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斯塔科维奇十五部交响曲,到底先听哪一部?

 董校长读书 2017-08-02


应该先听哪一部?

 


十五部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Shostakovich)是原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十五部交响曲作品,听过或者对这些作品有所了解的乐迷可能会发现,这些作品其中牵涉了许多复杂的社会和情感因素,听起来似乎有些难以入手。那么,这十五部作品应该先听哪一部?又应该怎么听呢?


作品背后的情感来源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都在社会写实主义与自己的艺术理念之间挣扎,他曾遭受当时官方的无情批判,却也曾被社会大众误解为为政治歌功颂德的懦夫,因此大师总是生活在矛盾中。他一方面为求自保,另一方面却想尽办法挖掘他的艺术良心来创作——这样实在是很容易导致人格分裂啊!尽管肖斯塔科维奇并没有人格分裂,但他的交响曲常常是此种挣扎心态下的产物,造就他的作品风格复杂多变。



肖斯塔科维奇

十五部交响曲

现在,就让我们来细数一下,这十五部交响曲……

⬇ 识别以下二维码收听⬇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


 

-

01

-

第一号:作品10,F小调

特色:绝对音乐

1917年,年仅11岁的肖斯塔科维奇目睹了俄国历史上最重大的政丄治变革之一:十月革命。同年,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音乐作品:《革命牺牲者的葬礼进行曲》。红色的狂潮席卷了整个俄罗斯,也赋予了这位小作曲家音乐创作中誓与不公、暴虐与恐怖抗战到底的强烈正义感以及“不平则鸣”的火一样的入世精神。


《第一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的毕业作品,首演于1926年的5月,马尔可指挥。次年,这部作品传入柏林,经过布鲁诺·瓦尔特的介绍在欧洲走红。肖斯塔科维奇随之成为了苏联的一颗音乐新星。这部作品更多地受到了他的作曲课老师施腾贝格的影响,要求扎实的作曲技艺而非“哗众取宠”的新式手法。毫无疑问,《第一交响曲》是一部杰作。它出自一个只有二十岁的学生之手,就其平衡的乐曲架构、高超的素材运用而言,已经算得上是大师水准的作品了。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音乐发展段落时(例如第四乐章的展开部)表现出的冷静思维线路,令人信服。


童年的肖斯塔科维奇


 

-

02

-

第二号:作品14,B小调

标题:献给十月革命

特色:与革命关联,含声乐

毫无疑问,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交响曲“十月”》掀起了苏联乐坛的九级浪。这首曲子刚刚问世时,人们震惊于其中激进的、奔放的、富有想象力的音乐语言。虽然当时无调性、12音和自由对位等新兴音乐语言尚且不是苏联音乐的主流。但不久之后肖斯塔科维奇的天才还是得到了苏联包括“无产阶级音乐协会”在内的众多音乐家、音乐组织的认可。《第二交响曲》几乎冲破了一切对于音的束缚,之后,老肖的创作愈发大胆而从容。


少年的肖斯塔科维奇


 

-

03

-

第三号:作品20,降E大调

标题:五一劳动节

特色:与革命关联

1930年,红色的年代,革命的年代。“只有贝多芬才是革命运动的先驱。如果你读了他的信件,将会发现他经常写信给朋友,表示他希望把新的理念带给大众,进而鼓励他们反抗大师。”


《第二交响曲》的核心创作理念是段落的“拼贴”,而非主题的发展和再现。同样,《第三交响曲》向着这个交响曲创作的新领域又迈进了一步。《第三交响曲》只有一个乐章,与《第二交响曲》一样,是一首合唱交响曲,合唱歌词来自于吉尔萨诺夫的一首赞颂五一劳动节的诗歌。其合唱段落直到全曲最后的五分之一才出现。整部交响曲长约30分钟,不符合任何一种传统曲式的要求。但我们可以根据乐曲的情绪和速度,大致将其划分成四个乐段:引子与快板-慢板-谐谑曲-大合唱。


青年的肖斯塔科维奇


 

-

04

-

第四号:作品43,C小调

特色:马勒风格,含声乐

《第四交响曲》作于1935年9月至1936年5月之间,正值“大清洗”的前夕。尚不到而立之年的肖斯塔科维奇遭遇了巨大的挫折。不过,在这种充满敌意的恶劣环境下,他竟然完成了自己十年探索时期的总结性巨作《第四交响曲》。这部狂乱的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作品。它兼有在强烈的不祥和恐惧感驱使下爆发出的火山熔岩般的极端情感,以及对命运、对人生冷静地思考后逸散出的浓烈的末日情怀。


《第四交响曲》从形式上看也是空前的巨大。该作采用四管编制,需要128人的较大乐队演奏。全曲共三个乐章,首尾乐章均接近半个小时。作为十年探索时期的结晶,《第四交响曲》将前三首交响曲中展露出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方面,《第一交响曲》中的“核心动机”写作方式在《第四交响曲》中得到了延伸。不过,这次肖斯塔科维奇走得极远,控制乐章乃至整部作品发展的不再是“核心动机”,而是“核心音程”,旨在通过对几个重要音程的反复强化将三个乐章融入到一个整体之中。


肖斯塔科维奇和贝多芬四重奏组


 

-

05

-

第五号:作品47,D小调

特色:贝多芬风格,描写人

《第五交响曲》的问世对于肖斯塔科维奇而言有两个重大意义。首先,《第五交响曲》首次使用“慢启动”的方式来开篇,这为他以后创作史诗性的巨作提供了一个范本。其次,随着穆拉文斯基在国内的不断宣传,罗津斯基、布什在英美等国的不断宣传,《第五交响曲》让他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在羞耻的1936年后,肖斯塔科维奇重新得到了的尊重。


《第五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从总体上来看,采取较为传统的慢—快—慢—快的发展模式。首尾乐章均采用标准的奏鸣曲式结构,第二乐章采用简单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三乐章采用复杂的无展开部奏鸣曲式结构。在回归传统写作框架的同时,肖斯塔科维奇在《第五交响曲》中继承了前面作品中某些重要的写作原则。其重中之重依然是“核心动机”的写作手法,这在首尾乐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呈示部非常巨大,主题在呈示的过程中就已充分发展,这与《第四交响曲》是一脉相承的。


肖斯塔科维奇演奏第五交响曲片段


 

-

06

-

第六号:作品54,B小调

特色:贝多芬风格,描写人

《第六交响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悲剧性质的广板,第二三乐章是两个谐谑曲。这样奇怪的乐章安排使得当时的听众感到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比粗暴批评更为糟糕的是,音乐评论界对这部交响曲并没有多大兴趣。直到今天《第六交响曲》也很少被提起。古尔丁在自己书中对《第六交响曲》的介绍只有一句话,“《第六交响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如《第五交响曲》受到的关注多。”。这恐怕是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创作中受冷遇最多的一次。



 

-

07

-

第七号:作品60,C大调

标题:列宁格勒

特色:二次大战时期作品

C大调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交响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政府马上总动员艺术界“为祖国而战”,由此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品,这部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佳作。作者肖斯塔科维奇表示:“此曲是战斗的诗篇,是坚强的民族精神之赞歌。”全曲的气势极其宏伟壮大,终乐章的音响更是震耳欲聋。


德军包围列宁格勒,造成城内危机的1941年七月末,作者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作为“防空监视队”的一员战斗在第一线。就是在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此曲的大部分草稿。


肖斯塔科维奇排练第七交响曲


 

-

08

-

第八号:作品65,C小调

特色:二次大战时期作品,马勒风格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创作于1943年。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期间,一共就创作了两首——《第七交响曲》与《第八交响曲》。如果说第七交响曲是英雄般的,那第八交响曲则是悲情的。
 
但肖斯塔科维奇却曾经这样告诉记者:“想要正确叙述此交响曲(《第八交响曲》)的内容,其实非常困难。如果要用简短的文字,来阐述第八号交响曲的内容与思想,我想就是:‘人生是快乐的’。”

 
前四乐章中,集中很大的悲剧的内容——“努力探索的思想,崇高又悲伤的抒情,深刻的痛苦和愤怒抗议的呼声。”时而可以听见战争的沉重,响亮的步伐,粗暴的力量,以及内心的恐惧。

第五乐章具有田园诗意的终曲,彷佛黑暗以后的“黎明”。由铜管乐的演奏再现了交响曲第一乐章开头的主题,在明朗终曲里对悲剧的回忆——也是肖斯塔科维奇特有的风格。


肖斯塔科维奇排练第八交响曲


 

-

09

-

第九号:作品70,降E大调

特色:二次大战时期作品

肖斯塔科维奇的E大调第9号交响曲,作品70,创作于1945年,同年11月3日在列宁格勒首演,由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演奏,穆拉文斯基指挥。


乐队编制:1支短笛,2支长笛,2支双簧管,2支单簧管,2支大管,2支小号,4支园号,3支长号,1支低音号,定音鼓,三铁铁,小鼓,铃鼓,钹,大鼓,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演奏时间——22分钟)

这部交响曲与前面的两部交响曲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是为不大的乐队编制(双编制)写的,织体非常透明,如同室内乐,整曲演奏时间比第七或者第八交响曲的一个第一乐章的演奏时间还少得多。俄罗斯著名舞蹈家阿历克谢·拉特曼克辛认为,“肖九”没有故事情节,但并非是一部抽象作品,音乐像风一般地扑面而来,反差十分强烈———忧郁、浪漫、怪异、英勇、平庸无所不在。他设计的舞蹈语汇,重现了肖氏充满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苏联的社会现实。


肖斯塔科维奇讨论第九交响曲


 

-

10

-

第十号:作品93,E小调

特色:马勒风格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于1953年创作e小调第十交响曲,被称为“解冻交响曲”。创作于斯大林死后,全苏联知识分子高压政策解除,社会进入崭新时代的环境下。该作至今被认为是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中期风格回归的最高代表,也是作曲家十五大交响曲中无与伦比的杰作之一。


尽管《第十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各方见解不一,但其思想和艺术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持不同观点的人都不否认这部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水准。丰富的生活和创作的经验,苏联人民的生活和他们争取和平的斗争直接影响到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创作。作品反映了由新的战争威胁引起的不安,以及由于和平与进步势力的增强带来的希望。这一切确定交响曲所具有的深刻的人道主义内容。


肖斯塔科维奇讨论第十交响曲


 

-

11

-

第十一号:作品103,G小调

标题:一九零五年

特色:与革命关联,施特劳斯风格

此曲深切悼念了1905俄国大革命死去的同胞,所以后来人们称《g小调第十一交响曲》为“1905交响曲”。1905年时,作者尚未出生,但他意识到此次革命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起着重大的作用,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写下了这首“第十一交响曲”。当这部作品在苏联国家歌剧院首次演出时,许多听众为之热泪盈眶。因为它引起了苏联人民对往昔为争取自由斗争的回忆以及对那种在战斗中献身的烈士的深切怀念。


肖斯塔科维奇讨论第十一交响曲


 

-

12

-

第十二号:作品112,D小调

标题:一九一七年,献给列宁

特色:与革命关联,施特劳斯风格

交响曲分四个乐章都有标题,1、革命的彼得格勒;2、拉兹里夫;3、《阿芙乐尔号》;4、人类的曙光。这是纪念列宁的交响曲。


这部作品的构思作曲家的脑海里经过几十年的形成和修改的。“写一部纪念列宁的交响曲,是我多年的宿愿。创作这部交响曲的想法还是在1924年产生的,肖斯塔科维奇于1940年写道。此时这部未来作品的计划已有了四个乐章的声乐——交响曲的明确轮廓。“列宁交响曲”四个乐章的作品有合唱,独唱和朗诵参加。第一乐章——伊里奇青年时代,第二乐章——列宁站在十月革命突击的前列,第三乐章——弗拉基米尔逝世和第四乐章——列宁逝世后,我们沿着列宁的道路前进。许多的音乐片断已经准备好了,后来这些片断都用到我的目前这部最重要的作品里……”


肖斯塔科维奇在第十二交响曲演出后台


 

-

13

-

第十三号:作品113,降B小调

标题:巴比雅

特色:马勒风格,含声乐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三交响曲》是根据一个29岁的诗人叶夫图申科的诗词创作的,尤其是使用了“Babi Yar”诗词的第一乐章。《第十三交响曲》的修改稿版本在1963年和1965年在苏联分别演出过两次以后,就被在曲目中删除掉。《第十三交响曲》是为男中音、合唱队和管弦乐团所配器的,有五个乐章组成,像《第八交响曲》一样,第三、四和五乐章之间是不停顿的。正如马勒(Mahler)的《大地之歌》一样,萧斯塔科维奇对于交响乐曲结构也很熟练,他完全避免了在有歌词的情况之下,使整个作品有和组曲式的清唱剧(Cantata)相似之处。


肖斯塔科维奇与妻子讨论第十三交响曲


 

-

14

-

第十四号:作品135

标题:亡灵之歌

特色:含声乐,描写死

肖斯塔科维奇在自传中描写其晚年时写到,“近几年,我开始觉得语言比音乐更奏效,不幸的是,事实上的确如此。当我把乐谱和词语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更能表达我的意思。”所有肖斯塔科维奇晚年的重要作品都带歌词:《第十三》、《第十四交响曲》和一系列主要的组歌。肖斯塔科维奇的后期作品的基调都离不开绝望和孤寂。1969年写成的《第十四交响曲》是为女高音,男低音,弦乐组和打击乐而作。


全曲由十一首诗歌组成。连接十一首诗的因素是死亡。《第十四交响曲》由于绝望而变得深沉的同时,又由于抗争而放射出光芒。“你能够并且必须反对那种因暴力而导致的死亡”,肖斯塔科维奇如是说。


肖斯塔科维奇在十四交响曲演出后


 

-

15

-

第十五号:作品141,A大调

特色:绝对音乐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五交响曲》作于1971年,属于作曲家晚期的作品,也是肖斯塔科维奇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作品中相当大的篇幅运用了“十二音”技术。


本曲是作曲家最后一首完成的交响曲,于1971年夏季在列宾创作,前后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完成。本曲室内乐的味道很浓烈,大部分时间都只由少量乐手去演绎。在每个乐章中,动用乐队内所有乐手演奏的部分,往往只有十数个小节。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其中第二及第三乐章为连续演奏。作曲家虽标示本曲的调性为A大调,但要到第四乐章后半部分才出现明显的A大调音色。第一乐章则主要以a小调写性;第二乐章为f小调;第三乐章则为夹杂了十二音列的g小调。另外,本交响曲可以听到肖斯塔科维奇把其他作曲家不同的音乐作品放进其中。


末乐章的结尾是全曲最精彩的部分, 贯穿瓦格纳《指环》的那个著名的“命运主题”, 在这里被赋予了一种轻盈、玲珑, 恍若光影闪烁的天国色彩。14件打击乐器在弦乐固定不变且很虚淡的背景上轻敲慢点, 作出了迷人至极的精彩表演.

肖斯塔科维奇排练第十五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在十五交响曲演出后(右为里赫特)

★如果只想听一首,该选哪首?

如果只想要听一首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无疑不能错过他的最后一部交响曲——

《第十五交响曲》

若要循序渐进听完15首交响曲,

可以参考以下的聆听顺序:

“入门篇”:第五、七号

“进阶篇”:第一、十号

“粉丝篇”:第六、九、十四、十五号

本文来源:杭州大剧院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