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古用之八-补骨脂治不能进食

 为什么73 2017-07-31

补骨脂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炮炙专著《雷公炮炙论》,《药性论》称为破故纸。本品辛、苦、大温,入脾肾经。教材书《中药学》谓其具有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等作用,主治肾阳不足之阳痿、腰痛或下元不固的遗精遗尿,尿频久泻等,而对补骨脂温肾暖脾,治疗不能进食的功效却很少有方书提及。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载二神丸,用补骨脂120克,生肉豆蔻60克,共为细末,用大肥枣49只,生姜120克,切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用肉,研为膏,入药和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盐汤下。主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并谓:“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脾药皆不验,予授此方,服之欣然能食,此病不可全作脾虚,盖因肾气怯弱,真元衰劣,全是不能消化饮食,譬如鼎釜之中,置诸米谷,下无火力,虽终日米不熟,其何能化?”

由于四神丸治疗五更泻的功效著名于世,以致补骨脂温补脾肾,开胃进食的功能反而不彰,实属可惜。

《内经》谓:“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胃主磨谷,其性喜温而恶寒,喜燥而恶湿,最忌寒凉之物。昔柳公度善摄生以致寿,尝曰:我不以气海熟生物,亦不以元气佐喜怒也。为此,根据“火生土”的理论,历代医家特别重视肾阳对脾胃运化磨谷的影响,如明代周子干《慎斋遗书》谓:“凡欲补土者,当先补火……如不思饮食,此属阳明胃土受病,须补少阴君火。”孟河医家马培之亦谓:“脾胃为中土之脏,仓廪之官,赖肾火而生。”

《玉楸药解》谓:补骨脂能“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脾胃,收敛滑泄、遗精、带下、溺多、便滑诸证,”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补骨脂的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