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或防止误吸的一种常见手术。
(常规)气管切开术 紧急气管切开术 环甲膜切开术 环甲膜穿刺术



Ⅰ度呼吸困难: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时有轻度呼吸困难,如鼻翼扇动、胸骨上窝及锁骨上窝轻度内陷。 Ⅱ度呼吸困难:安静时有轻度吸入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加剧,但无躁动不安表现。 Ⅲ度呼吸困难:安静时即有明显的吸入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出汗、轻度发绀。 Ⅳ度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最后阶段,呼吸苦难严重、面色青灰、口唇发绀、窒息、昏迷、呼吸心跳停止。
详细了解病情。 检查颈部、了解气管位置及颈部情况。 准确判定病变部位,而且在气管切开前必须了解下呼吸道情况。 术前必须由手术医师直接向患者家属讲明手术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他问题(签字)。 器械准备(包括气管切开包、气管套管、照明用站灯等)。

体位
麻醉 切口 分离气管前组织 切开气管 插入、固定气管套管 创口处理
一般取仰卧位,肩下垫一枕头(垫肩),头后仰,使气管接近皮肤,暴露明显,以利于手术,助手坐(立)于头侧,以固定头部,保持正中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一般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对于昏迷,危重或窒息病人,若病人已无知觉也可不予麻醉。
耳鼻咽喉科通常采用1%利多卡因10ml+肾上腺素3滴作为局麻用药,同时起止血作用。

有纵切口和横切口两种。多采用纵切口,自甲状软骨下缘至接近胸骨上窝处,沿颈前正中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口上方以环状软骨下1cm为界,下方以胸骨上窝上一横指为限。


用血管钳沿中线分离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或其筋膜,暴露甲状腺峡部,若峡部过宽,可在其下缘稍加分离,用小钩将峡部向上牵引,必要时也可将峡部夹持切断缝扎,以便暴露气管。分离过程中,两个拉钩用力应均匀,使手术野始终保持在中线,并经常以手指探查环状软骨及气管,是否保持在正中位置。






确定气管后,一般于第2~4气管环处,用尖刀片(镰状刀片)自下向上挑开2个气管环(切开4-5环者为低位气管切开术),刀尖勿插入过深,以免刺伤气管后壁和食管前壁,引起气管食管瘘。也可呈倒“U”字形切开气管前壁。


以弯钳或气管切口扩张器,撑开气管切口,插入大小适合,带有管芯的气管套管(8号、6.5号带气囊的一次性硅胶气管套管),插入外管后,立即取出管芯,放入内管,吸净分泌物,并检查有无出血。
气囊充气,气管套管以带子系于颈部,打成死结以牢固固定。(套管固定前需一直用手固定)。



切口一般不予缝合(切口过长可缝合一针),以免引起皮下气肿。皮下可填塞碘仿沙条一条止血,最后用一块开口纱布垫于伤口与套管之间。
术前检查硅胶气管套管气囊是否漏气。 气管切开前最好请麻醉科先予插管。 体位:仰卧位,肩垫高。 切口:在颈前正中线上方以环状软骨下1cm为界,下方以胸骨上窝上一横指为限。 分离组织:拉钩两侧用力均匀,气管前筋膜及肌肉需钝性分离。 气管内麻醉:确定气管同时注入1%利多卡因1ml,可减少患者咳嗽。
室内保温及保湿:室温应保持在21℃,湿度应超过50%。 专人护理:同时,应教其家属学会简单的护理知识。 床边设备:应备有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器械、导尿管及急救药品,以及另一付同号气管套管 。 保持气管套管通畅:应随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及痰液;根据分泌物多少定期冲洗消毒内管,一般6小时一次。
出血:常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皮下气肿:常见,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纵隔气肿及气胸:必要时抽气或闭式引流 气管套管脱出:需及时重新插管 呼吸骤停:急救、心肺复苏 气管食管瘘:术中切开气管时避免损伤 伤口感染:无菌操作;术后抗生素使用 拔管困难:原因及处理
迅速取出套管,安上同号管芯,重新插入套管。 重新插管失败,应用止血钳直接插入气管撑开,再重新插入套管。 如上述方法失败,重新打开切口,寻找气管切开口,然后插管。
▼过往的君子请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