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砸锅”(烧洋芋)

 梦想童年594 2017-08-01

  洋芋,学名马铃薯,俗称土豆、山药蛋,是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我小的时候,物资还比较匮乏,洋芋、大白菜是过冬的主菜。每年秋天的时候,家里都要买几麻袋洋芋放在地窖里,记忆中好像冬天几乎餐餐都有洋芋。

     洋芋有很多吃法,蒸、煮、烤、炒、炸等等,即可当主食,也可以炒菜。我对洋芋似乎有着割舍不下的爱好,吃了几十年的菜,唯觉洋芋炒的菜吃不厌、吃不腻。小时候我们小伙伴们吃洋芋,可不是现在这种吃法,而是到野外“烧洋芋”,我们叫“砸锅”。这是我儿时最喜欢自己动手干的事,也是现在的我深刻的记忆。 

  “烧洋芋”(“砸锅”)要就地取材,明确分工。小伙伴们每人都从家里偷拿出来几个洋芋,跑到外面找一个土坎,最好是纯净的粘土坎,一些人负责垒“锅灶”。另一些人去捡柴火、找土块。垒“锅灶”是技术活,要年龄大点的孩子负责,我一般都会被分配去捡柴火。当时我们住的铁道边,有很多当初建设时取土挖的大坑,那是最好的“砸锅”场地。

   垒“锅灶”时,先在土坎侧面朝里里挖一个洞,口小肚大,然后从上向下挖通。接着,再找来土坷拉,最好是把沙土做的土坯,砸成小块,在挖好的灶台上垒成塔形,中间留出空隙, “锅灶”就做算成了。

  接着把捡来的干树枝、木块等塞入灶膛使劲烧,直到将上面的土塔烧红。这时候,要把灶膛里的柴灰清理出来,把洋芋扔进去,大家齐心将上面的土塔打碎,紧紧埋住,再用土压实密封。这就是“砸锅”。

  大约半个小时,估摸着熟了,刨开土堆,扒拉出洋芋,剥掉皮,狼吞虎咽,那带着泥土香的焦黑透黄的洋芋,那香喷喷的味呀,现在想起来还要流口水。有时候刨的早了,出锅的洋芋半生不熟,大家也吃得不亦乐乎,弄得满脸黑。

洋芋都是小伙伴们各自从家里偷偷拿出来的,个数好说,但大小不一,烧好了如何分配才不吃亏?这也好办,做记号:你家的插上一根小棍,他家的插二根,我拿来的不插记号。  

  现在,家庭餐桌上的菜品实在太丰富了,昔日做主菜的洋芋早已退居二线,更谈不上要吃烧洋芋了。城市的路面也全都硬化了,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砸锅”,如今的孩子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样童年乐趣。前几天跟几个老同学提起这件趣事,一句话就将全桌所有人带回了对儿时的回忆中,顿感桌上大鱼大肉的乏味。大家相约,回哈密时,一定要到郊外找个地方去“砸锅”,找回当时的感觉。哈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