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 来自深圳师者情怀 00:00 04:02 中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深水区和瓶颈,语文教师少有涉足,鲜有突破。即使是所谓的一些作文教改名师,也往往只是一鳞半爪的尝试,蜻蜓点水的实践,解决的只是一时一地一点的问题。2010年左右,管建刚老师横空出世,他的“作文教学系列作品”,吹响了作文教学革命的号角,在颠覆性中催生的创新、序列性中夯实的有效、启发性中裹挟的幽默等三个鲜明的特点,开创了一个“作文教育”的全新时代。本号今天推送许建峰老师的新作。作为同道,许老师与管建刚老师素昧平生,只是近年来读其文、赞其法、敬其人,带着“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敬慕之情,撰写本文介绍建刚的老师作文教学改革,以飨读者。(深圳高级中学 黄元华 微信:hyh7261917;QQ:2603126632) 作文教学革命的启蒙者——管建刚 如果你是一个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人,你就应该明白:作文教学,需要革命! 如果你是一个有志于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人,你就应该了解《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 管建刚,江苏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革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一个勇敢无畏、充满智慧的作文教育改革家。 语文教学,核心就是读写。一直以来,人们大都关注或致力于阅读教学的改革实践,却鲜有作文教学的大胆探索。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归结为三点: 第一,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常态,教师驾轻就熟,易于操作。 第二,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写作习惯。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这正如母鸡有下蛋的本领,却没有品尝鸡蛋的能耐。一个自己不动笔而给学生讲作文的老师,就好比太监给人作新婚须知的讲座,终究是纸上谈兵,所以许多语文老教师有这点自知之明,当然会避重就轻。 第三,作文教学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大量时间被所谓的短平快捞分学科数理化挤占,留给语文的时间少得可怜。许多语文老教师只能是为考试而教作文,典型的做法就是在易于操作的形式层面上下功夫,以赢得分数,以至押题、套作等形式主义依然甚嚣尘上。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语文教学园地阅读课一枝独秀,长盛不衰;作文课老生常谈,死气沉沉。学生语文学习大都是以读代写,越写越烦,真正是“写你千篇也不改变,写你一生也总厌倦”。 作文,让多少老师、学生和家长“欲恨不能,欲爱无方”啊! 所幸的是,中国教育从来不乏知难而上的探索者和惊世骇俗的改革家,管建刚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位,他的“作文教学革命”主张和实践,照亮了中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方天空,启人心智,令人称赏。 披阅《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以下简称《系列》),我震撼于他的颠覆性中催生的创新,序列性中夯实的有效,启发性中裹挟的幽默。 他的《系列》最大的革命性贡献是颠覆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一些观念和做法,主要有五个方面: (1)“兴趣”重于“技能”。绝大多数一线教师不知道,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作文能力。写作这事儿,只要你想写了,只要你有强烈的写的冲动,不断地写啊写,改啊改,不一定能成天才作家,却一定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写手。我们的作文教学在“写什么”和“怎么写”里做文章,至于写作前的写作动机、写作动力,属于可有可无的“附件”。没有写作动机、不想写,就不会主动地去寻找“写什么”,更不会主动地思考“怎么写”。没有解决内在动力、内在兴趣的作文教学,你越“负责”,学生写的越多,越感到压力、压迫,越害怕作文。只要来自老师、来自学习、来自考试的压力一停止,便与作文拜拜。作文教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2)“生活”重于“生成”。很多场合,都能听到这样的观点: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重,一天到晚活在作业堆里,作文哪有什么东西可写的呢。说这话的,有专家,有学者,有官员,有作家,有编辑,有一线教师。对于这个观点的流行,他深感不安。他说:我必须再次呼喊,再次明明白白地告诉诸位,一个人只要活着,无论他处在什么境地,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活。他的身体或许受到限制,他的心灵,谁都限制不了。只有限制学生心灵的教育,限制学生心灵的作文教学,才会使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枯竭学生写作的源泉。如果你觉得你的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那么,你就要谨慎的问自己:我的作文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心灵了吗?一个保守的估算,百分之九十的回答,都是无奈的。 (3)“讲评”重于“指导”。“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作文课的两大课型。当前流行的课型是“作前指导”,它主要落在两点:一,指导学生写什么。二,指导学生怎么写。对这两点的作用和意义,他都反对。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写作金矿”,不需要老师给他种“青菜”、种“萝卜”,“生成”写作内容。那不是爱他,那是害他。“指导学生怎么写”的危害更大。在他看来,百分之九十九的“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你想,每一个学生的长相打扮不一样,每一个学生的说话语气与方式不一样,每一个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不一样,每个学生处理事物的能力与方法不一样,嘿,偏偏,老师“指导”出来的学生的文,都是一个样儿。 只有让学生用真实的自我写出真实的水平,暴露出真实的缺陷,才能见到学生当下真实的作文状况,才能选择真实的、切中学生当下的指点和训练。 (4)“多改”重于“多写”。学生作文没有长进,不是少写,一个星期能写一两篇作文,写得不少了。学生作文,少得是“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老师们“知道”也只停留于“知道”。第一,绝大多数的一线语文教师,没有修改的切肤体验。第二,一线语文老教师没有将改扎实的用到教学中去,也没有将改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来做。第三,一线教师也只是浅浅的“知道”,不知道文章的修改如同揉面,揉的次数越多,才越有“筋力”;不知道文章的修改如同拌泥,只有反复揉捏,烧出的瓷器才能均匀光洁。 (5)“写作”重于“阅读”。无数的人相信,只要“多读”,作文就能写好。他问自己,也问读者,“多读”真的能解决“作文”问题吗?一人的写作能力依附于四大要素上,即,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和写作技法。读书,只能部分的解决“写作人格”,部分的解决“写作技法”。阅读只能部分解决“文字技巧”,“文心技巧”几乎涉及不到。还有,中国有上千万的语文教师,你说他们怕写作、不会写作,很多人会承认;你要说他们怕阅读、不会阅读,无数的人不承认。它说明了一种关系:阅读在写作的下位,会阅读不等于会写作;写作在阅读的上位,会写作一定会阅读。一个经常阅读的人不一定经常写作,一个经常写作的人一定经常阅读;一个会阅读的人不一定会写作,一个会写作的人一定会阅读。 读书对人的影响大,写作对人的影响更大。“一个教师写了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了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要说“写”三年反思能成就教师,而不说“读”三年教育专著,能成就名师?一个真正意义上拿起笔来反思的人,一定是一个会阅读的人。 《系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文序列性训练系统,是量身定做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育。 他的作文序列训练系统包括:“心灵力”训练;“描写力”训练;“架构力”训练;“打磨力”训练。他的这些写作上的技法训练,正如周一贯先生讲的,在“热烈的创作状态的时候,又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时候”,给学生点一下,拨一下。学生的写作兴趣已熊熊燃烧,他们想写、愿写,有一种迫切写好的愿望,这个时候,技巧训练水到渠成了。他特别强调:我的作文教学已经完成了作文兴趣的激活、作文意志的磨练,完成了作文动力系统的构建。《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也就成为我的作文教学研究继续深入的一种必然。这就是说,技能训练,一定是在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之后,是来自于你的学生实际的有的放矢的训练。 《系列》所体现出来的富有启发性的作文教学主张和实践,处处笼罩着诙谐幽默的色彩。 幽默是智慧的流露,风趣是才华的显现。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谁不喜欢?谈到语文老师不写作文的现状,他说,你见过从不弹琴的音乐老师吗?你见过从不打球的体育老师吗?你见过从不写字的书法老师吗?我们作文的问题之核,或许就在这里。(《我的作文教学主张》p119) 我由此确认,写作和发表的关系,太密切、太迷人、太暧昧了。什么关系呢?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发表”和“写作”割裂开来的作文教学,那是“破坏婚姻”的作文教学,“隔断血缘关系”的作文教学。(《我的作文教学六讲》p185) 他的幽默风趣直接影响了他的学生,学生作文也是妙趣横生。请看: 他走了过来,把我的后脚向后一拉,再往我背上一坐,只听“咯”一声,我压下去了,可关节处很痛,_____。 师:后面会怎么写疼呢? 生:都快疼死我了。 生:我都没办法走路了。 师:请看作者的话:我终于体会到难产的滋味了。(众大笑)写作要有一种追求,别人写的,我不写,我写的,别人想不到。不追求与众不同,那不叫写作,那叫写作业。(《我的作文教学课例》p27) 基于以上原因,我必须大声疾呼:语文教师,你不得不学习“管建刚”! 作者简介:许建峰 一个痛苦的教育人,为教育而痛苦;一个快乐的思想者,为思想而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