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乐亭的“大酱”

 快乐男厨师 2017-08-02

家乡乐亭的“大酱”

作者:赵贵清

一次,和一位高中同学在异乡一个叫“绿野山珍”的饭店吃饭,是南方人开的,饭店以涮各种蘑菇为特色。桌子上有一个小碟子,里面有一小骨朵豆瓣酱炒尖椒。我和同学每人吃了一小口,味道很亲切,也很特别,那种辣味中的酱香使我俩异口同声地说:“和老家小时候吃的辣椒炒酱一个味儿。”没想到在异乡能找回童年的感觉,一小碟“辣椒炒酱”一会就被我俩吃完了。我们又要了一碟,边吃边聊,说那时没有青椒,也没有尖椒,全是那种传统的带“白筋儿”的辣椒,非常的辣,尤其那“白筋儿”最辣。怕辣的,必须把它们去掉。夏天,辣椒炒酱,就上秫米凌沥粥,吃起来很香甜,胃口大开。现在想想至少15年没吃那道老家的菜了。

这里我只想说说老家的酱。

乐亭为农耕大县,自古有做酱的习惯。庄稼人一年四季没啥吃,做上一缸酱,可以吃上一年。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种蔬菜一年四季都有,“酱”正悄悄地退出了人们的餐桌,就是偶尔吃几口,也并非自己家做的,都是买的酱菜厂出的现成的,味道和传统农家手工制作的酱相去甚远。现在的年轻人很“懒”,不原意自己动手去做酱,真担心,哪一天,乐亭农家传统的做酱方法会失传的。

“三月做酱穷得上不去炕。”这句老话道出了做酱的时间,应该在阴历二月,到三月初一就要把酱倒进酱缸里。

第一步:发酱头面子。

因为二月做酱,发酱头面子就要提前些日子,找来苞米面,白面,麸子,用大响边水和面,然后做成饽饽头儿,放在火上蒸,蒸熟后晾一晾,把这些饽饽头儿放到瓦盆里或纸箱子里,盖上盖儿,一定要盖严紧。发酵时间近一个月(根据温度定时间),待到酱头面子长出红毛,绿毛时就算发好了,把这些长毛的酱头掰开,放到日头地儿暴晒,晒干后放到碾上砸成粉末(现在碾没有了)。

第二步:炒豆子,烀豆子。

选些上好的黄豆,放到锅里炒,炒熟后放到锅里,添上水开始烀豆子。那时,人们往往在做酱时搭炕,好借烀豆子这机会烧炕。待锅开后用小火慢慢烀,人们要想吃“红瓜子”,就要从咸菜缸里捞几个萝卜疙瘩洗净放入锅里和豆子一起烀。

第三步:和酱。

把烀好的黄豆和酱头面子混合在一起,倒入院内的酱缸里,然后添水放盐,搅和均匀,一般是一斤黄豆半斤盐。把烀好的萝卜疙瘩也放到酱缸里一起发,名为发疙瘩或发瓜子。这样发的疙瘩(咸菜)比其他方法发的好吃。晾晒后,切成丝,色泽红润,又柔软又有酱香,人们称为“红瓜子”。

最后,拿一块白布盖到酱缸上,用一条松紧带一套,使劲勒住,防止尘土和蚊蝇进入。等发酵一个月后,就可以食用了。夏季雨水多,下雨时要注意盖好酱缸,以防雨水进入,蝇子也多,要防止蝇子在缸里下蛆,即使酱缸生了蛆,也不必害怕,俗话说得好:“米缸的虫子,酱缸的蛆。”自古人们并不认为不干净,没挑净,不小心吃了,也无所谓的。

这一缸酱,一家一户可吃一年,有的人家吃到秋后就吃完了。用这地道的酱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盐精”(方言,就饭吃的菜),吃面条时,可以用它打卤??炸酱卤或鸡蛋酱卤。小葱下来时可以吃小葱蘸酱,人们不是常说小葱蘸酱,越吃越胖吗?黄瓜,西红柿,小白菜,荠秣菜,忍斜菜都可以拌酱吃。最好吃的是茄子拌酱,把茄子切成片儿,在锅里馏软,放点蒜末,香油,吃起来软糊香软糊香的。

豆角和辣椒可以炒酱或熬酱,也有独特的味道。

最诱人的要算小鱼煎酱和鸡蛋酱了,它们发出的香味会弥漫整个村庄,家家户户都能闻到,而且百吃不厌,开胃下饭。

但愿家乡传统的农家黄豆酱能很好的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用它做成各种独具乐亭风味的各种小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