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懂得闭嘴和倾听,做一个坐收利益的聪明人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6-30

阖,在此主要是指我方通过闭藏真实心意,来观察对方对此的态度和反应,以确定对方是否真的如我方所希望。

当我方闭藏自己的时候,对对方我们是不了解的,所以双方都像壁垒一样,莫知对方究竟。为了我方的利益,只有对方先展示够了诚意,并被我方相信、肯定,我方才能展露自己。

秦昭王是战国时代最具才略的君主,但是他在刚刚即位时,形同傀儡,国政掌握在母亲宣太后和舅舅穰侯魏冉(任秦国相国)、华阳君的手里。

从魏国死里逃生,偷渡到秦国的范雎摸透了秦国的政治情况后,给秦昭王上了一封自荐书,请求与秦昭王一见。

于是,秦昭王传召范雎于离宫(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见驾。

范雎进宫后,佯装迷路,走进了妃嫔起居之所。太监看见后,大声叱逐范雎道:“大王就要驾到,赶快离开!”范雎故意高声道:“秦国哪来的大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

这时,秦昭王驾到,听到了太监和范雎的争言,不仅不怒,反而将范雎恭恭敬敬地请入,并致歉道:“寡人想躬身承教很久了。正巧赶上义渠(古西戎之国,在秦国之西,与秦国时有战事)之事急迫,朝暮要向太后请示。现在义渠之事已了,寡人才得以候教先生。”

秦昭王依宾主之礼招待范雎入座后,屏退左右,接着非常诚恳地跽(长时间双膝跪地,上身挺直。很郑重的礼节,一般是见长者、尊者或师者施行此礼)而请道:“寡人有幸,不知先生以何策教我?”

范雎只是面无表情地回答道:“嗯,嗯。”

秦昭王见范雎没什么反应,过了一会儿,再次跽而请道:“寡人有幸,不知先生以何策教我?”

范雎又是“嗯,嗯”两声作答。

秦昭王丝毫不怒,过了一会儿,第三次跽而请道:“寡人有幸,不知先生以何策教我?”

范雎依然是“嗯,嗯”两声而已。

此时,范雎正是在通过闭藏自己,来检验秦昭王的诚心、耐心和信任感,因为如果秦昭王没有诚心,自己的治国之策就不会被采纳;如果秦昭王不够耐心,那么两人的合作就会有始无终;如果秦昭王对自己没有一定的信任,那么也就无法将自己的雄见娓娓道出。

秦昭王没有令范雎失望,终于第四次满怀挚诚地跽而问道:“难道先生真的不肯屈尊一教寡人吗?”

范雎这才解释道:“不敢。臣听说当年齐太公遇到周文王时,只是渭水之滨的钓叟,当此之时,两人交疏情淡。之后,相互大悦,文王载之同乘而归,立为太师,此为言深之故。

因此,文王凭借齐太公的计谋终于建立王者基业。假使文王交情疏淡于齐太公,又不与其深入言谈,则周国何来天子之德?文王与武王的功业都将难以成就。今臣不过是流落异乡之人,交情疏于大王,但是想陈献的计谋策略都是匡正君位的大事,处于王室宗族骨肉之间,臣虽愿尽效愚忠,却不知大王心意如何。

这就是大王三次垂问,而臣不敢对答的原因。臣不是因为惧怕才不敢陈言。臣知道今日言于大王之前,明日可能就会伏诛,然而臣不敢因此逃避。若大王信任,推行臣之所言,则死不足以为臣患,遁不足以为臣忧,漆身(以染料涂身)恐怖如鬼披发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且以五帝之圣,不免于死;以三王之仁,不免于死;以五伯之贤,不免于死;以乌获、任鄙之有力,不免于死;以成荆、孟贲、王庆忌、夏育之勇,不免于死。死,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

身处于时势之所利,能为秦之强盛贡献绵力,为臣之大愿,又有何患!伍子胥逃亡出昭关,昼伏夜行,到了陵水,无以糊口,便肉袒(裸露上身)膝行匍匐于地,叩头乞讨于吴国闹市,终于兴盛吴国,助阖闾称霸。

如果臣的计谋能像伍子胥那样淋漓尽致地施展,即使是在伍子胥经历的那些苦难之上再加上长囚牢狱,终身不见天日,臣又有何忧!箕子、接舆漆身,披发,无益于社稷君上。假使令臣漆身披发,所献计谋能辅助臣所择之贤君,是臣之大荣,又有何耻?

臣所恐惧的,只是怕臣死后,天下贤士见臣因尽忠而死,便杜口裹足,不肯再入秦国。足下在上则畏于太后之严厉,在下则迷惑于奸臣之伪饰,居于深宫之中,起居不离幸臣侍奉,终身迷惑,难以看清奸佞。其祸大者,宗庙社稷为之覆灭,其祸小者,孤身陷入危境,这就是臣所恐惧的。

所以,诸如个人穷达荣辱之事,生死存亡之患,臣不敢为之畏惧。若臣死而秦国大治,则臣死荣于臣生。”

这番话说得可谓字字珠玑,首先说明了要成就王者大业,必须要重视贤才、奇才,无形中范雎将自己比作了可以帮助秦昭王建立周文王那般功业的贤才。

接着,范雎通过对“患”“忧”“耻”“惧”的自我价值定位,表白了自己想帮助秦昭王建立功业的诚意和忠心。

最后范雎点明了秦昭王当前处境的危险。整个这一段话,其实就是范雎对秦昭王四次不耻下问的投桃报李,是用诚意来回报秦昭王的信任。

秦昭王见范雎有意辅助自己,大喜,再一次跪着挺直了上身恭敬地说:“先生这是说的哪里话!想我秦国偏僻贫远,寡人又愚陋不肖,先生乃肯屈尊辱临至此,乃秦之大幸。

这是上天让寡人烦劳先生来帮助我保住历代先王之宗庙。寡人得以受教于先生,是先王得大幸于上天,而不弃其孤也,先生怎么能这么说呢!秦举国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群臣,愿先生悉以教我,不必怀疑寡人的诚意。”

秦昭王如此倾吐肺腑,可见其诚意。于是范雎向秦昭王一拜,表示愿意辅佐,秦昭王也回以深深一拜。

经过了实战的检验后,数年间,秦昭王和范雎之间的信任感进一步加深,而范雎也从秦昭王身上看到了那种追求王者霸业的雄心和毅力。范雎这才进言让秦昭王巩固权位,秦昭王遂废太后,逐穰侯、华阳君等,将权力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而范雎也被拜为相。至此,范雎的“阖而异之”之术,才算完全施展完毕,并完全获得了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