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作是发现与表达的快乐之旅

 GXF360 2017-07-31


这是四年级的一次写植物习作。为了写好这次作文,我提前两周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植物,并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作好记录。习作课到了,学生兴高采烈地带来了照片、自己画的画,有的甚至连小花盘也带来了。看一个孩子的水仙花特精神,我问:“能写成作文吗?”孩子摇了摇头,感觉没什么好写的。

要是以往,我会指导学生怎样开头,比如:“我很喜欢花,什么红艳娇贵的美人蕉,香气迷人的桂花……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水仙花。”接着写水仙花的形状、颜色,还有它那坚忍不拔的品性,最后写对水仙花的喜爱之情。

然而,这是学生自己的吗?以后再写别的内容也这样吗?这节作文课我又留给了学生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完成一次作业?我改变了引导学生怎样写的初衷,展示了自己养植的一种兰草。

“啊,老师也带花来啦!”“想知道老师怎么写的吗?”“想!”下水文发到每个学生手中。

学生边听我诵读边看实物展示——那碧绿细长的叶,由绿变蓝的果,密而庞大的根……为什么老师会写呢?学生默读下水文写下感受,汇报交流。

生:老师从花、叶、果、根四个方面仔细观察,很全面。

(师板书:观察要全面,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生:我感受到老师很会想象,由花想到小米粒,由果实想到一串串珍珠、蓝宝石……

(师板书:边观察边展开想象)

生:老师不仅用眼睛看,还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口问——主动请教养花人,还上网查资料……我只看一下,当然写不好。

(师板书:观察还包括耳闻、口问、鼻嗅、嘴尝、手触、心想和查阅资料)

这里,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再是老套的写法训练,而是如何调动眼、耳、鼻、口等多种感官去感悟体验,发现素材,增强储备,从而塑起形象,积淀感情。

至此,我还没有急于让学生开始习作,而是留一周时间让学生再观察、调查、研究,把自己的新发现记在卡片上。学生们乐此不疲——有的发现把仙人掌的叶子剪下来,栽在花盘里竟然能成活;有的用鼻子闻出叶子也有香、酸、臭等各种味道……有一个学生竟由吃草莓而观察它的色、形,进而询问妈妈草莓花的美,又上网查阅了有关草莓的佳句,形成了草莓资料卡片。在这样的基础上写作就不会浮光掠影,胡编乱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习作过程何尝不是如此?在这里,习作已成为学生发现与表达的快乐之旅。

(作者单位:郴州市苏仙区湘南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