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庸皇帝 却因带头废除一个恶毒的制度 被世人称颂

 金贝壳bf6un0sx 2017-08-03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人既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也产生了一些残忍的制度和恶俗,比如说凌迟、车裂等酷刑,又比如女子缠足、太监,特别是人殉这一恶毒的制度。

人殉,是用活人为死者殉葬,有的把人杀死后殉葬在墓坑,有的直接把活人封闭于墓道内。人殉制度最早产生于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的人思想较为愚昧,认为人的灵魂是“永生不灭”的,奴隶主希望自己死后有人能到阴间追随和服侍自己。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人殉和人牲是不一样的。人牲是把人当成猪、鸡、羊一样的牲畜,将活人杀掉,供奉给祖先、神灵和自然界万物,一般是奴隶或者战俘。但人殉却是用活人为死人陪葬,殡葬的对象通常是奴隶主、氏族首领、皇帝等等,而殡葬者则是与这些人比较亲近的妻妾、子女、奴隶、近臣等。

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人殉已经逐渐减少,但因为秦国地处偏僻,人殉的现象还较为常见。尽管公元前384年秦献公曾下令废除人殉,但他的子孙并没有遵守,秦国人殉的事情还是屡有发生,但规模不是很大。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朝开始大规模地推行人殉,人殉在秦始皇去世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据《秦始皇本纪》记载:

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认为,后宫之中凡是没有子嗣的妃嫔,不宜遣出皇宫回到民间,于是下令让他们给秦始皇殉葬。秦二世还担心这些参加过修建工程的工匠泄露秦始皇陵墓中的机密,于是将一万多工匠全部堵死在了墓道中。

后来秦二世胡亥又将殡葬当成自己作为排除异己的有力工具,借此打击政敌,因此殡葬者中还有一些地位较高的大臣。秦始皇陵现在还没有发掘,殉葬者具体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秦始皇殉葬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殉葬。

秦朝灭亡以后,殉葬之风也随之走向衰落,除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大规模的殉葬已经不复存在。汉以后,到了汉朝,人殉作为一种制度被废除,皇帝常在遗诏中下令将无子之嫔妃及宫女放出宫去。

但到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大规模的宫人殉葬制度却又死灰复燃,只是殉人的身份基本上仅限于嫔妃和宫女。朱元璋以“祖制”的形式让子孙后代去效法宫人殉葬制度,直到天顺八年(1464)被明英宗朱祁镇明令禁止。

朱元璋之所以要重新使用人殉制度,除了受到当时三纲五常思想影响之外,最重要的是朱元璋担心后妃、外戚在皇帝死后,趁新君年幼或者能力不足,结党营私,形成武氏、吕氏之祸。基于吸取前车之鉴而防微杜渐的政治理念,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开始大规模实行宫人殉葬制,为朱元璋殉葬的妃嫔至少就有三十八人,创明朝帝王用人殉葬之最。

直到后来,宫殉制度才被明英宗朱祁镇废除,“至英宗临崩时,召宪庙谓之曰: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子孙勿复为。”朱祁镇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明主,他重用太监王振,酿成土木堡之祸,在夺门之变复位以后,又听信谗言,杀了有功之臣于谦,但就废除殡葬制度一事而言,确实当得了“英宗”这一庙号。

英宗废除宫殉制度,主要是因为他与钱皇后的感情异常的深厚。土木堡之役后,英宗被俘,钱皇后日夜为其祷告,不惜自己的身体,哭瞎了一只眼睛,累了就就地而卧,一腿也因此变瘸。英宗回朝后被幽禁在南宫近七年,钱皇后却不离不弃,日夜陪伴左右,宽慰英宗,还亲手做女红换作日常开支。钱皇后的所作所为让朱祁镇感动不已。

钱皇后在得到英宗厚爱的同时,却也招致其她嫔妃的嫉妒,特别是太子的母亲周贵妃。钱皇后无子,明英宗生前还可以保护她,死后她是很有可能被逼殉葬的。因此,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英宗废除了宫妃殉葬之制,并要求在钱皇后寿终正寝后和自己合葬在一起,这是他能为钱皇后做的最后一件事。

虽然明英宗早就废止了宫人殉葬,但到清代,宫人殉葬现象作为满族的陋俗却依然存在,或以妻妾殉夫,或以奴仆殉主,或以臣殉君。族很早就有用活人殉葬的恶俗,其先祖女真人常用奴婢、鞍马来为死者殉葬。入关以后,这一恶俗继续沿用。

直到康熙七年,汉族官吏朱裴升上奏疏给康熙皇帝,力陈殉葬制度的弊端,“夫以主命责问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从,或怀德而不忍不从,二者俱不可为训。好生恶死,人之常情。捐躯轻生,非盛世所宜有”。

康熙皇帝准奏,下旨严禁殉葬。康熙十二年六月,康熙皇帝以诏令的形式废止了殉葬制度,“命禁止八旗包衣佐领下,奴仆随主殉葬”,虽然这道诏令并没有触及到皇帝和亲王贝勒等高级贵族,但帝王死后的殉葬制度,从此之后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