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课 | 《这就是我》作后指导实录(执教:倪建斌/点评:管建刚)

 潮大叔 2017-08-02


《这就是我》作后指导实录

执教:倪建斌(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  

点评:管建刚(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本部校区) 

一、欣赏


1.口头语

师:倪老师的家乡在江南,来到石家庄,读到同学的作文,感觉北方的语言很有特点,这些句子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示:

★老师说一句我说十句,老师不说了我还是说,有时甚至会冒出几个不文明的词语,所以我也是班里的话匣子之一。——王勋尧

师:话匣子,是指什么特点的人?

生:爱唠叨,说话啰嗦的人。

师:这叫俗语,形象生动,北方方言里头特别多。

出示:

★我呀,我是“八斗才”。我是“千里眼”。不过有时候,我还是个小马虎。——孙莫涵

师请一、二、三组同学朗读:“八斗才”什么意思?“千里眼”,小马虎呢?

生:才高八斗的人。

生:千里眼是视力特别好的意思。

师:孙默涵,王勋尧都会用俗语,尤其是这类三字俗语。(出示部分三字俗语,让学生当场背一背)

师:考考大家,小气的人(生:铁公鸡),见风使舵的人(生:变色龙);奉承巴结的人,(生哈巴狗);性情急躁的人(生:炮筒子);当别人的帮凶(狗腿子);固执的人(生:一根筋)

师:这类俗语,属于口头语言,(板书:口头语言)。作文里头用上这类口头语言,形象生动、亲切幽默。

★中午,我们三个出去,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就把钱花完了。

结果还是逃不过妈妈的眼睛,她是不是把孙猴子的眼睛借来了,最后连爸爸也知道了,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陈熙麟

师:除了俗语,还有谚语、歇后语,都是非常好的口头语言,我们要像王勋尧、孙莫涵、陈熙麟,善于把这类语言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2.书面语。

★我在上面写名字,没想到贪图速度,只把我本来的名字王嘉帅写了一半,成了“王吉”。

师插话:据说,同学们因此送你一个雅号,王老吉。(学生笑)

★如他所说,我确实长了口疮。

★上天总算眷顾我,让我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王嘉帅(王老吉)

师:小王同学这几句话中,有些文字是不常听见的。

生:贪图、如他所说、眷顾。

师:对,这样的词语平时不说,来自书里。

生插话:这是书面语言。

师:说得对,请你去黑板上写下“书面语言”(生板书)。用上这样的语言,作文显得特别文雅。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嘉帅,文雅的书面语言,相反,王老吉,属于什么语言?(生:口头语言)。

★那些事都是往日的快乐,你们要听吗?

在一星期后,它安然逝去。当时我痛哭,并将它埋在了我们小区里。陈柏翰

师:“往日、安然逝去、痛哭、将”这样的词,平时说话你会用吗?

生:往日,我们平时说过去。将,平时就说把。

★听我慢慢地说,毕竟我不是个急性子。

等我发觉我们和好时,我和杨亦欣已经玩的不亦乐乎。赵若涵

师:谁发现了藏着的书面语言?

生:毕竟、发觉、不亦乐乎。

师依次采访:小王,平时有哪些爱好?

王嘉帅:我比较喜欢看书。

陈柏翰:我喜欢打球,空了喜欢读书。

赵若涵:我喜欢画画,喜欢看小说。

师:书,是我们学习语言的第一来源,阅读就是海绵吸水,蜜蜂采蜜,积累得多了自然酿出蜜来。书里的语言为她的作文提供了营养,给作文增添了一份“文气”。

点评

只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内容,欣赏的内容可以有很多,倪老师选了两个:“口头语”“书面语”。这两个互为映衬,对学生作文的语言发展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是的,“欣赏”不只是夸夸孩子,尽管我一直认为孩子的作文是最需要肯定和夸奖的,老师所夸的内容就是学生作文前进的方向。倪老师的选择带着明显的教学性质。我常说,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作后指导,如果你觉得作后指导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批改学生的作文,那么,你可以简单到夸学生的作文就可以了。夸,本身就是教学,而且可能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挑刺:大眼病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同学们写外貌,总是少不了眼睛,问题是,这些眼睛长得几乎一样。请看:

○我呀,是一个浓缩型的小淘气,眼睛像大葡萄一样大。

○做为一个中国传统型“美女”的我,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小巧的鼻子,白净的小脸,长相“柔弱”。

○水汪汪的大眼睛,乌黑亮丽的马尾辫,可爱的小嘴巴,这就是我。

○我梳着一头马尾辫,两个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只大嘴巴,笑起来有两个酒窝。

○我是一个文静乖巧的女孩,长长的睫毛下,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师插话:发现了吧,这就是传说中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学生大笑)

○我有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不算太大,但是炯炯有神。

师:眼睛都长成这样,肯定得“病”了,(板书:大眼病)。外貌,应该怎么写呢?请看陈柏翰的句子——

★我脸上的痣估计有七颗,人称“北斗七痣”,黑黑的,每次看见他们就有一些奇怪的想法。   ——陈柏翰

师:写“北斗七痣”是因为独一无二,更因为小时候准备用剪刀剪掉。

★我的眼睛一见光就会变小;周围一变黑,我的眼睛就会变大。这就是我——“一只可爱的猫”。——任诗怡

师:眼睛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是为了突出自己像一只可爱的猫。写外貌要么抓住最独特的部位,要么把外貌和人物的特点联系起来。

点评

外貌描写的问题有很多,除了“大眼病”,还有“大全病”,从头发到樱桃小嘴;再有外貌描写跟下文的特点毫无关联,为写外貌而写外貌,等等。倪老师抓了一个很小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出,一下子就能改正的毛病。对于语文老师而言,稍微留意一下学生的作文,就能看出不少的毛病;老师看出了很多,教学却只要选取其中的一小点就可以了。一口不仅吃不成胖子,更为可能的情况是,狠狠地噎着了。



三、指导:故事和特点匹配

(一)类比

师:同学们看到过射箭吗?中国有个神射手叫后羿,他的目标是太阳;外国有个长着翅膀的小宝宝,他的目标是坠入爱河的男女。

(教师板画箭与靶)

师:我们写《这就是我》,用一个故事写自己的特点。这个故事,也像一支箭,你们说,这支箭射向哪里?(板书:故事)

生:我觉得这支箭应该射向作文的高潮部分。

生:我觉得这支箭要射向特点。

生:把这支箭射向我的特点,让我的特点在故事中表现出来。

师:你叫什么名字?(生:王勋尧)你说的话非常重要,请你再说一遍。

(生再次重复,板书:特点)


(二)欣赏“中靶”的故事

师:赵梓皓“射了一支箭”,在睡觉的姐姐脸上画像(学生大笑),猜一猜,箭的目标是什么?

生:淘气

师:有眼光。(出示:爱捣蛋)

师:赵若涵“射了一支箭”,“朝杨亦欣生气”,猜一猜,箭的目标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暴脾气”。(教师出示“活火山”)

老师和同学边看边猜,依次出示:

赵梓皓   在睡觉的姐姐脸上画像——————爱捣蛋

郭秉贤   还原魔方——————魔方、魔尺迷

尹明远  与薛可为吵架——————脾气火爆

陈柏翰   用剪刀剪掉脸上的“北斗七痣”——淘气可爱

师:这几位同学的箭,中靶了吗?靶心是十环。

生:我认为都射中了,能得十环。

生:我也认为能得十环。

(三)评议“脱靶”的故事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看故事,猜特点。有位同学写“夜里关灯,非常害怕”。

生:胆小鬼

师(出示总起句):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不管是在饭桌上、车上还是走路时,甚至在厕所里,我一般都会捧着一本书。

师:如果说,这也是一支箭,你觉得几环?

生:我觉得应该算脱靶(现场师生笑),因为他跑题了。

生:我觉得他写得互相矛盾,故事是夜里关灯,感到害怕,特点却是喜欢看书。

师:是呀,故事和特点互相矛盾。

师:还有位同学的箭是“和小伙伴采蘑菇”(生猜:合作),靶心写着“喜欢旅行”,箭法如何?

生:感觉没有关系,这支箭也要脱靶了。

师:刚才讨论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生:要把故事里的特点写清楚。

生:特点要用具体的事例,而且事例要和特点有联系。

师:他提到了一个关键词。(生:联系)故事,要能够反映人的特点,故事和特点要匹配。

师:回去准备怎么修改?

生:作文里面补充一些书面语言。

生:我要改正作文里的“大眼病”。

生:我要让“特点”射到靶心上去。

点评

特点和故事要匹配,这个作文道理怎样让学生能够领会,并留下比较直观、深刻的印象?倪老师用了“射箭”“靶子”“十环”“脱靶”这个形象的类比。我也经常说,作文这件事已经够抽象的了,作文技巧则是抽象中的抽象,怎样用形象的事物来教抽象的作文教学,这是语文老师最应该动脑筋的地方。倪老师的这个办法让人眼前一亮。




控制教的欲望


管建刚


 有多次作文教学培训活动上,我请现场的老师批阅15篇作文,大家一起去发现可以欣赏的句子,一起去发现小问题、小毛病,一起去发现需要训练的一个“点”。结果,就15篇作文,大家发现的教学内容,根本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大家说,上三五节课一点问题也没有。是的,只要你能认真批改学生作文,你就会发现,学生作文里的毛病、问题多了去。这些毛病、这些问题,都能成为作后指导课的教学内容,由此你会确认,原来作文教学不是没有内容,而是内容太多了,都不知道选哪些来教了。

也因为此,我提出作后指导课“要控制教的欲望”。老师们都有一个通病,好为人师,看到不好的就想给学生指出来,好像不指出来就不像个老师,就没有尽到一个老师的责任。人的脑子就像你的肚子,也会有吃饱的那一刻。当你的肚子已经吃饱了的时候,还要你再吃、再吃,这个时候你已经没有吃的兴趣了,很有可能是吃的恐惧。我一直讲,一节课后,学生只要能进步0.5分就可以了。一学期就可以就不七八分,一学年就可以进步十五六分,两年看就能进步三十来分,那多了不起啊。我们挖空心思整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的教学内容,美其名曰“高效课堂”,骨子里却是“拔苗助长”。

我问过不少语文老师,新接了一个四年级班,班上一学生写了篇作文,水平大概只有50分,一节课的教学后,你希望学生的作文能进步到几分。有的说60分,有的说65分,有的说75分。我玩笑道,一节课就能进步5-10分,那么五六节作文课后,就没有你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了。不少课上,经过老师的指导,那个学生的作文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下一次作文,那个孩子居然还是50分。原因就在于,那5-10分不是这个学生真实的进步,而是“拔苗”以后的假象。而你也知道的,“拔苗”之后的“苗”是活不了的。宁要学生真实的、自己走出来的进步的0.5分,也不要“拔苗”出来的5-10分。要做到这一点,老师一定要控制教的欲望。控制了,学生或许觉得没有吃饱,那也挺好,学生有点“馋兮兮”,盼望着下次能再吃一点,那不也挺好嘛。

建斌老师批改了学生的作文,发来了他的教学设计,我说,多了。第二轮的备课,我又说,多了。直到现在的这一稿,“欣赏”只有这么两小点,“挑刺”只有这么一小点,“指导”只有这么一小点。起初,建斌说,“指导”环节是不是太少了,特点和故事匹配了,应该再教一点“故事怎么写出特点”之类的。我问建斌“故事怎么写出特点”,建斌说,比如故事里的动作、故事里的表情、故事里的对话、故事里的环境、故事里的内心。说着说着,建斌恍然,那太多了。我说,一节课,学生明白了特点和故事要匹配,已经知道匹配的,从无意的匹配成为有意的匹配,没有匹配就老老实实地去改“匹配”了,就这么一点,学生真掌握了,那都是很好很好的了;何况前面两个环节还有内容呢。至于你刚才讲的那些内容,下一节再从学生作文出发,选一个点指导;下下一节再从学生作文出发,选一个点指导……每一节课走上一小步,进步0.5分,吃完了还意犹未尽,多好啊;就怕吃完了,直嚷着好饱啊好饱啊,下次再不吃那么多了,过犹不及啊。

控制教的欲望,就像今天的人要控制吃的欲望一样。关于“高效课堂”这一说法,我以为作文教学要十分慎重。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7.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