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构建企业安全环保应急管理体系

 Koujianchaosin 2017-07-31

说明:原文发表在《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此文在2009年10月25日“中国应急管理高峰论坛”大会发言稿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在总结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和成功应对南方冰冻雨雪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基础上,确立了“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明确了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管理原则,全面加强了“一案三制”应急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一、以科学的态度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积极求变、与时俱进的超凡感悟,也使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能力,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1],对“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安全发展。加强安全生产,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2]。从应急管理的目的和要求来看,正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突出体现了“应”科学发展之安全发展、清洁发展之“急”。

从我国国情来看,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依然突出,应急管理工作急需加强。一是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防灾能力还不完善,灾害多、损失重,特别是近年来,中强度地震呈活跃态势,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二是我国目前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煤、电、油、运紧张,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事故总量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三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快,人员流动、物资周转频繁,公共卫生事件诱因和影响都呈较强的国际性特点,生、植物相互渗透,重大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有发生、蔓延迅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难度增大;四是受世界多极化发展影响,国际经济、政治关系日趋复杂,民族矛盾、宗教冲突等呈现多元化,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给一些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为维护社会稳定增加了难度。同时,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和可能引发的各类突发事件,对应急管理工作又增加了新的难度。

从全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情况来看,应急管理工作正在不断加强,安全环保形势总体稳定并趋于好转。但是,受生产经营思路和效益最大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在处理发展的“好”与“快”上还不协调,“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的经营工作理念还不牢固,“三违”现象远未杜绝,重大险情、未遂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环保基础仍然薄弱,安全环保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2003年重庆罗家寨“12.23”井喷和2005年吉林松花“11.13”重大环境污染等事故事件的发生,给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敲响了警钟,更加突显了加强应急管理的重大意义。因此,必须正视安全环保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切实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第一,加强应急管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安全环保工作的成果直接关乎企业经济利益,重大事故的发生就会直接影响群众生命、生活和环境安全,更会涉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由此来看,企业安全环保工作远不止是满足企业自身利益的需要,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要实现并维护好企业安全发展和科学发展,就要营造和保持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就是实现安全环保形势稳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加强应急管理也就成为企业为谁发展、为什么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加强应急管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安全环保形势依然严峻的条件下,企业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把应急管理工作搞好。科学发展首先强调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强调关注生命,人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源,“以人为本”首先是以人的生命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保证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其根本职能是通过合法、正常、有序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社会和获取利润,获得生存和发展。企业作为安全环保的责任主体,只有通过自身内在的努力,进行超前预防、防患未然,把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做到杜绝事故、避免损失。中国石油树立了“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为了认真履行“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的承诺,树立负责任的大公司企业形象,真正体现对员工、社会及环境负责。

第三,加强应急管理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提出是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由追求数量到关注品质,由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确立了从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较快,能源、资源、运输供给长期偏紧,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企业和供应商,中国石油必须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才会有效遏制重大事故及险情发生,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中国石油在全集团公司范围内推出九项HSE管理原则,并且把“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这一原则列在首位,突出表现了对安全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来研究和解决企业安全环保发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驾驭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救援响应能力,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用科学的思路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党中央强调:要大力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常性地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防患于未然。

近年来,国家加快了法制建设,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体制,形成了“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一案三制”的管理体系得到不断加强。国家安全、环保等政府管理部门,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和“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3],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了事故预防工作。

中国石油简介

中国石油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环保工作,通过近年来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和深刻汲取教训,不断强化应急管理工作,扭转了安全环保工作被动局面,实现了形势明显好转[4]。但是,在安全环保形势好转的情况下,要继续坚持两点论认识,更要强化应急管理,做到“慎言成绩、多找差距”,防止和杜绝因思想麻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等引发的重大事故。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员风险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应对因人为失误、设备缺陷等隐患可能导致的各类事故;要加强应急预防和准备工作,以弥补在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要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建设,杜绝由于处置不奏效、响应不及时或救援不得力等引发的次生事故。推动安全环保工作由事后被动应对,向事前应急预防的主动管理方式转变。

应急管理层次与响应流程

第一,不断完善预案体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2003年中国石油制订综合应急预案以来,通过不断完善,形成了“1+18”的总部层面应急预案管理模式(备注:为2008年情况)。各企业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正在加快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预案的文本更加“科学、实用、简明、易行”,现场处置方案和岗位处置程序更加简练和贴近实际。以总部应急预案模式为统领,各级应急响应和救援预案为补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和岗位应急处置程序(卡)为重点,中国石油的三级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得到确立。

应急预案体系框架

第二,加快组织体系建设。集团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了由副总经理为主任的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办公厅应急协调办、安全环保部应急管理处,分别作为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各成员企业正在按照“一个小组、两个机构”的应急组织管理模式,明确应急管理的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及工作职责,与总部主管部门实现工作职能上的衔接,使应急管理体系的机制体制不断完善。

应急组织体系

第三,不断健全制度体系。什么样的制度规范什么样的行为,企业制度、规范作为一项自律措施,在企业系统内就是强制性的要求。中国石油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印发了《应急预案制修订指导意见》,出台并逐步完善了《应急预案编制通则》、《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各企业也根据实际情况,细化了应急工作要求,逐步实现制度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

制度标准体系

三、靠科学的方法不断提高应急工作能力

一场“5.12”特大地震,使中国人民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也使中国石油的应急管理工作接受了检验。地震发生后,中国石油迅速做出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受灾地区中国石油的12个企业,在危急关头凭借自身的应急意识,充分发挥现有应急能力,及时快速地开展自救,积极组织恢复生产和保障油气供应等救灾工作,为灾区救灾及生产、生活油品和天然气的稳定供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相关企业以及消防、医疗等专业救援队伍紧急动员,积极投入抗震救灾,紧急搜救受灾群众,受灾职工、家属及时得到妥善安置;整个抗震救灾应急工作中,作业现场、岗位没有发生人员伤亡,次生灾害得到避免,受灾损失降到最低,灾后重建有序开展。中国石油的奉献精神得到彰显,“负责任大公司”形象更加受到政府和全社会肯定,应急工作成为取得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的一大亮点。

回顾和总结抗震救灾工作,使中国石油更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意识、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拓宽了工作思路。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强化应急宣传和培训教育,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风险”是对未来事件的结果与发生概率不确定性的总称,是应急管理的重点和焦点。要从领导和组织上提高对加强应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落实企业安全环保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尽快在现有议事机构基础上,强化工作职能部门建设,在应急准备上做足做好文章。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要对自己工作或业务系统内的应急管理工作负责。要跳出那种只有安全环保部门对事故结果负责,在管理和监督上实行单打一的传统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落实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的职责,突出应急预防,实现应急联动,把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二,未雨绸缪,加强应急救援体制建设。中国石油基于对生产经营活动中事故灾难风险的认识,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包括消防、海上、井控,以及管道抢维修为主的四支专业应急相应救援力量。按照规划,中国石油正在加快应急平台建设,分片规划应急救援响应中心,统一协调专业救援力量,实现应急救援的统一调度、合理布局、资源共享。在提高专业救援队伍的应急响应能力同时,不断加强兼职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现场及岗位的应急处置能力。从而构建全方位的应急救援体制,为中国石油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应急救援保障。

应急救援体系

第三,有备无患,加强应急物资保障。日常消防器材、人员防护装备、报警或监测装置等应急物资,是生产设施或经营手段的附属品。由于应急物资只是在意外情况下才发挥作用,不像其它一些日常维持正常生产的设备、设施那样,直接为生产经营带来效益和回报。所以,以往有一些单位认为应急物资的配备花冤枉钱,常常会减少甚至省掉这部分投入,以至于在危急关头才追悔莫及。这种做法和应急管理的要求是严重相悖的,是片面突出效益在作祟,是不关爱生命、不尊重科学的表现。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保护人、关心人放在首位,把员工健康、企业安全和环境保护当作企业的首要问题,合理配备应急物资,足额保证应急费用,使其在应急预防、救援响应中真正能够发挥保护作用。

                                

科学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必须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结合企业、社会发展实际,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与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致力于安全环保形势的持续好转和实现根本好转,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发展活力的企业安全环保文化,为企业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和节约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良好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凯.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应急管理工作.2008年11月28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题研讨班结业时的讲话

[2] 孙华山同志在安科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http://jgdw.

[3]李万疆.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 推进应急体系建设. http://jgdw.

[4]刘景凯.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企业安全发展.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4(1):29-33

LIU Jing-kai.Carry out scientificdevelopment concept to realize secur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Beijing PetroleumManagers Training Institute. 2007,14(1):29-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