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擅长算数的孩子易犯的三个错误

 李老四1123 2017-08-03



                  中国网7月17日讯 据日本媒体网站7月16日报道,来自日本的石田腾纪先生经营学习课外班已有25年的时间,指导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并成功使辅导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石田先生认为“心 身体 头脑”的综合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在此次采访中,石田先生解答了部分家长的困扰,也对于飞速发展的教育方法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问道:一名小学4年级的学生母亲表示,因孩子在家基本不能自主学习,所以将他送到了课外班学习。但因为不需要接受初中升学考试的测验,所以孩子本人也对学习没有很大的热情。特别是孩子不善于算数,在考试时成绩基本维持在50分到60分左右的水平。如何能使孩子对算数开始感兴趣呢?

石田先生回答道:“目前很多学生都比较不擅长算数和数学,在常年的课外班教学中,也有很多学生有这部分的问题,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实孩子不擅长算术的原因非常简单,但很多孩子和家长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只是单纯的将 我对于数字非常不擅长 之类的话语当做自己的口头禅,这样的状况其实是很可怜的。”

其实只要了解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这次接着这位母亲的提问,也想和大家好好探讨一下这问题。

有一些学生在刚刚进入小学一年左右的时间段时,就已经出现了算术能力上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在上学过程中不断扩大,中学、高中差异过大,在文科 理科的选择阶段,因为不擅长数学而自动的选择私立文科路线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我本人是从小开始便对算数、数学等都很感兴趣的人,一开始并不能理解这部分孩子的具体想法,而慢慢开始了解他们的想法,还是从我自己开始经营课外班开始。其实孩子是否擅长算数这一问题的决定性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其共通的部分,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1.由于计算错误的频发,造成分数较低,进而自己便产生了自己不擅长算数的主观想法。

众所周知,算数的核心部分是计算。“数字大概正确便可以了”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如果不是完全正确的话,是无法获得分数的。而且,在应用题的部分中,解题思路虽然正确,但中间计算部分出现错误,导致最后题目不能得分的例子非常多。

但是,大家并没有注意到题目错误的原因是由于计算错误,只是看到了最后的分数,因此一味的认为自己不擅长算术。而在分数不理想的时候,自我暗示的效果更为明显,在这之后更容易产生一种“我不行”“我不喜欢算数”的念咒语似的想法会一直伴随着他。这样一来,便会诱发更多的计算错误,在厌烦的心情下进行算数,这样的恶循环便开始了。

将计算错误作为前提进行思考

人类和电脑不同,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的机器设备。人类本身就是一种会发生计算错误的动物。我总是会在考试前,和我的学生们说这样一段话:“在算数 数学考试中,只要是人类,那么最少都会出现三个计算错误的情况。所以希望大家在木,考试的最后10分钟时,要舍弃掉那些自己完全没有头绪的问题,而是希望大家可以对自己以及解答过得题目重新检查,尽全力发现自己的计算错误。如果没有发现3个计算错误,建议大家再重新检查一下自己的计算过程。希望大家抱着一种必须要找到的心情去进行检查。”

“人类的大脑不是精密器械之类的物品,所以如果睡眠不足的话,大脑便不能充分的运转。所以建议大家再数学 算数考试前,要特意早睡,保证睡眠时间。”

而实际情况表明,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分数上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虽然没有进行过明确的调查数据研究,但根据截至目前的经验,以及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如果做到这两点的话,学生的分数大概可以提高20%左右。如果自己本身是很有实力的,但仅仅因为计算错误,就给自己贴上了不擅长的标签时,对自己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啊。

2.不能很好的理解应用题的意思。也就是说对于题目不能会从分理解,这也是经常发生的情况。因为语言能力不足,不能理解题目的要求而最终无法正确解题。

“核心意思是什么呢?”这样对题目中心意思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很多不擅长算数 数学的学生,都不会仔细思考题目的要求,也不会向老师提问,只是简单地机械的重复,这样不认真思考的结果便是无法正确理解题目。因此,在课外班讲课时,我们的老师都不会先向学生对题目内容进行说明,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思考题目意思,给学生制造一个思考的环境。

如果在孩子讲试卷带回家时,希望家长可以先试着和孩子一起分析题目做错的原因。如果应用题部分孩子完全没有思路的话,可以先问孩子“你觉着这道题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呢?”,这样给孩子一个思考的场景。如果这样做以后孩子还是表示“不知道”的话,以下的对话也许会对大家起到参考作用。

家长:“这个问题为什么什么都没写呢?”

孩子:“因为不知道…”

家长:“那到底是哪个部分不明白呢?来我们一起再重新读一下题目吧。”(这里要让孩子大声读出来,如果一次读不明白可以读三遍,很多场合下,放声读出来比默读更容易理解。)

家长:“怎么样?”

孩子:“总觉得明白了些什么。”

家长:“那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

孩子:“关于姐姐走了多少距离的问题。”

对话形式不一定完全是这样的,也有很多情况是孩子“最终还是什么都不明白”,但重要的是让孩子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要追求具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形成习惯后,孩子便会慢慢理解解题的步骤了。

3.日常生活中,没有做计算习题的练习

一般我们都会知道,在学校的日常作业中,会要求学生做一些计算习题的练习。这是非常正确的,在小学期间,每天做一张左右的计算习题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每天的习题只需要10分钟左右,如果坚持练习,在一段时间之后便能看出区别。在计算练习养成习惯以后,会对算数、数学等问题,在感性认识上有很大的区别。

每天就像刷牙一样

就像每天刷牙一样,每天做一些练习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接下来就像“读写算盘”的原理一样,对于汉字练习、文章朗读也要相应的进行练习。我把这称为“孩子们TO DO的三种神器”,三个练习一共需要的时间仅维持在30分钟左右即可,每天养成一个习惯是最重要的。在习惯养成后,孩子便对自己的有了自信心。

在计算练习题中,如果认为自己对前一学年学过的内容理解不是十分充分的话,要有重新学习旧知识的勇气。如果不明白的东西就一直置之不理,那么它会对接下来的学习阶段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一直不去面对自己不明白的东西,那么会形成一个“学习=无聊 放弃 去学校游玩”的恶循环。乍一看像是在绕远路,但是“从自己不会的部分开始”恰恰是最近的一条路。

综上所述,便是孩子不擅长算数的三个原因。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两句很重要的话。一是如果父母本身对算数 数学问题很讨厌,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自己讨厌算数之类的话。如果家长本身就有一种不善于算数的主观意识的话,这种想法也会不自然的感染到孩子。没必要要求家长非要对算数这件事很喜欢,但就像去买东西的时候,提问孩子买东西的总计金额一些小问题,又或者在洗澡时给孩子出一些九九乘法表的问答题、让孩子记录自己的零用钱使用情况等。如果可能的话,每天要尽可能利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机会,使孩子对数字变的更加感兴趣。 

另一个是对于算数 数学等比较擅长的家长来说,如果孩子稍微出现错误,家长很容易大声批评孩子。“为什么这样的问题都不会做!”,家长本身也明白不该说这样的话,但情急之下还是会说的这种话。偶尔换位思考一下,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是冷静的分析原因,并给孩子一个有建设性的方向。这便是父母的修行吧。孩子每天在进行学习,同时父母也在进行着学习。如果每天都能有这样一个积累的过程,那最后孩子和父母都会露出笑容吧。(黄雪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