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湖上有一种谈掌色变的掌法 练习日久暗劲大增

 武巫 2017-08-03

所谓“朱砂掌”,主要是用内气贯达双掌,练习日久暗劲大增,打上人身造成内伤,被打处数日后呈现出朱红色手印而名之。由于它吸收了医、道、儒、释的营养,所以还有采气、炼气的功法,以及金身、玉体、光环、灵法、恬淡、虚空、修性练意的内涵,和在用语上有龙虎、阴阳、部图之谓。

学练《朱砂掌功》能调动自身潜能,增慧开智,耳聪目明,气血周流顺达,强化脏腑功能,防病治病,使之心身健康,内气充盈,精力充沛,且能使肌肉结实,腰腿灵活,内强外壮,劲大力整,并外气内收,内气外发。

有功力是指功夫好而言,一般说来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敏锐,耳聪目明,内强外壮,腰腿灵活,皮肤细腻,面色红润,有光泽,发须美,祛病延年。

二、内气充盈,底气足,气血周流,气路畅通,能采气,能发气,少耗气,能补偿。

三、气的效能好,所发之气作用于人体,能有医病、缓解之效,作用于某些植物能发生变异,作用于某些水剂能改变分子结构等。

四、免疫功能强。

由于内气充盈可扶正去邪,抗御外界某些病毒、病菌的仗袭,少得病,不得病,在劫难中能安然度过。

功 法

第一部虎 部

预备式

身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行向前,腿微屈,头顶项直,双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伸展:舌顶上颚,口微闭,神内敛,气沉丹田,全身放松。如此三分钟(图1)。

第一式虎掌踏地

两掌心朝下成俯掌,十指朝前,吸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用力下按;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图2)。

第二式虎掌推山

双臂抬起向前平伸,立腕,吸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用力前推;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图3)。

第三式虎掌托天

两臂向上直举,掌心对天,十指向后,吸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用力上托;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图4)。

第四式虎掌分壁

两臂自上左右平伸,成立掌,吸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手掌,用力向左右推出;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图5)。

第五式虎掌挟苍穹

两臂下垂如预备武。吸气入丹田时脚不动,上身以腰为轴向左扭转:双手掌心向里交叉,左上右下(图6)。

不停顿,掌心向外向上翻,臂向上举到达头顶,左掌在里在下,上身正面向左(图7)。

呼气时十趾抓地,双手逐渐分开,立腕、直臂划弧徐徐下落;牙齿相扣,收肛实腹,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用力摸撑(图8)。

当双臂下落将贴于自身两侧时上身右转向前成初动姿势(图9)。

身体右转,右势动作呼吸及要领同左势,右、左势各做一次为一完整动作(图10、11、12、13)。

以上五式练习次数、用力大小可依身体状况而定,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在开始练习时每个式子做5次,逐渐加到7次、12次……,多可49次。用力也是先小力,逐渐加大力量。

第二部龙 部

预备式

同虎部《筑基图》的预备式。

第一式青龙舒体

吸气时双掌上提向里交于胸前,先右掌在里(图14)。

不停顿,右小臂内旋上举至头顶右上方,当臂将伸直时翻掌心向上成仰掌:同时左小臂内旋变俯掌下落伸直在左胯外侧,这时转入呼气,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两掌,右掌用力上撑,左掌用力下按;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图15)。

再转入吸气时,右臂外旋徐徐下落:同时左臂外旋掌上提,左掌在里掌心向内交于胸前(图16)。不停顿,左掌上撑,右掌下按同前(图17)。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个完整动作。

第二式青龙探海

吸气时,脚不移动,双掌上提,腰向左旋,先右手在内,掌心向里交于胸前(图18)。继之右小臂内旋上举至头顶右上方,掌随之上翻成仰掌;同时左小臂内旋下落成俯掌至右臀部后方,当左右手将伸直时转入呼气,上身尽力向后扭转,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用力上撑下按,头微低,双眼向下注看右脚右后方一米处,尤如回身望海底状(图19、附19)。

再转入吸气时,右小臂外旋带动右掌徐徐下落,而左小带外旋带,动左掌徐徐上举,身体逐渐右转,当成正面时双手交于胸前,左掌在里,掌心向里,上体右转(图20)。

不停顿,右小臂内旋上举、左掌上撑,右掌下按如前,呼吸及要领亦同(图21)。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个完整动作。

第三式青龙寻珠

基本动作问第2式,只是头往后仰,双眼向左或右后上方看,如舞龙时,珠球高举在上,而龙左右扭转仰头注视(图22、附22、23)。至少要看后上方7米远以外处,找个固定目标,以绿兰色为宜,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完整动作。

第四式青龙吐水

吸气时,右手手心向上先上提,左手随之(图24),双掌向内交于胸前,右手在外,体微左转(图25)。脚不动,上身向左尽力扭转成90度。面向后。眼向远处注视;同时右小臂内旋带动掌向后拉,屈肘沉肩,掌心转向外,左小臂亦内旋,带动掌从口部往外转,皆逐渐伸直,成立掌,掌心直向后;这时呼气,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右手用力后撑,左手用力前推,如拉弓状;十指抓地。牙齿相扣,收肛实腹,瞪目远视(图26、附26)。

再吸气时,体右转向前,左小臂外旋,右臂向前平抹(图27)。上身继续向右扭转。右臂屈肘回收;同时右掌外旋,掌心向里。当身体转向右方时恰好双掌心向内交于胸前(图28)。余后动作与左势相同,左右相反,呼吸及要领相同(图29)。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完整动做。

第式五青龙腾云潜海

此动做之呼吸随动作收放、开合而变化。动作开始,右脚向右前方跨出一步,上身右转成右弓步;两手相抱,左臂在下(图30)。

然后左右臂向下分开伸直,再向上划弧双手交叉于头顶,左手在下(图31、32)。

重心下降成右仆步,身体前俯,双掌向下置右腿前(图33)。

继之左手成仰掌向左方伸出,右臂内旋带动右手成仰掌向右方伸取(图34)。

当左掌伸至左脚处变左弓步;两臂均外旋伸直,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左掌用力前按,右掌用力后按;同样十趾抓地,口齿相扣,收肛实腹,瞪目前视(图35)。

眼睛在动势中追随左手转动。使此动作向相反方向再做一次为一完整动作(图36、37、38、39、40、41)。

以上五式练习次数,用力大小同虎部《筑基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