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课 | 金 翊:《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凌之梅 2017-07-30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全面关注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进程,全程关注小学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轨迹,全景介绍小学语文实力派名师的精彩课堂,荟萃课内外小学语文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剪枝的学问》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  翊



设计理念


新课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因此本课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的自我阅读中品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



教学目标


1. 精读课文,通过关键词语,与文本展开对话,感受“我”的心理变化。

2. 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获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的启示。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词语,老师先来考考大家。

听写词语: 挥舞 成熟 脸蛋  依靠

课件出示词语,同桌校对。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中的“我” 一共几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各在什么季节?

交流,老师板书:冬季、春天、夏天。

【设计意图: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书写,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走进桃园,看景象


1.今天就随着语言文字再走进王大伯的桃园,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节,看看“我”三次去桃园看到的景象一样吗?

出示朗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节,勾画出“我”三次在桃园里分别看到的景象。

2.交流,朗读自己勾画的句子。

3.你能看着屏幕说说看到的景象吗?

出示:去年冬季的一天,我看见   。

春天到了,我看见   。

暑假里,我看见了   。

4. 现在谁有本领看着板书把这三句话连起来练习说一说。

【设计意图:耐心引导学生从圈画表示时间的词语开始,再说看见了什么,然后把三句话连起来说一段话,最后总结概括的方法。这样扎实、有层次的训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走进桃园,品心情


(一)1.“我”三次去王大伯的桃园看到了不同的景象,心里的想法一样吗?引导:春天到了,“我”是怀着怎样的想法走进桃园的?(满怀好奇)

2.这是个关键词,画下来。好就是特别喜欢,特别喜欢学习就叫——好学,特别喜欢读书就叫——好读书。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跟“满怀好奇”一样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3.学生自读圈画。

4.组织交流。

教师点评,板书: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二)圈划出关键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的本领,请同学再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我”三次进桃园会有这样的心情变化,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并作好批注。

1. 学生自读圈画、思考。

2. 四人小组交流。

3. 组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关键词语,与文本展开对话,感受“我”的心理变化。”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近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预设】共同探究“满怀好奇”。

1.我“满怀好奇”走进桃园,追问:“我”对什么好奇?心里有什么话?会想什么?

交流:我“满怀好奇”走进桃园,心想:……

2. 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预设】共同探究“一脸疑惑”。

1.“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2.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自由读、齐读)  

【预设】探究讨论“将信将疑”。

1.出示王大伯的话,思考: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2.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3.你了解到剪枝有什么学问呢?(四人小组交流。)

4.自主选择读书的伙伴,分角色读。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预设】探究学习“又惊又喜”。

1.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春天的美丽)。

2.指名读第4自然段。

3.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看图,指导有感情朗读)借此理解“又惊又喜”。问:“惊”什么?“喜”什么?

4.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三)出示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1.引说。

当听说王大伯是种桃能手……时,我——满怀好奇;

当看到王大伯在剪……时,我—— 一脸疑惑;

当听到……时,我——将信将疑;

直到看到满园……时,我——又惊又喜。

看到不同的情景,我的心理活动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板书:变化)

2.看看这几个词,这篇课文学完了,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3.同桌练习用朗读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走进桃园,悟道理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剪枝的学问》,这里“学问”是指什么?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要关注王大伯的话。

出示王大伯的几句话:看来,剪枝的确是有学问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2.交流,总结板书:减少是为了增多。

3.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中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拓展作业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回家后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