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监祖师 史界太祖 无法超越的司马迁(太监系列)

 金色年华554 2017-08-02

李大嘴 大嘴读史

——史料摘译——

原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文:

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从黄帝开始写起。

1

太监系列即将收尾,最牛逼的人物当然要留在最后。

这个无法超越的人就是一部《史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司马迁。

太监祖师 史界太祖 无法超越的司马迁(太监系列)

2

很多人会开启喷子模式,说大嘴胡说八道,司马迁不是太监,只是受了宫刑。

的确,司马迁不是狭义上的太监,因为这种称呼还要过很久才出现。司马迁的时代,太监都叫宦官,也不完全都是阉人担任。

但是,史料上有一个细节,在司马迁受了宫刑之后,他的职位由原先的太史令转成了中书令。

根据《汉书》,“武帝用宦者,更为中书谒者令。成帝去中书谒者令官,更以士人为尚书令。”

看明白了吗?汉武帝时期,作为皇帝秘书的中书令,都是由宦官担任的。

汉武帝安排司马迁做中书令自有他的道理。

首先,司马迁受了宫刑,在皇宫里出入没有什么忌讳;其次,司马迁的文史功底也足以应付文书处理的工作。

不过,司马迁担任中书令,无疑是向世人宣布:司马迁就是一个宦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上的太监。

更何况,大嘴在前一篇文章中就说了,司马迁一直是后世太监们尊崇的祖师爷之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太监净身之前都必须拜祭司马迁。

太监祖师 史界太祖 无法超越的司马迁(太监系列)

3

司马迁所在的家族很有来头,他在《太史公自序》中对自己的家族进行了详细的溯源。

司马迁的老祖宗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颛顼时期,掌管天文地理的重黎氏就是司马家的祖先。

到了周朝的时候,重黎氏后裔程伯休甫转行负责军政事务,当上了司马,因此他的后代就开始改姓司马氏。

之后,司马氏再度改行,世代负责掌管周史。

再往后,司马氏离开周朝,族人分散各地,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卫国、赵国和秦国。司马迁是秦国这一支,而司马懿则是赵国这一支。

在秦国这一支司马氏,先后出了多个著名的人物,有和张仪唇枪舌剑的司马错,有和白起并肩作战的司马靳,有在秦朝主管铁器铸造的司马昌,还有就是司马迁的爸爸、担任太史令的司马谈。

司马谈开始担任太史令,也算是把老祖宗的专业重新捡起来了。

太监祖师 史界太祖 无法超越的司马迁(太监系列)

4

司马迁是贵族世家子弟,不过他年轻的时候,貌似并没有子承父业的觉悟。

年轻时的司马迁有成为一个旅行家的潜质。

司马迁20岁的时候,从长安出发,开始了周游全国的历程:出武关,溯沅水,越洞庭,出长江,上姑苏,望五湖……过曲阜观孔子儒道,下绍兴探大禹遗迹;汨罗江边凭吊屈原,九嶷山上拜祭舜帝;泛舟沅水湘水之上;漫步楚汉相争战场……

回到长安之后,司马迁又受朝廷委派,南下四川,一直到了昆明,也算是公费旅游了。

在两千多年前,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根据《太史公自序》的记载,司马迁至少到过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东、江苏、浙江、四川、云南这些省份,绝对称得上资深驴友。

如果后来司马迁没有专注于《史记》的编著,或许就没有徐霞客什么事了。

太监祖师 史界太祖 无法超越的司马迁(太监系列)

5

司马迁的老爸司马谈其实是被气死的。

当时,汉武帝在泰山封禅,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谈却因为身体原因滞留在湖北,眼看着不能目睹自己制定的封禅礼仪,司马谈很是生气,导致病情加重,结果撒手人寰。

在临死前,司马谈嘱托儿子司马迁继承家族的使命,专心于历史的记录和编著,为后世留下有分量的史书,恢复家族的荣光。

正是从那一刻起,司马迁走上了编著史书的道路。

司马迁很孝顺,他在写《史记》的时候有个小花絮:汉文帝时期有个宦官名叫赵谈,司马迁为了避讳父亲的名字,把赵谈的名字写成赵同。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同更是躺枪,莫名其妙的和后世的一个宦官成了同名同姓。

太监祖师 史界太祖 无法超越的司马迁(太监系列)

6

司马谈去世之后,司马迁顶替了父亲的官职,成为汉朝的太史令,在完成日常工作之外,开始收集资料,准备著书立作。

在那个时代,由于资料的缺失,还没有谷歌百度,史书的写作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但司马迁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到了公元前99年,一场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身上。

当时,汉朝对匈奴人开战,李广的孙子李陵带领五千步兵作为偏师深入匈奴,结果被八万匈奴骑兵包围,在大量杀伤敌人之后,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

消息传到朝廷,汉武帝大怒,大臣们也众口一词声讨李陵。这件事情原本和司马迁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他毅然开口为李陵辩护,把自己也牵扯了进去,被判了死刑。

说是死刑,但根据有关法令,还是有操作余地的。

第一种办法,如果有类似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之类的东西,因为不是谋反大罪,可以免罪。第二种办法,用钱赎罪。最后还有一种处置办法,那就是用宫刑替代死刑。

司马迁一没有免死金牌,二没有万贯家财,为了保全生命,为了不让自己的《史记》半途而废,只好接受极具侮辱性质的宫刑。

太监祖师 史界太祖 无法超越的司马迁(太监系列)

7

毫无疑问,司马迁是很有才华的人,但在李陵事件上,司马迁在情商上的表现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要知道,李陵这支偏师全军覆没,主力部队同样是大败而归。主力部队的主将李广利身份特殊,是汉武帝的大舅哥。而李陵最早是被安排统领辎重部队的,因为李陵主动请缨才变成一支偏师。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住李广利,李陵是妥妥的背锅侠,所有的人都看到了这一点,都顺着汉武帝的意思,旗帜鲜明。

司马迁出于公正心,出于朋友情谊,为李陵说话无可厚非,但他根本看不清形势,就这么毫无策略地挺身而出,直言不讳地有啥说啥,这样的结局是可以预料的。

有的时候,过于直接未必是一件好事,或许,司马迁可以更讲一些策略,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太监祖师 史界太祖 无法超越的司马迁(太监系列)

8

从那之后,司马迁忍辱负重,又用了八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50多万字的鸿篇巨著《史记》。

《史记》的完成时间是公元前91年,当时正是“巫蛊之祸”肆虐、政局动荡的时候,司马迁并没有马上把《史记》献出来。

司马迁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杨敞,这个杨敞后来做到过宰相。

早在李陵事件时,司马迁为了保住自己的心血,就让女儿带着半部《史记》躲到夫家,杨敞又把书稿隐藏到华阴老家。

如今时局动荡,司马迁同样把全部书稿交给了自己的女儿女婿。司马迁有两个外孙,小外孙杨恽从小对外公的著作爱不释手,后来,杨恽封侯,他把外公的著作拿出来献给汉宣帝,《史记》才得以为天下人共读。

太监祖师 史界太祖 无法超越的司马迁(太监系列)

9

关于司马迁的死,是一个谜,没有任何史料提及。

根据猜测,有几种可能。

第一,因为受到“巫蛊之祸”的牵连,死于狱中;第二,《史记》完成之后,心愿已了,自杀;第三,《史记》完成之后归隐田园,若干年后悄无声息离开人世。

或许这并不重要,就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这本煌煌巨著足以让司马迁名垂青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