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雎见秦昭王

 liuhuirong 2017-07-30
范雎

  游说者对待被游说老要做到说理透彻,投其所好。因此,“开闭”之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将自己的实力和底细全部暴露出来,然后再决定是否为他出谋划策,实施游说。做到这点,游说者就可以随心所欲,欲言则言,欲止则止,天下万事万物,没有什么不可以谈论的了。既可以说人,说家;也可以说国,说天下了。下面是范雎成功地施展“开闭”之术游说秦昭王的一段故事。

  范雎原是战国时代的魏国人,他才华出众,能言善辩,到处游说。开始为魏国内大夫须贾门下的舍人,后来因被怀疑用间而几乎被打死,他用计逃脱出来后,在其好友郑安平的帮助下,更换姓名为张禄而隐匿了起来。以后秦国派遣谒者王稽到魏国来,范雎得以随他离开了魏国而进人秦国。范雎在秦国居住了一年多,不受秦昭王的重用。他便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潜心研究天下大事和诸侯纷争的形势,他相信不久秦王一定会重用自己的。

  当时秦国有号称“四贵”的四大家族。四贵之中,以相国魏冉为首,他是当朝宣太后的同母异父兄弟。早先秦昭王之兄秦武王去世时,秦国发生内乱,魏冉因拥立昭王、平息动乱有功,被任为将军,后任相国,封于穰(今河南邓县),故号穰侯。宣太后的另一弟弟华阴君和两个儿子、也就是秦昭王的兄弟泾阳君、高陵君,都在魏冉当了相国之后被封为将军,且有很大的封邑。他们仰仗着宣太后的势力,劫掠财富,以致私家的财富比王室还多。魏冉贪得无厌,此时为了扩大自己的封地——陶邑,便想跨越韩、魏两国去攻打齐国的寿张、刚县,因为这两个地方离陶邑很近,打下来后秦王又不能分封给别人,其结果是扩大了魏冉的封地。范雎得知了这一讯息,便趁机上书给秦昭王说:

  “大王在上:臣听说英明的君王执政,有功者必给予赏赐,有才者必给予官爵;功劳大的俸禄优厚,功劳多的爵位尊贵,能力强的官职显赫。所以没才能者,不敢随便任职;有才能者,也不会被埋没。大王可算是个英明的君王了,因此,臣才敢斗胆进言:假如您认为臣的话有道理,乞望大王能够推行;假如您认为臣的话不合适,那么臣留在这里也无济于事,只好打点行装离开了。常言道:‘昏君奖赏他所喜爱的人,而惩罚他所憎恶的人;而明君就不是这样,奖赏一定要加给有功的人,刑罚一定要判给有罪的人。’现在臣的胸膛抵挡不住砧板,臣的腰部也承受不了斧钺。臣怎敢把自己的进言当作儿戏呢?”

  范雎这番话,无非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进言是出之有据,慎之又慎,而决不是不负责任的信口雌黄。以此来引起秦昭王的重视。范雎接着借物自喻和借题发挥,使秦昭王内心觉得要解除内患,就必须任用一些能人。最后他强调地指出:

  “话说得深了,臣不敢写在信上;说得浅了,又没有多大意思。出于种种考虑,臣乞求恳请大王能否稍微抽出一点游猎观赏的余暇时间,使臣能有一个面见大王进言的机会。”

  绕了一大圈,卖了半天的关子,还是没有给秦昭王出一点实际的主意。不料秦昭王读了他的上书大为欣赏,于是派人向范雎道歉,并请他立即进宫面见,想听听这位魏国来的客人到底有付么奇谋妙策。

  进宫之前,已有人向范雎介绍了秦昭王将要在离宫接见他。可他一入宫,却一副呆头呆脑的模样,装作什么都不懂似地往宫内走去。宫中值勤的宦官一见,大声喝道:“回来,秦王在离宫!”范雎楞了一下,故作迷糊道:“秦国还有秦王吗?不是只有太后和穰侯吗?”宦官一听这话,大惊失色,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因为范雎此言正好点中了秦昭王的要害之处,事实上,秦昭王听了宦官们的汇报也就明白了范雎是话中有话的。于是,他赶忙走了出去,迎接范雎入宫,并为先前的怠慢而表示歉意。

  秦昭王把范雎迎人宫内,命令左右的人退下,宫中只剩下他俩。秦昭王直起腰身,以长跪的姿势,表示恭敬,请求说:“先生怎样来教导寡人呢?”范雎只是“啊,啊”了两声。过了一会儿,秦昭王再次请求,范雎还是“啊,啊”了两声,就这样一连三次。秦昭王未免有点失望地问他:“先生看来是不想教诲寡人了?”范雎拿够了架子,这才开口拜谢道:“岂敢,岂敢。臣千里来投奔大王,就是为了向大王献计献策的。臣只是觉得现在进言,似乎还不太合适。臣听说当初姜太公初次遇到周文王时,不过是个坐在渭河边上钓鱼的渔翁,当时两人的交往是那么的生疏。但后来文王听了太公的一番话,便立即尊为太师,并和他同乘一辆车返回,此后两人的交往就深多了。所以文王终于由于任用太公而建立帝王功业,灭亡了商朝而称王天下。如果当初文王疏远了太公而不与他深谈,那么,周朝就没有称霸天下的气象,文王、武王也就不能成就称王的伟业。现在,臣不过是一个京居外乡的异国人,和大王的交情还不深,然而臣所进言的,都是希望能够帮助大王如何治理好国家,处理好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臣愿意向大王献上一片忠心,但是又不知道大王此刻的心情愿不愿听从,达就是大王问了三次而臣不敢马上回答的缘故。

  范雎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他似乎在期待秦昭王对他这番话有所表示。昭王鼓励他道:“先生的道德学识是寡人难以企及的,不过,寡人看先生似乎有点担心说话惹祸,请先生务必放心,尽管直言,寡人不会怪罪先生的。”

  范雎这才舒畅地继续进言道:“臣并不是因为有所畏惧而不敢说。臣很清楚,臣今天在大王面前说了一些过分的话,也许明天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尽管如此,臣却也不想苟且偷生。大王如果听从了臣的进言,那么死对臣来说,就不足为患了。况且像古时贤明的三皇五帝,乌获、任鄙那样的大力土,成荆、孟贲那样的勇士,哪个活到了今天?死,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臣现在能够对秦国的统一有点好处,以报大王的知遇之恩,就是明天去赴刑场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范雎的这番话,与其说是想给秦昭王一个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印象,不如说是以此来表示自己进言的重要性及迫切性。他似乎还不着急把话扯上正题,又继续举了伍子胥、箕子等人的例子,说明了忠臣不怕死和不赞成有才不外露的做法。他接着说:“臣所担心的是,万一臣由于向大王进言而招杀身之祸;从此天下有识之士看到由于臣进忠于大王而被杀,便都缄口不言、裹足不前,不肯投奔和归顺于秦国,那才是秦国的最大悲剧呢。”

  秦昭王若有所思,点头称是。范雎见状,方才试探着说道:“大王现在对上畏惧太后的威严,对下又迷惑于奸臣的伪诈,居住在深宫里面,离不开保博(辅导天子和诸侯子弟的官员)的照料,终生迷惑糊涂,分不清忠良与奸臣,这样,久而久之,闹大了连宗庙也保不住,闹得小一些也会使自己陷入孤立的危境。这是臣所担心害伯的。至于穷困潦倒,遭受侮辱,甚至死亡,臣都无所畏惧。如果臣的死能换来秦国的强大和安宁,那么,这种死不比活着更有价值吗?”

  范雎这番慷慨陈辞,大大地感动了秦昭王,他激动地抓住范雎的手,对他说道:“先生这是说的哪里话!秦国是个远离中原的边远国度,加之寡人又愚昧无能;先生来到这里,这是上天要使寡人得到先生的辅助,而使祖先宗庙里的香火不致熄灭。寡人今天能坐在这里聆听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偏爱寡人的祖先,而不抛弃他老人家的后代啊。先生怎能说出这番没有骨气的话呢?从今以后,事无大小,上至太后,下至大臣,先生均可评说。希望先生把您所知道的一切都详尽地教导给寡人,而不要再怀疑寡人的诚意了。”

  范雎听罢,舒了一口气,赶紧对秦昭王拜了一拜,秦昭王一见也立即还礼回拜。至此,范雎见秦昭王完全被自己说服了,这才开始了自己的长篇大论,话题从外交到内政。最后谈到肃清宣太后和以穰侯为首的四大家族的势力的具体步骤。从此,范雎完全得到秦昭王的信赖,他开始借助秦国这个历史舞台逐步展开了他心中的一系列宏图大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