包含了小肠的气虚,等于说把胰跟小肠放在一起,就几乎包括了饮食物消化吸收的全过程。那我们知道,从传统文化上,脾五行属土,所以更重要的是这个“化”具有五行之土的生化、承载、受纳的意蕴。


万物归土,土生万物是以农业立国的中国先民们烙印最深的意象。我们再看看脾所配的坤卦,坤的符号是三个阴爻。在《周易》里面,坤为地、为土。对坤卦是这样形容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在这里,“坤厚载物”说的就是受纳、承载。“万物资生”我们可以理解为生化。所以,土脏的代表——脾系统必须能够纳物、载物、化物是显而易见的。而其中的受纳在结构上由胃承担的,而受盛主要由实际已被脾涵盖了它的功能的小肠承担。


腐熟化物表面上是胃与小肠的具体功能,但从中医的角度看,胃与小肠的功能都是在脾土气的激发,或催化作用完成的。也就是说,脾作为土象符号在消化过程中起着一个能量巨大的背景作用。


源于解剖胃、胰与小肠的实际功能,只是土象的某种表达,几乎被土的意象完全消解于无形。所以,“化”是一个意象比重大于结构比重的功能。至于“运”,则几乎完全与解剖无关,是一个地地道道源于土意象的功能。



3



或者有人会问,土象静谧,怎么能够运?其实我们认真推敲一下,土的静谧仅仅为外象,它的真性情就是静显而动隐。它的动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三个方面来体会:



第一,在古代五行之中土是最大的。为什么呢?因为万物归土,所以就有了一个结论性的东西,叫做“土载四行”,土载四行表达在那里呢?每一行都要掺杂有土气,这个最明显是在时间的搭配上。


一般学中医的人都知道,在时间上土配的长夏,其实这种配法是一种简化版,简陋版,而不是一个规范版。规范版是怎么配的呢?土配的是季月,季节的季。也就是说,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属土,这就意味着每个季节都带有土气,也就是说,换一种感觉,四季轮转都有土,这里有个转的意蕴。


第二,土是阴阳五行升降的枢纽,阴阳五行的升降是以土为中心来运转的。



五行在太极之中的位置,土就是地平线,所以居中间,木主升,木长在地面,高于土。木生火,火势炎上,所以火又高于木,木火都居于土之上,所以木、火都属阳。金主降,金埋土中,从土而出,低于土。而水渗入地中,可以一直往下走,所以水位最低。金与水都居于土之下,所以金、水属阴。


我们可以说五行升降以土为枢,而阴阳升降同样是以土为枢,枢纽者就是转动的那个轴。所以太极如轮,脾胃属土而居中央,一升一降为升降的枢纽。同时有了枢纽,那个四季属土的那个意象就像轮幅,中轴一转带动轮幅,它整个太极的圆因此而运转。


第三,《黄帝内经》有这么一句话:“脾为阴中之至阴。”更进一步强调了脾土这种阴阳升降出路的枢纽的特色。


我们别误会,至阴不是阴最盛的地方,至的意思是到,也就是说,从阳到阴之处,有时也可以引伸为从阴出阳的地方,讲白了它就是阴阳交接的位置。


第四,还可以从天地交感来了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就有那么一句:“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是天地阴阳交感运动的最基本模式,万事万物都是在天地气交之中生长、壮、老、已。



地气上升讲的就是土气上升,尤其是脾这个阴土之气应该升。也就是说天地之气运转的动力之一就是土气之升,升就是动,就是运。别忘了还有一个坤卦之象,坤三个阴爻,形象当中是空的,意思就是疏松之土。土疏松那么水就容易渗透,气就容易流通而不会妨碍升降。农耕要犁田松地就是这个原理。


对于脾土的“运”的特征,古人归纳为:“脾脏居中为上下升降之枢纽,饮食入胃,脾为运行于上下内外,犹由土之化布于四时,故属土,于卦为坤为艮。


这样,我们体会到中国文化以及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及临床实践无处不在的象特征了吧?学习中医的重心之一就是把握周易体系的象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