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认真做学问 阿联认真做笔记 这里是阿联携手创伤网络学院推出的 《阿联笔记》 ——分享骨科学习的喜悦—— 上期回顾: 昨天唐佩福教授通过三个失败的DHS病例告诉我们: 1°股骨近端,也就是粗隆间的骨折, 它这种近端的绝对稳定,对于翻修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2°我们过去经常用的DHS,它是不是还存在一些缺陷?
今日正文: 我们过去经常用的DHS, 它是不是还存在一些缺陷? 或者在原理上DHS是不是还有一些问题在这里边。 这就是我们提出的问题。 实际上我们回顾这个DHS,所发挥作用这个原理。 我们会发现,它要起到作用有 几个前提: 1° 内侧一定要获得支撑; 2° 外侧壁一定要完整; 如果外侧壁不完整,我们看这个动画: 它在髓内钉压力作用下,它有向外的滑动。 如果这个滑动,外侧壁要不存在的时候, 它就骨位滑动。 固位滑动呢,就会导致失败。 这就是我们60年代出现的这种DHS存在的缺陷。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2009年AAOS有一个指南, 说粗隆间骨折,这种髓外固定, 也就是这种DHS的固定, 只适合于稳定骨折。 当一个不稳定骨折,特别是反粗隆骨折的时候, 我们是禁止应用这种内固定的。 就是因为,它的外侧壁不完整, 它就不能对抗这个滑动加压。 就会产生固位滑动。 就会导致失败。 同时这个内固定也告诉我们: 内侧的支撑非常重要! 内侧如果不获得支撑, 那么这个失败的几率就非常非常高了。 所以,我们通过各种间接的手段, 特别是复位质量,来获得内侧的支撑。 那么手术的时候,对于内侧, 你减少它的剥离和医源性损伤, 是可能获得愈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那同时我们看,如果内侧不能获得支撑, 一般情况下,小粗隆有一个骨块, 假如复位不好,它不能获得一个支撑。 这个时候,整个股骨近端, 头与颈与干之间就产生了一个吊臂一样的改变。 它这个悬臂改变,这种悬臂改变, 我们知道这种内植物 它都有一个疲劳记忆, 那多次反复疲劳,就会导致断板。 那这就是,内固定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那么我们再看另一个病例: 就是这种反粗隆骨折,如果放上DHS固定的时候, 在逆粗隆骨折的骨折端,在钢板之间, 一个是压力作用, 一个是内收肌的这个牵拉。 远端的骨块就会在骨折端造成一个非常大的剪(切)力。 这个大的剪力在长期疲劳作用下, 就会导致这种钢板的断裂。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DHS不用粗隆下骨折。 但相反, 如果我们采取一个DCS,或者说髁钢板, 这个时候,我们的入钉点是高位入钉。 那么,它就会控制这个骨块的过度向外滑移, 因此就能获得一个很好的固定。 所以呢, 我们在指南上说的很清楚: 这种反粗隆骨折是不适合于 或者说禁止用于逆粗隆骨折。 相反,我们这样一个骨折更应该去做髓内固定, 或者用DCS来进行固定。 那么再看这个病例: 在做完手术以后, 我们看早期的复位效果还是可以的。 因为我们看到内侧的皮质 ,获得一个很好的延续。 当然我们看术后三天照X线(a图)的时候, 这个髓内钉已经有一个向外的滑动了。 但是等到一个月以后,也就是b图右边这张图, 它就有一个很大的滑动。 这个病例的切割,最后失败了。 它是一个过度滑动导致这个失败。 那么我们在手术的时候, 可能是对大粗隆外侧壁, 也就是股骨近端的外侧壁, 有一个医源性的损伤, 导致了它这种阻挡作用失去了,所以导致一个滑动。 那么外侧壁一旦破坏了, 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我们做一个图示: 这个图示就是很常见的粗隆间骨折的模式图。 左边这张是一个外侧壁完整的情况。 当外侧壁完整的情况下,臀中小肌只在大粗隆的顶点, 那在它的这样一个牵拉作用下的话, 它原位是没有一个位置的改动, 所以外侧壁是完整的。 那么这时候,我们对股骨头加压, 是在骨折端形成一个加压作用。 可是,当我们的外侧壁一旦破坏了, (也就是右面这张图), 在臀中肌和臀小肌的牵拉作用下, 这个大粗隆骨块就会向上的一个移位。 它向上移位以后, 这个时候股骨头再受到压力的时候, 它就会导致一个内翻的畸形。 这个头颈就会嵌到这个骨折的端。 这就是为什么外侧壁不完整的时候 会产生许多内翻的畸形。 这个内翻的畸形, 实际上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外侧壁没有阻导所造成的。 所以,这就给我们另一个启示,外侧壁非常重要。 外侧壁完整与不完整, 是我们判断粗隆间骨折稳定与不稳定, 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这又是一个病例, 这个病例我们看到:我们做了一个DHS固定, 但是这个DHS固定它术前的片子, 或者说刚做完手术这张片子, 大粗隆所附着的臀中小肌它延展的位置, 没有太大变化。 但是等到我们六周以后, 再复查的时候,臀中小肌牵扯的大粗隆这个骨块, 有一个向上的移位,就产生了一个退钉和内翻的畸形。 所以, 医源性所造成的股骨近端外侧壁的这样一个损伤 和它的一个破坏, 是目前被我们领域内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DHS用的越来越少, 而髓内钉用的越来越多的一个因素。 过去我们常听到讨论, 说髓内固定和髓外,到底哪个更优秀? 实际上来讲, 这取决于外科手术医生他的技术。 那么所有这些内固定其实都是他获得稳定的一个手段。 但是我们相比较而言, 可能是髓内钉更容易获得一个稳定。 这个病例给我了们很重要的提示: 他这个外侧壁本来是完整的, 但是当我们做完手术以后, 股骨的近端(头颈)有一个向外移动的趋势。 它向外在滑动。 但是当它在滑动的过程中, 我们看到外侧壁是一个半弧形, 也就是一个腰线型,这样一个改变。 可是最后这个骨折愈合的非常好。 什么原因呢? 原因是在它滑动的过程中,尽管是外侧壁已经破坏了, 但是内侧,我们看到这个合页系统。 也就是说,近端的骨块与远端的骨块, 在滑动的过程中,它获得了一个支撑。 由于它获得了一个支撑,获得了一个支点。 因此获得了,内侧的一个稳定。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稳定, 所以才导致后边的一个愈合。 因此我们说,无论你是外侧壁,还是内侧壁, 它内侧的支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那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回来看 髓内钉与DHS相比,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什么优势呢?且听下回分解。) 阿联提示:今天的视频版末尾有彩蛋哦! 观 赏 视 频 请 移 步 创 伤 网 络 学 院 |
|
来自: lygs999 > 《8分钟创伤唐佩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