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读中学时,我们是走读,上学放学都是和邻居小伙伴结伴同行。有的时候早上磨蹭迟了,让小伙伴先走,而后,我会在后面使劲跑着去追上她。而我的跑着,从后面赶上她,赶上她走在那个点,然后一起再一起走的感觉就好像在追回已逝时间,这段我本该起早正常到达的时间。 追时间的感受,就是这样的一种体验。 现如今,社会上有提出用一年时间换回三年成长,事实上它的含义也是期望通过一年的时间,充分有意识的高效使用,去达成过去三年里应达成而未达成的愿望及成长。加紧追回,达成目标。 所以和上学一样,原先是走路上学,但如果起步迟了,那么你就会加紧速度,跑步上学,去追回错过的时间。同样的,如果你觉得在之前的人生中,浪费了很多时间,错过了很多机会,那么你需要双倍甚至三倍地利用你的时间,去追回。“追”也是有方法的,做下面几件事将有助于帮我们追时间: 一、专注目标 史蒂芬·柯维提出过一个生命罗盘的概念,对生命而言,我们不应该把精力放到做这件事的方法对不对,而是要探讨一下,做这件事对不对,是否有必要去做。把精力和时间放到生命中最主要的事情上,创造均衡圆满的人生。 好比跑步追上邻居同学,上学不迟到这个目标一样。追回时间是想达到怎样的目标,找准你的需要,同时做好断舍离。有舍才有得,在有限的每日二十四个小时里。无论再怎么去挤,最终能够被利用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有的时候你真的要舍弃掉很多东西,才能获得你想要的东西。这需要你深入思考,从自身出发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厘清自己和外界的关系和状态,从关系中了解自己。之后,进行个大扫除,只留下真正重要和想达成的目标。 那这个的前提是,你首先确定好你的目标了么? 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在你苦逼地想啊想啊想啊,不断地去尝试这个啊尝试那个啊,忽然某天早上有一种被雷劈了的感觉。 对,就是这种开悟的感觉。搞清楚真正想要什么了,接着就是清理自己的目标,凡是不符合你真正想要的标准的目标,毫不犹豫,统统丢弃。 让生活变得简洁而高效,应用一条规则,就是照管好自己,保持一种简约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自己的内心,从加法生活过度到减法生活。比如逛街、追剧、一些不必要的应酬能舍弃都舍弃。 二、记录时间 开始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开销,好处是有意识的做时间管理。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要对自己的时间花到哪里去了了如指掌。比如,你用手机时间管理APP滴答清单,根据自己的日常行程,将生活分为几个大的板块:工作、亲子、运动、社交、读书、出行。这个分类需要你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做调整。后面,完整的记录时间,按照自己的具体行动来记录时间段耗费。 例如: 人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如何努力,表现还行,当你开始记录和统计自己的时间花销之后,会真正认识到一天中真正花在有意义事情的时间少得可怜,一不小心就会浪费很多时间。 看清楚自己的时间耗费好处非常多,比如,有助于你找到利用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重新统筹计划;发现影响工作效率的习惯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找到时间碎片进行化整为零;找到自己的高效时段和最不易被打扰的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到这个时段来。在要事优先上,对自己的要求别过高,别想一开始就追求完美,每天优先完成三件要事和一个梦想番茄(每天在梦想、年度目标上花费30分钟),记录下来,就可以了。 三、有意识统筹时间(多任务) 好比做菜,你会在锅里正在炖菜的间歇,去洗菜准备第二道菜的素材,充分统筹时间,适当的多任务并行。比如早饭时候听有声音频,开车或者坐车的时候,听听有声书。一个月利用碎片时间听两到三本有声书没啥问题。那如果两个都需要注意力的事情,建议就不要放一起了。因为这样的话,很有可能你哪个目标都完成的不怎么样。 四、培养早起习惯 曾国藩最大的能力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将自己从一个笨人,变成了非常高明的人。这就是坚持早起的力量。 以“21天习惯养成法”为基础,每横行为一个周期,即21天。 坚持早起,在方框内画√;没早起画×,每21天进行自我评估,计算方法为21天内早起天数占21天的百分数。稳定在80%以上,可被称为真正的早起者。用这个早起表格监督自己的行动。 百天计划划分5个21天进行记录与评估 早起的好处很多,一个重要好处就是多了自由支配时间和掌控感,想要更快的提升自己就需要更多的学习时间,而早起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这样一推算,早起原来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人生的最高境界啊。把自己的目标进行分解,串联自己的月度、周、日计划并行动起来! 五、阶段评估和反馈 通过阶段性总结来提升生活的质量和延长生命的长度。定期总结这个习惯长期效果很好,我从今年一月开始用一种仪式般地庄重来记录时间,到现在,记录时间已经变成了习惯,是不耗神,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的事情了。相信我,你也可以。每个月的月底,我都会给自己出一份时间报告。很多时间效率APP都可以帮你实现,你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做过哪些事情,花了多少时间。 鲁迅先生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在成功的背后,都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只看到别人的成功,也要能看到别人背后的付出,更要学会有效努力,把握好自己身边的机遇。 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并没有讲怎么用一年追回三年啊? 我不会讲,我只会做。 我相信,如果我们一直诚实地记录自己的时间,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渴望,这一年收获的改变又岂止是追回三年的成长?你想不想一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