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的弄堂生活,你还记得多少?70岁老爷叔把它画了下来

 小脚丫工作室 2017-08-03

弄堂是老上海人抹不去的记忆,多少故事多少记忆,都曾在这里上演和落幕。

生煤球炉、风箱爆炒米花、各种弄堂游戏……你还记得多少?

最近,上海长宁一位70岁的李荣光老先生凭着记忆,将过往的弄堂生活画了下来,让昔日的很多生活场景都跃然纸上!

【弄堂阿婆的早晨】

过去弄堂里,阿婆的早晨,生炉子,洗衣服。

【爆炒米花】

小孩们兴奋地盼着那一声巨响,然后香喷喷的炒米花就好了。

【弄堂晨曲】

过去老弄堂里一早最热闹,刷牙,生煤球炉,阿姨去买菜,媳妇为阿婆买早点……这一美好的情景永远值得回忆。

【取经】

原来旧弄堂里阿姨妈妈们会经常交流毛衣针法和式样,现在住进了新楼房,此一现象很少见了。

【礼拜天的上海男人】

以前上海男人买菜烧饭、做家务、小修小弄,都不在话下。

这些图画的作者李荣光老先生是支内回沪定居的退休职工,小时候就喜欢画画,退休回沪后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

老先生说,将这些画下来,也能让大家回忆回忆过去的生活……

【忆童年】

学生做作业,阿姨妈妈洗衣打毛线,爷叔打瞌睡,老伯伯关心学生做作业……

【四国大战】

小时候,放学回家,约上弄堂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四国大战”,这一场景大家还有印象吗?

【削刀磨剪刀】

以前弄堂里经常能听到“削刀磨剪刀”的吆喝声。

【木匠打家俱】

从前上海人结婚或是家里添置家具,都是找木匠上门来打的。

上海的老弄堂生活中,邻里之间都走得很近,大人们彼此关照,小孩们也玩在一起。

比如下面这些弄堂里常见的活动,你是不是也记忆深刻?

乘风凉

以前还没有空调的时候,夏天屋子里太热,弄堂里的居民们就会带着椅子、扇子跑出来乘风凉。

男人们常常打着赤膊,扎堆在一起打牌、下棋。女人们则穿着睡衣,一边剥剥豆子,打打毛线,拉拉家常。

即使到了夜晚,也会有很多乘风凉的居民睡在室外,只要一把躺椅,就能享受自然风的凉爽。

现在看起来略有不雅,但在那时是再正常不过了。

孵太阳

夏天乘风凉,冬天孵太阳。“孵”这个字十分形象,就像老母鸡孵蛋一样,慵慵懒懒地晒在太阳里,浑身舒坦。

冬天只要有太阳又没有寒风的时候,弄堂里的老人们就会三三两两地坐到室外,一边享受温暖的阳光,一边闲聊拉家常,这就是孵太阳。

做游戏

小时候在弄堂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一起疯玩,是许多上海人最开心的童年记忆。

女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有跳橡皮筋、踢毽子、造房子、掼结子、挑绷绷等。

男孩子们就玩一些较为粗犷的游戏,像是打弹子、滚铁环、钉橄榄核、飞香烟牌子等等。

前门阿婆、后门爷叔,亲密的乡邻,弄堂里的人脉,儿时的嬉闹……

老上海的弄堂里洋溢着旧时和睦的邻里关系,是每个老上海人都抹不去的记忆!

这些图画和老照片里,有没有你记忆深处的画面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