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法 | 汪洁飞:借慧眼 学写字 ——小学低段形象写字教学法的研究

 凌之梅 2017-07-30





借慧眼  学写字

——小学低段形象写字教学法的研究


汪洁飞


        摘 要:镜像神经元理论告诉我们,最好的教学,是把知识变成“看得见”的教学。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对基础教育的启示,让我们对教育基本原理进行重新理解。所见即所思、所见即所悟、所见即所教、所见即所学。多年来笔者以语文课为平台,借助田字格,遵循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直观图示法、激情演绎法、追根溯源等形象写字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书写技巧,在快乐的书写中初步感受汉字的线条美和形体美,让书写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小学低段 写字教学 形象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睿智和精华,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我们要传承和发扬。“新课标”明确指出: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书写的价值慢慢被忽视。笔者走访了解本校一、二年级班级学生书写,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书写兴趣不高,书写潦草。基本笔画大都不到位,没有起笔、行笔和收笔;字的整体间架结构松散,各部位比例不均匀。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语文教师自身没有书写专长和缺乏经验,指导肤浅、片面,教学方法枯燥、单一。长期的机械性、演绎味重的教学方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书写感到乏味,书写质量低下。

        镜像神经元理论告诉我们,最好的教学,是把知识变成“看得见”的教学。据研究,学龄儿童中有25% 的视觉学习者,他们不能适应学校常见的抽象的知识讲解,造成学习困难;而一旦教师利用“纲要信号”“画脑图”等形式把知识直观呈现出来,他们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对基础教育的启发价值,涉及到了我们对教育基本原理的重新理解。所见即所思、所见即所悟、所见即所教、所见即所学。笔者以语文课为平台,借助田字格,遵循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直观图示法、激情演绎法和追根溯源等形象写字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书写技巧。让学生在快乐的书写中初步感受汉字的线条美和形体美。

    

一、直观图示法——写字过程由抽象走向形象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抽象逻辑思维还在发展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所认识的事物常常是事物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他们所认识的事物往往是具体的、可直接感知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科学运用多媒体,出示直观形象的图像,化抽象为形象,画理性为感性,化静止为运用,化无声为有声,有效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促进写字过程从抽象走向形象。

        (一)握笔、写字姿势教学

        低段学生刚进入写字阶段,其握笔和写字姿势要打好基础,好为今后人生奠定基础。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握笔姿势,教师先亲身示范,然后学生演练,教师巡视并及时拍摄握笔姿势正确的学生照片,做成 PPT 在写字课上展示,以榜样的力量来纠正和鼓励学生的握笔和写字的姿势,用清晰的榜样图片来代替繁琐的讲解,达到了所见即所教,所见即所学。日复一日,周而复始,长期不懈地引导,以致最后达到人人“双姿”过关。同时配上形象生动的动画、儿歌,能取得进一步的效果。

        1. 握笔姿势 : 大哥二哥头对头,三哥弯腰下面托,老四老五弯弯坐,指实掌虚把笔握。

        2. 写字姿势 : 写字姿势很重要,一尺一拳和一寸要牢记,左肘右肘靠桌沿,纸张和脸要对齐,姿势端正身体好。

    (二)基本笔画教学

        每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横、竖、撇、捺等给人一种枯燥之感。我们怎样能让这枯燥单一的基本笔画变得有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喜欢呢?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直观图示法,引领学生在观察图形中认识基本笔画的特征及其运笔规律:点要顿、横要平、竖要直、撇出尖、捺尾大(出角)、提向上。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将这些规律贯穿于整个识字、写字的程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熟悉、理解和掌握。

        如教学“一”时,出示图一:一座桥,让学生白,“一”字如桥,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体会写好横的要领,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竖如针,通过图片给予学生直接的指导,省得老师大费口舌去讲解,最后留给学生的还是一头雾水。

        “捺”是基本笔画中最难写的,特别是捺脚的写法,学生写得不是太直就是太翘。教学时,出示图二:一座学生儿时玩过的滑梯,指导观察,滑梯开始的一段是比较平的,以便我们能够坐下来;中间一段是斜的,以便我们能够向下滑;最后一段又是平的,好让我们能够停下来。同时让学生回想儿时滑滑梯的感受,激发生活体验,这样学生掌握捺画的书写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学写四点底时,尽管反复强调四个点大小不一样,中间两个小点,边上两点稍大,而且点的方向也不一样,可还是有学生总是记不住,随便乱点。有的前面大、后面小,有的前面小、后面大。于是我说:“这四个点就像一家人出去郊游,一前一后是爸爸妈妈,爸爸迈着大步走在最前面,妈妈在最后面,防止大家掉队。两个大人保护着中间两个小不点。”这一形象的比喻使四个点在孩子们的眼里活了起来,有了生命,有了情感。这以后,每次写四点底,孩子们都特别用心,四点底也写得规范漂亮了。

        (三)合体字教学

        合体字的书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难点所在。怎样把难点变得简单易懂呢?唯有借助形象的图像,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掌握汉字各部件的书写、间架结构及主笔和次笔的书写要素等。如教学“煮”字:

        1. 出示图三:一个小男孩伸展双手,靠在一块木板前面,一手拿着一个大勺子。一个锅里正煮着热气腾腾的鱼肉,锅下的火烧得很旺。

        2. 出示图四、图五感受一个汉字中蕴涵着一幅美丽的画。



        3. 出示图六:要把“煮”写正确、美观。先找出其关键笔画即主笔。长横和长撇宽度要一致,为了使字的重心稳定,四点底的最后一点要掷地有声。

        再如教学“美”的书写。教学中出示一头羊慢慢长大,然后出示“美”字。最后师生交流归纳:点画空灵相呼应,四横均匀靠靠紧。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和口诀,学生一下子明白写好这些字的要领所在,从而在写的过程中做到“意在笔先”。大大提高了写字的效率。

       

二、激情演绎法——写字过程由静止走向鲜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在游戏教学法中,教师融合特定的教学内容于游戏中,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经过教师不断地实践和尝试,游戏教学法因其独特的魅力长存于教学活动之中。因为游戏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掌握知识,同时又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提高教学效果。在合体字中,很多独体字摇身一变,成了偏旁、部首。许多字作为偏旁使用的时候,字形发生了变化:有的形体变了,如“月”做偏旁的时候,就变小变瘦;有的笔画发生变化,如“足”做偏旁使用的时候,原来的撇就变成了竖,捺变成了提;还有的则是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例如“心”字做偏旁的时候,变成了“忄”。汉字的常用部件有几百个,怎样让学生记忆深刻,在观察中比较,寻找其中的规律,才能帮助学生识记,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呢?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了激情演绎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摆一摆

        摆出合理的间架结构。课前把要写的新字部件放在“汉字锦囊”里,上课时让学生在田字格中摆放。此方法主要用于指导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如教学“李”“迁”和“困”时,先让同桌在“汉字锦囊”里找出各自部件,摆一摆相应的汉字。怎么让他们显得正确、美观呢?在游戏过程中明白上下结构的“李”字要做到上紧,主笔横和撇捺宽度要对应;半包围的“迁”字,“千”的位置要适当,为了重心平稳,平捺要舒展一些,并且要做到包围和被包围部分之间的结构要匀称;全包围“困”字,带框的字,要适当写得小些。通过动手实践,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书写位置,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此外,每一个部件,在书写时,都组织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破译字形美观、匀称的密码。例如:“亻”的竖写在撇的二分之一处,“氵”的三点要形成弧型;“辶”的头要小,捺要一波三折等。训练的时候,要让学生着眼细节,一点一点地总结和积累。每一个部件训练得扎实到位了,也就为中年级的生字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效预防了学生书写中的不规范笔画。

        (二)演一演

        演一演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深受学生的喜爱,课堂表演不仅醒目、直观、生动、形象,情境创设独特,容易促进视觉、听觉、触觉的和谐统一,而且学生直接参与,又让学生感到熟悉又新奇。学生对表演的喜爱必然转化为对汉字的喜爱,从而形成对汉字书写的喜爱。这种实践操作的灵感源于“巧虎”的识字录像,其形象生动,学生容易接受。此法主要用于指导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

        如教学“夭”字时,出示其甲骨文: ,让学生学着字的样子做一做动作。

        师:你瞧,他歪着脑袋往前跳,“夭”字的哪一笔表示歪着脑袋呀?

        生:撇。

        师:所以别把“夭”字写成“天”。小手举起来,咱们再写写。

        又如教学“林”时,出示其甲骨文: ,同桌看图自由演示“林”字,在演示中懂得穿插与礼让,朋友关系更亲密,字的结构显得更加紧凑。同时提醒学生书写左右结构字时要注意相背和相向,几个竖向的笔画避免平行和雷同。

        (三)访一访

        访一访的目的是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实物的特点,增强对汉字 基 本 笔 画 或 间 架 结构、气韵的领悟。著名的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在教学写字时常用此方法,其声名远播海内外。在教学顿笔时,卫夫人亲自带羲之去悬崖边感受“高峰坠石”。如教学长横时,卫夫人亲自带羲之去广阔的大地上感受“千里阵云”。年幼的羲之,在广阔的平地上站着,凝视地平线上排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感受云在地平线上布置、排列、滚动,就叫“千里阵云”。如此教学是让羲之对沉静的大地上云层的静静流动有所触动,产生对生命的广阔、安静、伸张的领悟。

     

三、追根溯源法——写字过程由感性走向理性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每个汉字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汉字就像一座采不完的宝藏,它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但有几千年的历史,更有无限的活力和奇特的魅力。教学中穿插汉字演变历程的环节,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汉字的热爱之情,产生主动习字的欲望。

        如教学《“女”字旁和“子”字旁》一课时借助甲骨文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一猜几个甲骨文,看看他们各代表什么?出示几个字的甲骨文:



        师:这些甲骨文带着历史的沧桑,带着祖先的聪明和智慧,一路走来,你瞧!(播放汉字“女”和“子”字的演变历程图)

        师:汉字一路走来,线条越来越简单,造型越来越美了。

        通过出示“女”和“子”字的历史演变图,学生对汉字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书写好汉字的欲望剧增。

        以上教例是通过对汉字的追根溯源来突破难点,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使写字过程由理性走向感性,充满生命的活力。在提高识字技巧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多年来笔者借助镜像神经元理论对儿童教育的研究,运用多种形象化的写字教学来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书写技巧。在快乐的书写中初步感受汉字的线条美和形体美,让写字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收获翰墨花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