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治通宝五式的演化、变化、固化

 国民一员 2017-08-03


       吴三桂投降,带着关外的“蛮夷”进了北京。顺治皇帝一朝,在钱币铸造的过程中,十七年间,就进行了顺治钱币五种样式的演变。清朝统治者很聪明的建立了满汉族“合作”政治体系,在古代钱币上体现了这种政策内涵。

顺治元年   (1644年)清军占据北京即铸造发行“顺治通宝”仿明式

顺治二年   (1645年)开始铸造单字记局式

顺治十年   (1653年)开始发行顺治一厘式

顺治十四年(1657年)顺治背“满文”式

顺治十七年(1660年)顺治“满汉文”式。??

      顺治通宝的钱币演变,绝不那么简单。演变过程,可以清晰的看到,政权接替的经济轨迹,钱币制度的特点,还可以看到满族统治者面对人口比自己多达百倍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其实现民族“合作”的统治思想和政策的变化。清朝建立之后,这种“满汉”一家的思想,保证了大清朝 268年的统治和前200多年的强盛和繁荣。

一、顺治通宝?仿明式,就是顺治一式。


顺治通宝背十一两。四级钱币。这枚钱币的背文和嘉靖十一两及其它明朝钱币的背十一两相似。



?为了消灭前朝的痕迹,宣示合法政权建立,铸造的替换货币原来说叫仿古式,这真的是没文化。接管明朝的宝泉局、宝源局,用明朝的工坊,明朝的匠人,明朝的工艺,明朝的文字风格,明朝的钱币形制铸造了顺治通宝,仿的么“古”,所以,我就很不理解中国民国时期的那些泉藏家。但是中国人民尊重老师,他们说仿古式,大家都喊仿古式。2013年我写博客,我就写顺治一式就是仿明式。现在的词条加上了仿明式,还留个括号。

       顺治通宝先出仿明式,为什么?便于兑换。?玩人民币的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都是印刷了很多“边票”的流通钱。解放了全中国,立刻发行了1万元、2万元、5万元、10万元、100万元的纸币,为什么这么“虚值”;因为国民党,在三年内战中,经济凋敝,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发行了大额的“金圆券”,老百姓手里都是这些钱,你不能让人民的财产作废,印刷这些钱币就是和金圆券兑换,回收。

二、顺治单字记局式,就是顺治二式。


顺治通宝背上文字母钱一组。

这里的背上新,四级钱币。我这可是母钱。?背上福是七级钱币。折二钱未见。折二母钱在这里。背上延罕见。


这也是清朝钱币的过渡形式。为了考察、记录各地的铸币情况而加注的地名。清朝在北京建立后,清朝军队继续进攻全国明朝贵族占领的那些反抗的地区。地盘越来越大了,铸钱的工厂当然就在各地?。为了标注工坊的地名,就开始在钱币后边加上地名简称。这就是顺治单字记局式。始铸于顺治二年(1645年),钱背由一个单一汉字(有穿上、穿右及穿左三类)记载其铸钱局。顺治时期全国先后有二十三个钱局开铸单字记局钱,现在已经发现了工、户、蓟、宣、云、延、原、同、阳、河、临、东、浙、宁、昌、福、荆、襄、新共十九局。而古籍所载:陕西省局的“陕”字、江西省局的“江”字、广东省局的“广”字以及湖广省郧阳府、常德府等局铸造的顺治钱,至今未见实物,这是清朝钱币史上的人费解之谜! 

?我就有顺治 背 “西”,当然大珍之品。也就怪了,这样的钱三次让我碰到。可是七八枚。





三、顺治“一厘”式,顺治三式。银本位货币。


此东一厘,竖一厘,四级钱币。华夏古泉正在拍一枚小平钱。估价 18万,起拍价 10万。

哥们,我的是折二东一厘,还是母钱。该多少起拍呢??


这一枚同一厘,母钱大样。请欣赏。


?顺治十年(1653年)七月各省、镇钱局停铸单字记局钱,开铸顺治背一厘钱,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较背单字钱制作精好,背文由穿右一本省记局汉字与穿左“一厘”组成。由于“一厘”二字取折银一厘之意(一千厘准银一两),可直接与官银兑换,故称其为计银一厘式。 据史料记载顺治一厘式共有十九局开铸,分别有:户一厘、工一厘、蓟一厘、宣一厘、云一厘(密云局)、东一厘、临一厘、原一厘、阳一厘、陕一厘、同一厘、河一厘、浙一厘、宁一厘、昌一厘、江一厘、福一厘、云一厘(云南省局)、荆一厘。除荆一厘和云一厘(密云局)未见实物外,其余各局铸币均不难见到。各局版式基本固定,变化不大,除原一厘、浙一厘、宁一厘、昌一厘、江一厘、福一厘、云一厘等南方各局使用较为特殊的面文书法而外,其余各局多数采用了户部铸币的标准面文体系。这说明清代铸币体系正进一步趋于完善与统一,同时也说明到了顺治中、后期清政府的中央集权逐步加深,而南方的割踞势力也进一步被削弱了。

?四、顺治背“满文”式, 顺治四式。


满文折二钱,四级钱币。我的母钱中,一枚折二母钱。极罕,两枚小平钱母钱金口未开好。?


这下边的两枚宝泉局背满文折二钱。四级钱币。


?清朝统治稳固了。就有点不“顺治”的意思了。正面顺治,背面开始加上满文。告诉天下,我们已经开始管理你们了。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央责令各省、镇钱局停铸各类顺治旧钱,由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开铸“新钱”即顺治通宝背满文“宝泉”、“宝源”钱,每文增至一钱四分,且铜制金黄径大精美,俗称大制钱此次改制完全脱离了明代体系而确立了清代制钱风格,完成了从型制上仿造明代制钱到铸造真正意义上的清代钱币的转化过程,在整个中国钱币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顺治满文式虽然只有户部、工部二局铸造,但铸造量非常大。所需的铜主要来自明代以及顺治旧式钱回炉改铸,所以在存世的顺治钱中背“宝泉”、“宝源”顺治最多。

五、顺治“满汉文”式,顺治五式。

满汉文实际有两种样式。前边四枚就读“满汉福”这是满汉文式。而后边四枚则读作“宝原”,则应称作满文宝、汉文局式。


满汉福。平钱就是四级钱币。



顺治通宝 宝原折二母钱。


顺治通宝宝原小平母钱。


这是顺治通宝 满汉原。折二钱。


清朝的公文,包括圣旨,都是满汉文行文。汉文在前。实际上,满文并不普及。背满文钱币,老百姓认识的当然不多。顺治十七年(1660年)户部提准十四个地方局按照顺治四式的规格从新开铸新钱,其背文由本省满文局称和汉文局称组成、故名“满汉文式。分别有满汉文:同、福、宁、东、江、宣、原、蓟、昌、河、临、浙、陕、密字,其中福建省的“福”字和密云局的“密”字未见实物。此后,顺治五式成为祖宗之法。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乾隆时期的二十钱局大花钱。?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