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乒乓球运动中,技术无疑是最重要的致胜因素,但不是唯一。还有非技术因素一说。它包括人的意识、意志、心理、谋略等几个方面,其中也包含了一个人对乒乓球的认识和理解。在业余选手具备一定的技战术水平和实战能力之后,这种认识理解水平往往成为同等条件下决定胜负的关键。因此,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水平,持续深化对乒乓球的认识理解很重要。 什么是对球的认识和理解?对业余选手来说,我是这样给它定义的:通过一定的打球实践和学习思考,能搞懂弄清乒乓球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要领,对实战对抗中的一些现象能做出基本正确的解释,了解自己和他人球路风格的长处短处以及赢球输球的原因所在,对如何改进提高技战术水平、对如何应对不同对手把控场上局势有自己的心得和思考。 它和一个人的球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也和人的悟性和学习思考的深度密切相关。它不能替代技术,但能帮助我们更自觉理性地使用各种技术,组合成具有威慑力的战术手段,从而提高技战术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给现有的实力水平锦上添花。 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看待和处理比赛中的一些关系,比如进攻与防守、取势与失势、控制与反控制、力量与节奏、比分与心理、主动得分与被动得分、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等等,把球打得更为合理更有内涵。具体到一场比赛,它涉及赛事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技战术的使用和调整、场上局势的把握和控制、心理情绪的掌控和调适等等,是技战术稳定发挥的保证。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渗透在每一分每一局每一场球的争夺中,像只无形的手左右着场上局势的走向,影响着一个人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还不止于此。随着对球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它能给你一个更高站位,帮助你跳出自我的圈圈读懂自己,更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的实力水平,对自己打法的特点和长处短处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不妄自菲薄,不志得意满,帮助你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引领技战术改进提高的方向。它更像是一种思想武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帮助人们深化对事物内涵的理解,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思想认识的提高来促进球技水平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一个人实力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打球人都有自己对球的认识理解,程度不同而已。那么,怎样才能深化对球的认识理解,进而帮助自己涨球技增实力呢?我觉得,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要有积累。即一定的技术和实战经验的积累,这是一个先决条件。一个还没有掌握基本技术的初学者,很难谈得上对球有什么认识理解,而不以竞技为主,只为健身流汗的人,由于缺少复杂实战环境下的体验,对乒乓球也难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常年坚持实战的业余选手来说,对球的认识理解也是随着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和实战经验的丰富而不断深化的。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提升的基础。 二要能消化。对于多数业余选手来说,一定的技战术和经验积累是一个自然存在,为什么不同的人认识理解的水平会有高低?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看有没有加入人的主观能动,有没有认真去想球琢磨球。只有自然的经验积累,缺少主动的学习思考,效果当然完全不一样。 要加深对球的认识理解,对于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专门训练的业余选手来说,一定要多开动脑筋,对乒乓球技术一些原理、机理性的东西进行自学思考,对实战对抗中一些不明白的现象进行探究琢磨,对自己以往的赛场表现和胜负得失进行分析总结,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乒乓球该这么打,不该那么打,还要追根究底,把其中的道理想明白,把规律性的东西找出来,尽可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消化的过程,食物无法变成养分,一个人的打球实践就很难进入自觉状态而只是处于自在状态。 三要能转化。消化本身是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养分还要经过吸收才能转化为能量。一个人对乒乓球的认识理解水平提高以后,还要能反作用于指导自己的训练和比赛,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前不适应的球路打法现在有了破解心得,以前难分高下的对手现在有了比较高的胜率,有这样的成效才能算完成了转化。也许技术上没有多少改进,却能在提高了的认识水平引领下,使自己的实力得到一定提升。其中要点,就在于紧密联系实际,把自己对球的认识理解与自己的技术特点、打法风格结合起来,落实到实战中,针对不同对手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针策略,有的放矢,各个击破。 据我观察,一些水平长期徘徊不前的球友,除去技术的原因,问题大都出在消化、转化环节上。有些人打球全凭感觉和本能,球龄虽然比较长,也有一定经验积累,但没有上升为理性思考,没有用心去观察体验,对乒乓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要素一知半解,不求甚解,对实战中的一些现象不能正确辨识并做出合理解释,只会打自己熟悉的套路,却不会根据对手的特点作出正确的应对和调整,涨球主要靠时间的投入和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认识水平基本还处在初级阶段。 还有些人让人感到对乒乓球有相当的研究,转化为实力却不明显,给人眼高手低的感觉。我分析可能有几种情况,有的是受制于年龄和身体条件,技术上能力上确实很难再有所突破;有的是个人的认识思考没有很好与自己的实际契合起来,没有找准自己的存在问题和需要加强改进的方向路径,造成转化的脱节,好比乒乓球最佳触球的点没对上;有的则是认识理解上虽然比较到位,但向上的欲望不强,对自己信心不足,不愿在转化上多下功夫,只想顺其自然,打到哪里算哪里,缺少改变现状迎难而上的决心和行动。 当今时代,学习乒乓球的环境很好,特别是大量直观的教学视频,帮助许多初学者得到正确的技术指导,少走了许多弯路。但不可否认,也出现了重技术重器材而轻思考的倾向,一些人过于崇拜技术和力量,以为先进、强势的技术便是一切,把技术水平等同于实力水平,忽视了思想认识上的深化与提高。实际上,一个人的技术水平到了一定阶段,如果没有伴随对球的认识理解上的深化和提高,他的战术意识和战略眼光就很难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极值,就可能导致整体水平的提升难以为继。我总觉得,一个人不管是专业或者业余出身,想打好乒乓球,就一定要在认识掌握乒乓球运动规律上下功夫,外练技术,内悟球理,努力培养并提高自己的反省、纠错和调节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打球的自觉境界。 对业余选手来说,讲技术器材,看得见摸得着,讲认识理解,说不清道不明,而且各人打法不同,掌握的技术擅长的套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公有公理,婆有婆理,因而个人的修炼和悟道就显得特别重要。一方面,球场上要倾心投入,另一方面,球场外也要花点时间用点心思,去观察分析、总结思考、讨论交流,套用一句文学语言,就是“功夫在球外”。 我总觉得,打乒乓虽然只是个业余爱好,也有一个境界追求的问题。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能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从而激发足够的向上动力,也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说明:本文根据拙作《感悟乒乓》中的“自序”重写。该文去年底在乒乓网发表后,感到把对球的认识理解这样重要的问题放在“自序”里写,很难写深写透,故基本推倒重来。希望得到球友们的关注和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