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米粉的回忆:一碗米粉下肚,转身已是江湖

 昵称DKA3s 2017-07-29
眠航2017-07-17

即使在沙县小吃、西北拉面和黄焖鸡米饭三大巨头气势汹汹席卷全国各地的今天,不同的省份及城市的地域饮食依然保持着坚挺不可动摇的地位,比如武汉的热干面,广东的肠粉,重庆的小面等,这些店面并不需要华丽的装潢设计,也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宣传噱头,只安安静静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开家落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老实实用口味来获取街坊们的芳心,有的经营时间长了,不仅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更成为游子在外时关于“家乡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我所出生长大的湖南小城,米粉就担当了这样的角色。

不像长沙还分圆粉和扁粉,在我们那小地方,打我记事起,米粉就都是圆的,只有粗粉细粉的区别,因为典型的邵阳米粉比通俗上的定义要粗些。当然,就算是细粉,也比普通粉丝要粗上许多,也要弹牙些。

(邵阳米粉)

最早关于米粉的记忆与暑假联系在一起。七月,暑假伴随着炎炎夏日快乐地开启了。某天早上,还是小学生的我从床上醒来,习惯性起身关掉风扇,草草洗漱后走向餐桌,不出意料的话,上面常摆着用家中必备的驴胶补血颗粒大盆装好的满满一盆儿米粉,这是我妈早早起床后端着盆儿去附近的米粉店买来的。

(装驴胶补血颗粒的盆儿)

一般等我和我爸凑过来的时候,汤汁儿都收了,米粉甚至粘成了一块块的,这时只消伸出筷子搅拌几下,把原本摞得整整齐齐的臊(方言,即米粉里的配菜,有杂菜豆角、油豆腐、木耳、肉丝、排骨、大片牛肉、牛肚等供选择,还可加酸豆角、香菜、辣酱等作料,也可以卧个煎鸡蛋)揉到汤里,让又细又白的粉条儿重新在碗里以浪里白条的姿态滚上一滚,它们便恢复了原本的面容,美味值完美还原。我们再把大盆儿里的米粉分到各自小碗里,倒上些许汤,夹上几筷子木耳豆角肉丝,便埋头大快朵颐了。头顶的吊扇呼呼地吹,我在桌边呼呼地吃,滑溜溜的米粉钻进嘴里,滚着大骨汤的醇香和臊子的香辣,实在是无尽的享受。

那时,早上不吃顿米粉,心里就好像少了些什么似的。

还是读小学的时候。

某天早自习,几个平日交好的女同学神神秘秘谈些什么,我凑近一问,原来她们打算趁着下课这十来分钟的时间去一家米粉店吃早餐。这一听,我兴趣来了,赶紧举手加入。铃响了,我们急忙忙跑出教室,冲下教学楼,从校门鬼鬼祟祟摸出去,穿过学校对面两家饭店之间的小巷子,以小L为首的同学轻车熟路地带着我们往左转再向右转,等到了店门口时,我已经迷迷糊糊了。店面并不大,有些简陋,同学几个跟老板娘熟稔打了声招呼,老板娘居然也笑着回应了。不用过多寒暄,我们随便拣了几个位子坐下,也没说要什么哨子,只说了句“要粗粉/细粉”,不消几分钟,几碗粉就上了桌。

碗边的热气随着香气飘散开后,真相渐渐暴露在眼前。一大团杂菜肉丝稳稳实实压在米粉上,红油汤面漂浮了好些葱花和香菜,花生米还滚着星星油花,光是这静态的景就叫人食欲大增,不由吞了口水。我按住心神,揭开桌上的调料碗并挖了一勺剁辣椒到米粉汤里,再动筷子拌粉条和汤。搅上几个来回,估摸着碗里的料都融合透了,这才开吃。我至今还记得唆完浸过排骨汤后的米粉再顺便吃个臊子,嚼两粒花生,所给予我的满足之感。这短短几分钟就解决的两元早餐,立时比曹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还多了几分酣畅淋漓的痛快,也让我忘记了刚刚那堂自习课上没能把课文背下来的郁闷。

在此解释一下,杂菜是邵阳特产,又叫干坛子菜,是把刀豆,雪里蕻,青菜,萝卜丝等蔬菜洗净切好,放在太阳下曝晒,晒得越干越好。晒干后姜丝,辣椒粉,胡椒,味精,盐等一干佐料,放入坛中既成。因其成份复杂,所以名为杂菜,用来炒新鲜肉或者腊肉,都好吃极了。

(图片来自某宝)

高中时,学校附近最多的仍旧是米粉店和炒粉摊(炒粉,即用铁板反复煸炒米粉,可加青菜、鸡蛋、豆芽、火腿肠、辣酱等,如下图)。

不爱包子饺子的我大部分时候都在两者之间艰难徘徊,汤粉香但太烫,炒粉有嚼劲可偏干,汤粉又比炒粉贵那么几块钱,作为朴素中学生,我该何去何从惹!

明面上,学校是禁止带早餐入校的,但校内食堂又实在难以下咽,于是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住校生纷纷求走读生帮忙带饭,包子炒粉啥的好说,书包或兜里塞一塞就好,有贪嘴的想吃汤粉,那就有些棘手了,机智的会提个稍微正式点的袋子,假装放的是书,小心点,门卫睁只眼闭只眼也就糊弄过去了。

即使聪明如我……也会百密一疏。

冬季的某个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喜滋滋提着碗汤粉从学校右边的餐馆里溜达出来,手习惯性往书包里摸,半天却没摸到袋子!

大冷天的,我竟吓出一身汗,这才想起落在课桌里了。

千钧一发之际,脑海火光一闪,想到了书包与背之间的缝隙,如果能把碗夹在这中间,形成一个小小的神秘保护伞,岂不能瞒天过海?

说干就干,我急(zi)中(zuo)生(cong)智(ming),把手里的小碗往后托举,拉紧书包下沿,小心翼翼弓起背,整个人呈鸵鸟的姿态行走,一步一个脚印,从旁观的角度来看,我像年过古稀的老人一样缓慢,不,比他们更老态龙钟。以往半分钟就能走过的路程,这次足足花了五分钟。虽然表面上慢条斯理到近乎迟钝,但我内心却是狂喜的,毕竟到了教室就可以挺起脊梁骨,好好享受一顿美妙的早餐了。然而,好容易抵达安全地带,我伸手从背后去掏碗时,却摸到湿漉漉一片……咦?顿时有了不祥的预感。

几秒后,我盯着眼前被压扁的碗,才意识到这纸做的碗完全不堪一击,米粉被挤得干巴巴一块,汤都洒在了羽绒服上,而臊子呢?大部分不见了,只有残余散布在衣服和书包背面……

嘻嘻,我当然没有放过这碗米粉,毕竟是凭自己努力背进来的,哪能说扔就扔呢!

相信大多数湖南年轻人都对米粉这弹性口味俱佳的食物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小时候那阵儿,常去一家叫“桂林甲天下米粉”的店,不管啥时候去都得排队,臊子跟其他店的大同小异,可吃在嘴里就是格外香,粉条洁白、细嫩、软滑、爽口,现在想想,可能作为汤底的筒骨汤熬得透,骨髓香味再跟哨子一杂糅,白嫩的粉条吸收足汤汁,味道便胜却人间金银无数了。

我大部分吃粉的时间都聚集在家乡,这里汇集了各地的米粉口味,又经过本土化的改良,既保留了本我特色,又符合本地居民的饮食审美。

有烫得要死却又香的要死的贵州牛羊肉粉。遥想当年初中时,每次我都掐着脖子梗着喉咙,争取在五分钟之内解决完一大碗,然后心满意足踏进校园。

有风靡全班的柳州螺蛳粉,这玩意贼臭却贼好吃,酸辣可口,叫人欲罢不能,几乎每个寄宿生都盼着朋友帮忙带一份。

常德津市牛肉粉,传说这是湖南最好吃的米粉,几乎成为常德的招牌美食。

也少不了口感更劲道的邵阳回民米粉

还有近年突然流行的杀猪肉(新鲜肉)米粉,以“每天都用最新鲜的猪肉来炒臊子,现炒现卖”为噱头,也确实引来不少拥趸。不过我个人还是喜欢传统的做法——木耳红油油豆腐,大块牛肉赛神仙。

(网上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合适的图…凑合一下)

这么些年,变的是价格和臊子,不变的是口味,以及最重要的,人们对米粉这吃食的迷恋。诚然,它不算健康食品,也与绿色不沾边,却始终以美味抓住了大家的胃和心,甚至成为家乡的代名词。

如今,我已难得有机会吃上一碗正宗的粉了。几年前刚到外省读大学,学校附近开了一家湖南米粉店,我兴冲冲跑去尝了一次,大失所望,不管是原料还是运营方式都格外陌生,与家乡的截然不同,最主要的是,实在难吃,没能抓到米粉的制作精髓,简直相差甚远。从此我就明白了什么叫乡愁。每当我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总能朦朦胧胧看到一群小孩子夹了满满一筷子粉,然后歪着头,张大嘴巴,满头大汗吸溜米粉的场景。

我欲成仙,快乐无边,嗦碗粉先。

在外奔走闯荡,心头总免不了想起你可爱而美味的面容,山高水长,一碗米粉下肚,转身已是江湖。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