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gddx02302 2017-08-03

在兴隆洼文化消亡后几百至千年内,长江下游,长江中上游,黄河下游山东及苏、皖北部地区都分别先后出现了用玉的文化。这些文化从开始用杂料制作粗糙的玉玦,玉璜等,到渐渐选择以透闪石为主制造更多细致的玉器造型,玉的文化一直在延续。

而玉器使用的发源地内蒙和东北一带,随着兴隆洼文化消亡,内蒙的赵宝沟文化继续着用玉传统,但没有较大进步。而东北大地,甚至是透闪石重要的产地辽宁一带,除了辽东半岛小珠山文化,少见考古出现用玉的物证,这现象在提醒我们,这个空白期是否表示曾经有一次大规模的部落迁徙和融合?曾经的用玉部落暂时退出了东北?这状况直到赵宝沟等文化消亡,红山文化在内蒙及东北大地兴起仍然在延续。

红山文化,时间为前6500~5000年,但在前5500~5000年,红山文化后期,却突然出现了大量玉器的使用,形成了文化期用玉的高峰期之一。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同一个文化传承,前后用玉的习惯则泾渭分明。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龙的形象,更多出现在内蒙地区红山文化,辽宁也有少量出现。当我们仔细观察时,是否还有玦和璜的感觉?这又是一个需要我们去揭开的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鹰或鸟的形象(凤是他们的进化体)更多出现在辽宁地区红山文化,内蒙也有少量出现。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勾云形玉佩,第一张明显是兽面纹,圆眼尖齿,气势逼人!第二张更像一张张开的大嘴!时间基本接近的良渚文化的主纹饰正是兽面纹,有怎么样的关联?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他祈祷的动作和凌家滩文化玉人动作几无二致!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和凌家滩文化玉龟壳基本一致!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其他各种器形也各有深意。

很明显,红山玉器很多都是精品,大多用透闪石为原料,也有部分绿松石等;富有质感的瓦沟纹,整体协调,比例匀称,打磨细致;器形复杂、系统化。这一定不是一个刚刚开始用玉的部落群,而这部落群在之前内蒙和东北大地上近千年却毫无存在的征兆。

让我们来看看在前5500年左右有哪些文化的用玉已经是比较先进状态。

首先就是黄河下游山东及周边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从玉材到一些特殊器形到制作工艺熟练程度都和红山文化类似,双方的关联度被多位专家学者认同,部落迁徙很容易成立。

大汶口文化再往南两百公里,则是江淮之间神秘的文化凌家滩文化,占地很小,短短两百年,却有相当发达的用玉文化,祈祷的人像,用于占卜观测的龟壳,凌家滩与红山两个文化期器物如出一辙;作为图腾的龙和鹰更是和红山晚期文化图腾非常契合。这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个部落会有两种图腾吗?在红山文化中,内蒙地区玉龙出的多,辽宁则是玉鹰出的多,而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和凤(鹰是凤前期形象)分别代表不同的文化区域,可凌家滩则是龙凤一起出,这里有什么特别情况吗?我们再关注凌家滩的一件有趣的器物。

收藏见证历史(1-5)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龙凤首玉璜,中端刻意设计暗槽相连,两个图腾被连接在了一起!这难道不正是两个部族结盟联合的标志!在不久的将来,龙和凤就大量出现在了红山文化圈!这样的暗槽设计首次出现于南京的北阴阳营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关系明确的文化,也是明显和河姆渡文化相关的文化!

凌家滩的玉文化已经明确显示出了这个文化生产力明显高于周边,强势领导阶层拥有了绝对权力。在原始社会,这就代表了他们部族在对外战争等方面会拥有明确优势!当然一切的推理都不能被认定为事实,但回家寻根,这永远是人类的主题之一!

随着凌家滩文化离奇消失,同时兴起的良渚则是以玉琮和兽面纹著称,而红山玉器中兽面纹也在一定特殊器形上出现,几乎同步!龙、风、兽面纹之后成了祖先崇拜的青铜时期中原王朝最重要的三种特殊形象!任何历史现象都有其内在含义,历史密码需要去被破解!

未完,待续!下一篇我们来到文化期用玉高峰期之一,良渚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