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种结构,一眼看透大师们的文笔

 冬天惠铃 2017-07-30

人越是长大,就越应该有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把质疑当作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能力。

前天向一个百万级的大号投稿,没想到过了不到十分钟就收到了编辑的邮件,回复说文章整体还行,但是不清楚我的观点是什么,而且对开头写的例子想要表达什么论点表示十分的困惑。

第一次投稿的我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收到反馈感到惊讶。不过最后还是很遗憾,修改之后的文章没有被采用,因为文章过于散乱,没有聚焦在一个观点上,这应该是新媒体写作的一个大忌。

下面是我在看书以及听了写作课程之后,关于对书本以及自己写文章时候,用到的三种结构做的一个汇总。现学现用,不仅仅适用于新闻稿和软文的写作,如果要教10岁的小学生写作文,那也是可以立马用上的。

时序结构:大时间线和微时间轴

时序结构在小学语文课本上面就已经教过了,看字面意思就是利用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整个文章的行文和布局,像我们每天点开新闻客户端,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时序结构,当然这都是正面的例子。

反面的例子就是外甥写的流水帐:

今天是星期一,学校要举行升旗仪式,我要穿礼服到学校。7点闹钟响了,我没有起来,闹钟响了三遍之后,妈妈推开房间的门,叫我起床,我被催促着急急忙忙的穿好衣服和鞋子就出了门,在去学校的路上,买了个肠粉,用10分钟的时间,就赶到了校门口,刚好八点,我又一次有惊无险,准时到达教室,同学们差不多都到了。于是,新的一周开始了。

时序结果运用的不好就会变成流水帐,如何才能好好运用呢?

就以上文为例子,周一是大时间线,闹钟五分钟想一次,如果响了三次就是微时间轴,10分钟走到学校,又是一个微时间轴,但是明显的可以感觉到,一直写周一早上几点到几点干什么达不到效果,所以就有了微时间轴来推进情节的发展,制造出一种紧张的感觉。

只有在大时间线和微时间轴交替使用的时候,才能发挥出引人入胜的效果。


逻辑结构:有因必有果

时常在想为什么谈业务的人都要懂得投其所好,最重要的一点是分析出身背景籍贯家庭,所谓因果这件事情,用在分析人这件事情上还真是精准。

看小说的时候,这种感觉特别强烈。《解忧杂货铺》里面有位小姐,得到了十年后几个小混混的回信,从而改变了一生的人生轨迹,她精心准备的回信,也阴差阳错的给到了解忧杂货铺。不能不佩服东野圭吾的逻辑之严谨,情节安排的滴水不漏。

中国佛家也讲求因果循环的道理,但是我对这块并不了解,所以就不深究。


情绪结构:用燃点带你达到高潮

情绪结构是目前新媒体网文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模式,比如咪蒙的文章,往往就是通过抓到人性痛点之后,一个接一个故事的铺陈,情绪的铺垫和渲染,燃点的运用,让和我一样的女性欲罢不能。

这里的燃点是指最能够挑动情绪的句子或者观点,可以理解为文章的高潮。

当然,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很可能同时运用了这几种结构,但是如果能练到一样看去就知道文章的观点是什么,结构是什么,那么拆解一篇文章或是小说的精妙之处就非常容易了。

突然一个脑洞,想起了高中时候坐在后桌的一个男同学说以后准备出家,总说一句话,女人子于我,就如一堆白骨。

大师们看文章,大概就是出家人的心态,透视出一副白骨,从而得知作者背后的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